2015年以來,面對越來越嚴峻的市場形勢,沙鋼在切實抓好國內外市場開拓的同時,在降本增效方面不斷使出“制勝招數”,激發了企業的內生動力,增加了企業的綜合經濟效益。
算好降本節支這筆賬
沈彬表示,現在競爭壓力比之前更大,所以,需要開展更為深入的降本節支和創新挖潛增效工作。
如在發電用電工作方面,沙鋼開展了以提高自發電量、降低用電量為主線的“一提一降”活動,進一步釋放用電效率和效益。沈彬表示:“原來,沙鋼的自發電比例在50%左右。2015年,通過開展提高蒸汽平衡率、增加轉爐煤氣回收量、合理安排發電機組檢修消缺等攻關,目前,沙鋼自發電比例提高到了58%以上,大大減少了外購電。同時,全面實施計劃用能管理,每周合理制定下周能源使用計劃,杜絕能源浪費,每月可節省5000萬元,僅此一項,一年就能為企業節省6億元。在當前的形勢下,這一數字很是可觀。”
沈彬表示,與行業先進水平相比,沙鋼自發電比例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他進一步解釋說:“為切實降低成本,我們經常在算賬。全公司每條生產線都要查漏洞,算細賬,列出降本節支項目,開展降本增效攻關,在降本節支上增加效益。”
“工作如果抓細、抓實的話,會省下很多成本。”沈彬仍然以用電管理為例向記者說明。據他介紹,沙鋼對發電設備進行精細管理,提高發電效率。在用電方面,沙鋼強化電力需求側管理,主要包括多用深夜的谷電、少用峰電。同時,加強設備管理、照明用電管理,等等。“我們的路燈只在下班時開,雖然這是很小的一個方面,但也體現了沙鋼小處節省。能省多少是多少,一分一毛都在意。”沈彬的神情很是認真。
除了用電管理,沙鋼還在其他方面實施了降本節支、挖潛增效的措施。在優化原燃料結構方面,沙鋼從源頭上對鐵礦石、煤炭、合金等大宗原材料和備品備件的采購價格和數量進行嚴格控制,采用比質比價、小批量、多批次、“零庫存”等模式來降低采購成本和資源庫存。“現在原材料價格一天一變,到底用什么原料,怎樣搭配才能做到成本最低,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勤算賬、算好賬。我們幾乎是天天在算賬,然后每星期根據數據對采購進行調整。”沈彬說。
在產品結構方面,沙鋼以往只要有訂單就生產,現在則要在生產前算一算賬,看看是虧還是贏。沙鋼追求的是低成本、高質量的生產組織模式,注重效益和效率的提升。“要多生產在市場上能夠賣出好價錢的產品,來增加經濟效益。”沈彬表示,生產、技術部門都要算這筆賬,不能一味追求產量。同時,要瞄準市場開發新品種,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轉變管理思路是關鍵
除了在企業內部節支增效外,發展多元經濟也被看成是企業盈利的主要部分。沙鋼在發展多元產業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沈彬表示,鋼鐵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基礎,沙鋼確定“以鋼為基,多元發展”的戰略定位,即使當前形勢不好,沙鋼也會在技術升級、產品研發、環保投入等方面花更多的時間、精力,促進鋼鐵主業不斷做精、做強。
當前,勞動力、人工成本逐年提升,沙鋼2015年與2010年相比,人工成本上升了50%左右。“現在勞動力成本逐年提升,企業必須做出積極的調整。主動調整要比靠市場來被動調整更好,先走一步可能會更好。”沈彬強調。
沈彬介紹說,為使企業最終達到安全環保、生產最優、效益最佳、勞動生產率最高的狀態,沙鋼智能工廠的工作正在積極推進。“一些傳統的需要人工操作的崗位已經被機器人所替代。”在沈彬看來,用機器人代替傳統人工崗位,是未來的必然發展趨勢。
但沈彬表示,作為鋼廠來講,發展智能工廠,在節省人力成本上短期內還看不到成效,更重要的是通過推廣智能工廠,倒逼企業轉變管理思路,促進管理體制和機制的進一步創新。
“在試點推進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但技術條件已經具備。”在沈彬看來,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的新型制造模式,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能夠有效縮短產品研制周期,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降低運營成本和資源能源消耗。
2016年,鋼鐵行業依然面臨著嚴峻的形勢,沈彬表示,沙鋼將繼續推進挖潛增效活動,積極推廣智能工廠工作,提高企業勞動效率;將繼續加大環保投入,擴大循環利用的范圍。
“2016年,希望能活得不那么難。”采訪最后,沈彬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