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礦喝奶”
不到一年時間,華聯礦業的心思就變了。
5月10日,華聯礦業發布重大資產重組方案顯示,該公司擬置出其鐵礦石業務相關資產,并置入關聯方吉林省乳業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廣澤乳業有限公司100%股權以及吉林市廣澤乳品有限公司100%股權。
據了解,擬置出的鐵礦石業務資產預估值約11-12億元,擬置入資產預估值約為8.14億元,標的資產(擬置入和擬置出資產)的差額部分將由吉乳集團以現金方式向華聯礦業補足。
這一出一入,也標志著華聯礦業的主營業務已經從采礦、生產銷售鐵精粉變為乳制品生產及銷售業務。
“雖然和五礦等國有大型礦業公司沒法比,但是在我們山東當地還算比較有知名的鐵礦公司,畢竟是上市公司。”山東省某鐵礦貿易商這樣對新金融觀察記者表示。
公開資料顯示,華聯的總部位于山東省淄博市,2012年在資本市場上借助大成農藥上市。但上市之后就遭遇鋼鐵行業寒冬,導致礦價下行,進而業績也被拖累得一路走低。2012-2014年華聯礦業的收入分別為13.37億元、10.02億元、8.12億元,凈利依次為2.27億元、2.24億元、1.14億元,一年更比一年差。
反觀擬置入的資產廣澤乳業,是吉林省規模最大的乳制品生產企業,生產銷售的主要產品有巴氏殺菌乳、發酵乳、滅菌乳、調味乳和含乳飲料等乳制品。銷售區域以本省為主,輻射黑龍江和遼寧兩省。
2014年、2015年廣澤乳業的營收為4.23億元和5.26億元,分別實現凈利潤0.15億元、0.31億元。
被逼無奈
其實,華聯礦業決定放棄鐵礦石業務也是經歷了大半年的糾結,最開始并沒有想徹底放棄。
去年10月,剛剛履新不久的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柴琇在投資者說明會上表示,重大資產重組擬注入的資產為廣澤乳業及吉林乳品。今后將重點發展乳制品行業,重組后公司將形成雙主業共同發展的業務模式。
可以看出,那個時候華聯礦業對鐵礦業務的態度還沒有那么決絕,充其量是保留主業,玩跨界經營罷了。
但是礦價在去年一路下跌,最低的時候甚至跌至40美元/噸以下,這也使華聯礦業迎來了上市之后的首次虧損。據公司2015年財報顯示,收入3.61億元,同比下滑55.2%,凈利潤已經變成-2.75億元,下滑338.4%。
于是,才有了這次決絕的放棄。
在前述貿易商看來,華聯礦業已經算是幸運的了,“它是上市公司,還有能力去進行這些資本運作,其他中小礦企就沒有這么幸運了,可能只有一直虧損,直到撐不下去。”
雖然從礦業到乳業的差距有點兒大,但或許這也是一條出路。華聯礦業表示,若本次交易完成,有利于該公司戰略轉型提速,也能盡快改善公司的盈利能力,增強公司持續的經營能力。
當然,未來是否能如華聯礦業所愿,現在就蓋棺定論還為時尚早。但至少在有能力的情況下去嘗試找新的盈利增長點,“雖然也是被逼無奈,但也算是明智的選擇。”該貿易商如是說。
行業通病
華聯礦業的境遇并非國產礦的特例。
據分析師介紹,從去年七八月份開始,國內80%以上的礦山都陸續停產,甚至比例一度達到90%,年后礦價稍有反彈之后才有部分復產。目前,還能正常開工運轉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大型的國有礦山。
礦價一跌,國產礦幾乎全軍覆沒,這背后和國產礦“輸在起跑線上”有關,即成本偏高。
中國的鐵礦資源品位低,平均品位不到30%,“而這種品位的礦才出來不能直接作為原料供應給鋼廠去煉鐵,必須進行選礦,達到60%左右才能成為合格的原料,但這一選礦成本就上去了。”我的鋼鐵網資訊總監徐向春對新金融觀察記者表示。
相比之下,三大礦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采出的礦基本上稍經加工甚至直接就能用,所以他們的平均成本在30美元/噸左右,而國產礦的平均成本大概在70美元/噸。
這種先天的劣勢不僅注定了沒法和外礦競爭,更重要的是當礦價跌破成本線后,國產礦就面臨虧損。
“2008年前后礦價一直維持在100美元/噸以上的高位,很多礦企就是在那個時候進入的。”分析師對新金融觀察記者表示。但是2012年開始礦價開始呈下行趨勢,到2013年更是直線下降,去年最低的時候不到40美元/噸。所以大批國產礦企撐不下去就不難理解了。雖然從農歷年后礦價從40美元/噸左右反彈至將近60美元/噸左右,但業內普遍認為這可能只是曇花一現。“因為鐵礦石的供應過剩已經非常嚴重,所以價格可能長期維持在50美元/噸左右。”徐向春表示。
或許真是看到行業前景渺茫,所以華聯礦業才選擇趁早脫身,另尋出路。但有些還在苦苦盼著礦價上漲的國產礦企還要等多久呢,它們還有希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