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金屬材料產業面臨的共同問題
金屬材料產業是日本主要出口產業,為日本經濟增長和就業穩定發揮著重要作用。日本經濟產業省預計,世界對汽車、飛機、能源、醫療器械的需求將進一步擴大,而日本金屬材料產業,作為制造這些產品的原材料產業,具有很強競爭力。然而,日本金屬材料產業也面臨以下共同問題。
1)用戶需求高端化和多元化。從用戶角度來看,需要將鋼鐵、鋁材、鎂材、鈦材等各種材料組合使用,發揮相輔相成的效果。
2)國外競爭對手實力增強。日本經濟產業省認為,中韓等企業強化研發工作、擴展流通體系、日本先進技術流失等,使日本金屬材料產業優勢減弱。
3)能源成本升高等因素制約產業發展。國內需求減少、能源成本升高、設備老化、產能過剩、貿易摩擦等來自國內外的種種競爭,制約了日本金屬材料產業發展。
4)要應對數字化的新形勢。原材料產業今后要推進實時快速最佳生產管理和設備風險管理,提高競爭力。
推進三大戰略提升競爭力
為解決上述問題,日本經濟產業省提出“強化金屬材料競爭力計劃”,提出跨行業、針對各種金屬材料共性課題的、并能提高未來競爭力的戰略,主要推進以下三大戰略。
技術開發戰略
開展產學研相結合的材料設計技術、制造技術、分析評價技術開發,實現材料高端化和多元化。同時推進支撐這些開發工作的人才培養和事故預防等相關基礎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五個共同領域。
1)建立材料信息學,大幅度縮短新材料開發設計時間。材料信息學是利用計算機對材料和制造工藝進行解析的高效率材料設計方法。產學研結合開發數據庫平臺和統計解析方法、根據企業的開-閉戰略,制定數據公開-不公開規則。
2)制造技術開發。包括異種材料接合技術:開發適材適用的異種材料接合技術和表面改質技術;利用3D打印的疊加制造技術:用3D打印方法加工異種金屬材料粉末,獲得全新性能材料的技術開發。
3)分析評價技術開發。利用中子射線等對材料表面、內部進行大范圍、高精度的分析技術和快速檢查技術的開發。
4)人才培養。培養掌握材料學、物理學、化學、信息學、統計學等學科知識的復合型人才。
5)相關基礎技術開發。開發利用數字數據預測材料壽命的技術:開發防止材料劣化造成損壞和生產設備事故的技術;開發資源、能源有效利用技術:開發有效利用低品位資源和未利用熱的技術;開發環境友好型材料:開發易分解產品和制造、使用中能耗少的材料。
強化國內制造基礎戰略
日本金屬材料企業在繼續進行國內生產的同時,為在國際競爭中取勝,強化共性基礎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四個共同領域。
1)防止產業安全事故。各公司應強化防止產業事故的措施。進行“反復的安全教育”以提高新人和設備使用者的安全意識、使之遵守員工的基本安全規范。采取降低事故的措施,配置單人作業監控攝像機等裝置。徹底執行異常情況發生時關停設備的規定。
2)產業重組提高競爭力。電爐普通鋼產業重組不可避免。各公司通過生產設備進一步集約化、企業間整合、業務聯合、海外市場開拓、產業廢棄物處理等措施,推進電爐生產優勢的發揮;其他金屬材料企業穩健推進致力于未來國內生產發展的生產體制;積極利用基于產業競爭力強化法第50條的調查結果進行研究。
3)應對節能環保要求。為應對電費高漲,推進核電站重新啟動工作,并研究修訂電力固定價格購買制度;利用節能補助金支持多車間生產工序集約化的節能工程;研究修訂使用物聯網工廠的能源管理推進政策和研究修訂基于節能法的優良節能設備標準。
4)應對數字化的產業變化。為實現采購、生產、銷售的最佳化,各公司盡快完成公司本部和生產現場的信息互連、建立IT投資和數字化技術應用的體制。強化信息安全對策。與安保部門合作,建立覆蓋全企業的設備安全和事故防范的數字數據技術。
全球化戰略
整合基礎環境,充分發揮日本金屬材料企業的技術優勢,努力擴大海外市場,主要包括以下四個共同領域。
1)構建無壁壘市場環境。戰略上利用EPA(經濟合作協定)等條款,實現與競爭對手平等的市場環境;對反傾銷等不符合WTO規則的國家和地區,積極利用WTO解決糾紛程序獲得解決;有效解決鋼鐵產能過剩問題。官民積極參與經合組織國家鋼鐵廠建設資金的投入以及深化與無貿易投資壁壘國家和地區的雙邊合作。
2)對重要技術實行嚴格管理。在向海外合資企業提供技術時,應考慮日本企業獨有技術應保留在日本國內。為此要研究對提供技術的確定、保護和管理方法。對用戶企業也同樣處理。
3)海外市場開拓緩慢領域的應對措施。對于預計新興市場國家需求將會增加,日本中小骨干企業生產的建材等產品,進行標準化支持和日本品牌的公關活動。
4)原材料供應危機的應對措施。建立非鐵廢料的循環利用體系(建立標準、認證模式和相關企業間的網絡)。開發廢鋼鐵料雜質去除技術。進行稀土和稀有金屬原料供應鏈分析。開發稀土和稀有金屬的替代材料。強化與各國的合作。開發低品位原料利用技術。
金屬材料產業是日本主要出口產業,為日本經濟增長和就業穩定發揮著重要作用。日本經濟產業省預計,世界對汽車、飛機、能源、醫療器械的需求將進一步擴大,而日本金屬材料產業,作為制造這些產品的原材料產業,具有很強競爭力。然而,日本金屬材料產業也面臨以下共同問題。
1)用戶需求高端化和多元化。從用戶角度來看,需要將鋼鐵、鋁材、鎂材、鈦材等各種材料組合使用,發揮相輔相成的效果。
2)國外競爭對手實力增強。日本經濟產業省認為,中韓等企業強化研發工作、擴展流通體系、日本先進技術流失等,使日本金屬材料產業優勢減弱。
3)能源成本升高等因素制約產業發展。國內需求減少、能源成本升高、設備老化、產能過剩、貿易摩擦等來自國內外的種種競爭,制約了日本金屬材料產業發展。
4)要應對數字化的新形勢。原材料產業今后要推進實時快速最佳生產管理和設備風險管理,提高競爭力。
推進三大戰略提升競爭力
為解決上述問題,日本經濟產業省提出“強化金屬材料競爭力計劃”,提出跨行業、針對各種金屬材料共性課題的、并能提高未來競爭力的戰略,主要推進以下三大戰略。
技術開發戰略
開展產學研相結合的材料設計技術、制造技術、分析評價技術開發,實現材料高端化和多元化。同時推進支撐這些開發工作的人才培養和事故預防等相關基礎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五個共同領域。
1)建立材料信息學,大幅度縮短新材料開發設計時間。材料信息學是利用計算機對材料和制造工藝進行解析的高效率材料設計方法。產學研結合開發數據庫平臺和統計解析方法、根據企業的開-閉戰略,制定數據公開-不公開規則。
2)制造技術開發。包括異種材料接合技術:開發適材適用的異種材料接合技術和表面改質技術;利用3D打印的疊加制造技術:用3D打印方法加工異種金屬材料粉末,獲得全新性能材料的技術開發。
3)分析評價技術開發。利用中子射線等對材料表面、內部進行大范圍、高精度的分析技術和快速檢查技術的開發。
4)人才培養。培養掌握材料學、物理學、化學、信息學、統計學等學科知識的復合型人才。
5)相關基礎技術開發。開發利用數字數據預測材料壽命的技術:開發防止材料劣化造成損壞和生產設備事故的技術;開發資源、能源有效利用技術:開發有效利用低品位資源和未利用熱的技術;開發環境友好型材料:開發易分解產品和制造、使用中能耗少的材料。
強化國內制造基礎戰略
日本金屬材料企業在繼續進行國內生產的同時,為在國際競爭中取勝,強化共性基礎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四個共同領域。
1)防止產業安全事故。各公司應強化防止產業事故的措施。進行“反復的安全教育”以提高新人和設備使用者的安全意識、使之遵守員工的基本安全規范。采取降低事故的措施,配置單人作業監控攝像機等裝置。徹底執行異常情況發生時關停設備的規定。
2)產業重組提高競爭力。電爐普通鋼產業重組不可避免。各公司通過生產設備進一步集約化、企業間整合、業務聯合、海外市場開拓、產業廢棄物處理等措施,推進電爐生產優勢的發揮;其他金屬材料企業穩健推進致力于未來國內生產發展的生產體制;積極利用基于產業競爭力強化法第50條的調查結果進行研究。
3)應對節能環保要求。為應對電費高漲,推進核電站重新啟動工作,并研究修訂電力固定價格購買制度;利用節能補助金支持多車間生產工序集約化的節能工程;研究修訂使用物聯網工廠的能源管理推進政策和研究修訂基于節能法的優良節能設備標準。
4)應對數字化的產業變化。為實現采購、生產、銷售的最佳化,各公司盡快完成公司本部和生產現場的信息互連、建立IT投資和數字化技術應用的體制。強化信息安全對策。與安保部門合作,建立覆蓋全企業的設備安全和事故防范的數字數據技術。
全球化戰略
整合基礎環境,充分發揮日本金屬材料企業的技術優勢,努力擴大海外市場,主要包括以下四個共同領域。
1)構建無壁壘市場環境。戰略上利用EPA(經濟合作協定)等條款,實現與競爭對手平等的市場環境;對反傾銷等不符合WTO規則的國家和地區,積極利用WTO解決糾紛程序獲得解決;有效解決鋼鐵產能過剩問題。官民積極參與經合組織國家鋼鐵廠建設資金的投入以及深化與無貿易投資壁壘國家和地區的雙邊合作。
2)對重要技術實行嚴格管理。在向海外合資企業提供技術時,應考慮日本企業獨有技術應保留在日本國內。為此要研究對提供技術的確定、保護和管理方法。對用戶企業也同樣處理。
3)海外市場開拓緩慢領域的應對措施。對于預計新興市場國家需求將會增加,日本中小骨干企業生產的建材等產品,進行標準化支持和日本品牌的公關活動。
4)原材料供應危機的應對措施。建立非鐵廢料的循環利用體系(建立標準、認證模式和相關企業間的網絡)。開發廢鋼鐵料雜質去除技術。進行稀土和稀有金屬原料供應鏈分析。開發稀土和稀有金屬的替代材料。強化與各國的合作。開發低品位原料利用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