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合并重組的原因,一位資深鋼鐵行業專家認為,目前這兩家央企的經營都遇到困難。武鋼集團虧損嚴重,寶鋼集團利潤大幅下滑,通過合并可以減少競爭,形成互補。但同時也應認識到,這兩家央企目前經營都不太理想,兩家合并仍然面臨很多問題,如果沒有強勢的管理層和規劃層,兩家企業合并也是很難的。
合并后產能或達6000萬噸級
“武鋼和寶鋼重組,是基于鋼鐵去產能的考慮。”6月26日,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對媒體說。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來自寶鋼的人士對重組也感到意外,但同時透露重組方案還未具體成型。
從規模上看,寶鋼和武鋼都體量巨大,他們是國內鋼鐵行業三大央企中的兩家,隨著戰略重組的推進,一艘“超級鋼鐵巨艦”呼之欲出。
根據世界鋼鐵協會(WSA)于5月下旬發布的《世界鋼鐵統計數據2016》,2015年寶鋼以年產粗鋼3493.8萬噸位列全球十大鋼企第5名。
而武鋼的體量也十分龐大,除武漢本部外,旗下主要有武鋼鄂鋼、昆鋼和防城港鋼鐵基地。2015年,武鋼以粗鋼產量2577.6萬噸位列中國十大鋼企第6位。
記者注意到,按產量計算,新的企業將至少具備6000萬噸的年粗鋼生產能力,變成中國第一、世界第二的超級巨無霸,相較于全國8.04億噸的粗鋼產量,其市場占有率將達到7.5%。
不過,對于此次重組的方式,目前市場有很多猜測。有資本市場專業人士認為,這次兩家巨無霸央企的重組很可能會以資產置換的方式來完成,由于兩家央企合并將會牽涉到國有資產的重新整合與分配,中間操作時間長、難度大,因此兩者直接合并可能性并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停牌只有寶鋼股份和武鋼股份,寶鋼集團下屬的新疆八一鋼鐵并不停牌,八一鋼鐵或并不參與重組事宜。
有業內人士表示,重組后可初步看到未來中國鋼鐵的產業布局,沿江沿海“戰略高地”已經形成。且二者重組后,不僅可以進一步優化產品結構,還可以帶動去產能的進程,并有助于解決部分高端產品存在的重復建設、產能過剩問題。
兩家鋼企攜手能打造出“超級鋼鐵巨艦”嗎?
對于二者的重組,資本市場基本樂見其成。但不容忽視的是,兩者的重組仍然面臨困難重重。
重組后,短期時間里,巨額虧損和冗余員工現象可能會加重,但從長遠來看,卻有利于優化提升產品結構。
據了解,從2015年來看,武鋼集團生產粗鋼8億多噸,生產鋼材11億噸,產能利用率在70%-75%這樣的水平。按人均生產能力計算,只需要3萬人煉鐵、煉鋼,武鋼要為剩下的4萬人、5萬人找別的出路。
業內認為,能否實現真正的重組是兩家企業合并的關鍵。前一輪鋼鐵企業的兼并重組注重了兼并,卻沒有重視重組,效果并不理想。新一輪的兼并重組一定要遵循市場規律,兼并只是手段,而重組提升效率才是根本目的。就在不久前,重組六年的渤鋼集團又被拆分成5個公司,并背上了近2000億元的巨額債務。有了這樣的前車之鑒,寶鋼和武鋼的重組一定要注意。
有行業專家表示,寶鋼和武鋼等企業面臨的經營問題,歸根結底還是中國整個鋼鐵產業集中度低,導致產能過剩企業經營困難。
因此,有分析人士表示,希望寶鋼和武鋼的合并不是僅僅停留在決策層面,能夠邁出實質性的步伐才能為國有企業體制改革提供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