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市場倒逼現場,實施“改善經營業績、降低付現費用”雙目標管理,是梅山礦業降低生產經營成本的一項重要舉措。梅山礦業以倒逼機制深挖內部潛力,拓展經營改善空間。對照效益指標和預算缺口,層層倒逼,劃小成本核算單元,將降本指標細化分解到作業區和班組。為確保成本指標落地和改善取得實效,公司通過月度成本效益分析、指標異常專題研究等機制,實時監控指標運行情況,使鐵精礦制造成本和完全成本逐步達到降低目標;實施成本改善優先激勵機制,增產增收、成本節約進行分成的內部市場化方案,按提升指標完成情況計發提升獎,每人每月拿出200元作為成本指標考核獎,使成本控制人人有責。
梅山礦業還嚴格日常費用管理,壓縮不必要支出,實施協力合同“清零”,開展業務委外評審機制,對不創造價值的協力業務進行清零滅失,加大業務回歸力度。今年前4個月,付現費用節約1400余萬元。
全面推行經濟運行模式,既是精細生產管理的要求,更是梅山礦業應對市場挑戰、實現系統降本的舉措。梅山礦業緊扣“產能攀升、成本降低、效率效益”三項重點工作,從“優化‘峰谷平’用電、改善工序指標、系統協同降選礦比”三個方面策劃實施,提高系統的運行質量和效益。
梅山礦業從產能提升、指標優化、采購降本、能源控制等十大方面進行成本改善重點課題立項。各生產單元按照《經濟運行方案》,平衡好“峰谷平”用電,減少峰時段、用足谷時段的有效作業時間,著力降低電力單耗和電力成本。提運分廠通過嚴格執行“峰平谷”生產,提高夜班運行產能,4月份提運原礦45.61萬噸,創月產歷史新高;主井提升系統主動“避峰就谷”生產累計79小時,降低提升系統運行能耗4500多元。重選分廠將電耗與作業區、班組生產效率掛鉤,根據現場實際停開部分大功率耗電設備,兩個生產系統的谷時生產占有率分別提高到40%以上,節約用電達15.2萬千瓦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