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11月我國出口鋼材500萬噸,環比10月份減少7萬噸,同比下降2.53%。11月份我國鋼材出口單價為855.4美元,環比10月份上升了27.41美元。1-11月我國出口鋼材總量為5697萬噸,同比增長12%。11月,我國進口鋼材125萬噸,環比10月增加了11萬噸,增幅9.6%,1-11月,我國進口鋼材總量為1287萬噸,同比增長2%。11月,我國鋼材實現凈出口375萬噸,環比下降4.6%。與鋼材出口走勢的低位運行相對比,11月,我國進口鐵礦砂總量卻創下了歷史新高。海關數據顯示,11月我國進口鐵礦石及精礦7784萬噸,環比10月增加1001萬噸,同比增長18.33%,進口均價為128.33美元,環比下降0.19%,1-11月,我國進口鐵礦砂及其精礦74610萬噸,同比增長10.9%。進口均價為129.17美元,同比下降0.78%。
全球制造業PMI指數創近來新高經濟回升勢頭加速
摩根大通發布的11月份全球制造業PMI指數由52.1升至53.2,創下了自2011年5月以來的最高點。其中新訂單激增,增速達到自2011年2月以來的最快水平,從而將產出的漲幅推至新高。從分區域的表現來看,歐元區11月制造業PMI指數為51.6,創近兩年半最高,產出、新訂單和新增出口均是連續5個月擴張,但制造業就業情況并未停止下滑;英國制造業PMI為58.4,漲至33個月高點,制造業擴張速度創下自2011年2月以來最快;德國、意大利創近兩年半來新高,此前的重災區希臘創51個月新高,而西班牙出現自7月份來的首次萎縮,大幅下滑至48.6,法國墊底,11月制造業PMI終值僅為48.4,創6月來的最低水平。不過,美國11月ISM制造業PMI指數57.3創兩年半新高;一系列超預期的數據提升了市場對全球經濟的樂觀情緒。
據寶源鋼網編輯了解,除了國際市場制造業活動的景氣度加速回升外,我國制造業表現也維持擴張勢勢頭。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11月我國制造業PMI指數為51.4%,與10月份持平,為去年5月份以來的高點,且連續14個月位于臨界點以上。同時,發布的11月份鋼鐵流通業PMI指數為47.7%,環比10月份上升0.7個百分點,增幅1.49%。其中出口訂單指數環比回升0.6個百分點至48.3%,顯示國外需求有所增加,對我國鋼材出口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我國鋼材出口區域雖轉戰新興市場但出口情況仍不穩定
隨著全球經濟增速的放緩以及經濟發展周期性規律影響,發達經濟體對我國鋼材的進口力度出現放緩。而近年來逐漸轉向的新興經濟體對我國的鋼材進口情況也較不穩定。
據海關數據顯示,2013年10月份,泰國、新加坡、菲律賓、巴西等國對我國鋼材進口總量均出現明顯的增加,環比增幅分別在111%、34.6%、71.3%、50.1%。出口越南總量為27.05萬噸,環比下降37.8%。而2013年1-10月份,我國鋼材出口至泰國總量240.49萬噸,同比卻保持了零增長。出口越南、巴西、菲律賓等國總量分別為337.93萬噸、124.66萬噸、240.49萬噸,同比增幅基本在43%-62%。其他主要新興市場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巴西等對我國鋼材的進口總量分別為253.69萬噸,192.35萬噸、147.29萬噸、124.68萬噸,同比增幅均保持在20%以上。不過,一向占據我國出口份額近1/5的韓國市場,今年1-10月份的出口總量下降到790.58萬噸,環比下降7.72%,1-10月份印度進口我國鋼材總量為139.74萬噸,同比也出現下降,降幅達到23.88%。全球經濟增速的下滑對新興市場的影響也不能幸免,新興經濟體在經濟發展初期多會保護本土產業,并通過貿易壁壘來削弱他國的資源優勢。
相比較,發達國家對我國鋼材出口資源的貢獻力度較小,2013年1-10月發達經濟體歐盟等國對我國鋼材的進口總量幾乎保持零增長,美國市場對我國鋼材的進口總量保持7.43%的小增長態勢。
出口區域上的變化與出口商品的市場變化息息相關,一直以來,亞洲地區做為我國板材產品出口的主要區域,占我國鋼材出口總量超50%,而考慮到我國含硼合金鋼享受一定的出口退稅,因此,其在價格的優勢也成為主要合作經濟體所忌憚并針對的。2010年7月15日,我國取消普通熱軋鋼卷的出口退稅,含硼合金鋼的出口退稅率保持不變,這使得含硼合金鋼的出口量在隨后出現了大幅增加,近年來,韓國,泰國、越南等國均對我國含硼合金鋼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貿易避壘操作,這也成為板材產品出口增速出現下滑的主要原因,據海關數據顯示,今年1-10月,我國板材出口總量增幅最小,同比增幅僅保持4.44%,其中占我國板材出口半壁江山的韓國市場對我國板材的進口量同比下降12.4%,泰國、新加坡、印尼、印度、智利等國對我國板材進口量出現明顯下降,其中泰國下滑21.87%,印度下滑31.94%。而按照2014年的新關稅方案來看,對出口關稅并未作出調整,仍舊維持暫定稅率,這也意味著我國含硼的熱軋出口仍舊享受較高的出口退稅,在對板材出口形成支撐的同時,也繼續激化了國際市場的貿易摩擦。而相較于板材出口量同比增速的放緩,1-10月份我國棒線材出口同比增長49.51%,其中新加坡、歐盟、印尼、菲律賓、越南、印度、美國等國對我國棒線材的進口總量同比增幅均超過了50%,部分近乎翻番。從品種的差異化上來看,這也能夠解釋今年以來我國國內建筑鋼材庫存持續創下年內新低,并且整體價格表現也優于板材市場。
我國鋼價漲幅快于全球均漲幅低價優勢略有削弱
美聯儲縮減量化寬松的預期自9月份開始再度在期現市場掀起波瀾,雖然連續兩次均以烏龍現身,但是對資本市場的壓制卻持續釋放。國內外鋼價“金九銀十”均以慘淡收場。隨著鋼價的逐步企穩以及鋼企減產操作的展開,年末兩月鋼價略有企穩出現,進入12月份,更是出現小抬行情。從國際鋼價指數CRU的表現來看,在進入12月份后是CRU出現一個上升。分品種來看,扁平材的價格漲幅要略遜于長材價格漲幅0.16個百分點。而從區域上來看,北美地區的鋼價漲幅環比是增長0.25%,歐洲地區的鋼價則是環比下降0.09%,亞洲地區的鋼價指數環比則上漲0.37%,亞洲地區鋼價漲幅明顯。
但是相較于我國國內鋼價來說,受到河北武安地區的限電風波提振,相關性品種價格在12月初也出現較為明顯的拉漲勢頭,其中中厚鋼板、建筑鋼材漲勢突出,也帶動鋼市各成品材價格也相繼出現一定的低位抬升操作,加之國內鋼材庫存持續刷新年內新低的優勢支撐,鋼價的抬升動力得以持續釋放。截至12月16日,統計的全國鋼價綜合指數由12月初的138.8上漲至139.8,漲幅0.7%,其中全國長材價格指數上漲0.9%,板材價格指數上漲0.4%。從漲幅上來看,我國鋼價的漲幅明顯要大于亞洲地區鋼價平均漲幅,這也間接削弱了我國鋼市的低價優勢。另外,從近期國內主要鋼廠12月份的出口報盤價來看,熱軋、中厚板以及船板的離岸出口盤價均比11月份上調了5美元。以熱卷為例,目前印度市場普通商品卷的出廠平均價為3.6-3.7萬盧比,按7.5%的進口稅相當于進口水平546-561美元(CFR),而中國含硼商品卷出口價格則保持在535-540美元(FOB),加上運費到印度至少570-575美元(CFR),毫無競爭力。越南市場,中國資源的成交價為555美元(CFR),而買家的出價則低于555美元,同時,韓國國內鋼廠浦項、現代等則下調了12月份的熱卷內銷價,日本鋼廠迫于壓力也選擇了降價,這也與中國鋼廠12月份出口盤價的上調基調不吻合。另外,國內一線鋼廠寶鋼、武鋼發布的明年1月份各板材價格也均保持了小幅上漲基調,沙鋼1月份出口盤價也是繼續上漲。我國鋼材出口的低價優勢出現削弱。
整體看來,全球經濟加速回暖,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鋼材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