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質量獎”是我國質量領域的最高管理獎,代表國際先進的質量管理理念和方法,與美國波多里奇獎、歐洲質量獎、日本戴明獎一樣,只授予全國取得卓越績效的杰出企業。獲得全國質量獎不僅是一種榮譽,更是在行業內樹立了一個追求卓越的標桿,體現的是一個企業在行業內的形象和地位。馬鋼高度重視爭創“全國質量獎”的品牌效應和過程價值。2014年年初,股份公司全面導入卓越績效管理模式,按照卓越績效理念和方法,以問題為導向,開展系統診斷、動態評價、整合優化、持續改進,于2015年首次申報全國質量獎,即獲得“全國質量獎鼓勵獎”和“全國實施卓越績效模式先進單位”等獎項。在此基礎上,全公司上下對外部評審專家診斷出的改進機會認真梳理,系統改進,進一步提升內部管理水平,推進卓越績效體系持續完善升級。此次成功進入現場評審環節,標志著馬鋼在追求卓越的征途中取得階段性成果。
系統設計有序推進
構建具有馬鋼特色的卓越績效管理體系,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系統設計、有序推進。近年來,馬鋼把推進卓越績效模式作為提升基礎管理水平和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抓手,堅持“以卓越績效管理模式為統領,系統設計、有序推進,促進管理升級,提升馬鋼競爭力”的指導思想,按照“啟動與培訓、管理現狀診斷、系統策劃、專項管理改進、建立公司卓越績效指標體系、自評體系構建、成熟度評價、申報質量獎”八個階段,扎實有效開展各項工作。在推進卓越績效模式工作中,做到“四個到位”。一是領導責任到位。公司及各單位均成立了領導機構,實行一把手負責制,形成公司上下結合、有效互動的工作機制。二是策劃推進到位。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從系統角度尋找改進機會。三是過程方法落實到位。在過程改進中實施了多種過程方法,發現存在的問題,對每一項存在的問題,都制訂改進措施,明確完成的時間表、責任單位、責任人,所有的管理活動和改進工作都要求按“PDCA”進行閉環。四是評價、激勵到位。每月開展過程運行評價,對照全國質量獎評審反饋報告,對加分項予以嘉獎,對扣分項扣獎。卓越績效推進工作成效顯著,基礎管理水平以及綜合競爭力明顯提升。
文化引領凝聚能量
面對鋼鐵行業新形勢,馬鋼在學習和借鑒巴登文化的基礎上,繼承和弘揚馬鋼企業文化優秀基因,積極營造“胸有朝陽、感恩在心、風清氣正、公平正義”的家園文化氛圍,提煉形成了以“用產品和服務創造價值”為使命,以“做精鋼鐵,多業并舉,綠色企業,美好家園”為愿景,以“敬業愛崗,誠信共贏”為核心價值觀和以“文明生產,精益制造,創新超越”為馬鋼精神的企業文化理念體系。在核心價值觀的統領下,陸續形成了安全、廉潔文化、科技、質量、環保、人才、企業管理、社會責任、營銷、服務客戶、服務供應商、采購等12項子文化理念。組織制定、發布《企業文化管理辦法》、《企業文化建設評價考核辦法》等管理制度,把企業文化建設列入公司“十三五”戰略規劃。公司高層領導利用各類會議、主流媒體、下基層蹲點、舉辦培訓班、與職工面對面座談等形式,廣泛普及企業文化知識,促進雙向交流。同時,與主要合作伙伴、經銷商、供應商和股東等交流、溝通,積極推介馬鋼企業文化,使他們了解馬鋼的價值觀、使命和愿景,增強與馬鋼共同發展、實現共贏的信心。在收購法國瓦頓公司過程中,董事長向法方介紹公司文化,廣泛推介馬鋼家園文化,贏得法方對公司文化的高度認同。
公司把思想宣傳工作與企業文化融為一體,弘揚工匠精神、彰顯勞模風采,評選出“最可愛的馬鋼人”、“家園衛士”、“馬鋼尖兵”等一系列先鋒模范人物,以《馬鋼日報》、馬鋼有線、馬鋼宣網、馬鋼家園微信、宣網論壇為載體,樹立楷模,分享經驗,引導職工崇尚先進、學習先進、爭當先進,引領職工為應對嚴峻市場形勢凝聚正能量。
戰略導向系統部署
不謀萬世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不足謀一域?;趦韧獠凯h境分析,結合公司使命和愿景,馬鋼采用PEST、SWOT等方法,識別未來發展機會,制定了產品規劃和9個職能規劃,實現了規范的戰略管理的體制與機制。
實施品牌戰略,提升差異化競爭能力。以滿足顧客需求和期望為目標,依靠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從產品研發、生產制造、營銷服務、商業模式變革等方面,全方位推進品牌建設。重點圍繞馬鋼車輪、熱軋H型鋼名優產品及安徽名牌、金杯獎、卓越品質等一系列產品,加強品牌培育、品牌管理和品牌評價工作。2013-2015年,公司8種產品獲得安徽省名牌產品證書,2種產品獲得冶金行業品質卓越產品證書,6種產品獲得“金杯獎”證書,3種產品獲得“特優質量獎”證書。目前,馬鋼戰略產品的比例達到10%,優勢產品比例達到30%。
實施國際化經營戰略,深度參與國際競爭和合作。抓住國家“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等政策機遇,加快實施走出去和高水平引進戰略,積極推進國際化運營。以打造全球一體化輪軸產業鏈為目標,成功收購法國瓦頓公司。加快合資合作步伐,與韓國OCI株式會社合資建設焦油精制項目。成立海外事業管理部,實現海外業務集中統一管理。拓展海外公司的綜合功能,增設馬鋼(北美)公司,形成覆蓋亞、歐、大洋洲和美洲的海外業務布局,把海外公司打造為集貿易、金融、信息與協調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商社。馬鋼產品大膽“走出去”,國際市場占有率不斷提升,鋼材出口比例由2013年的2.5%提高到2015年的6.75%。
實施互利共贏戰略,共同抵御市場寒流。通過煤鋼互保、參股、技術分享、優化物流和生產工藝等,與上下游構建“互為市場、互為供方、產品技術服務良好互動”的合作關系,共同打造“安全、穩定、高效、可持續”有競爭力的供應鏈。分別與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淮北礦業、淮南礦業、棗莊礦業等多家鐵礦、煤炭企業結成戰略同盟,與奇瑞、江淮、格力、美的、富士康、鐵路總公司等行業重點企業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先后榮膺美國GE公司“中國區最佳供應商”、格力電器公司“卓越供應商”、奇瑞汽車公司“最佳協作供應商”和“核心供應商”、昌河汽車“十佳供應商”等榮譽。
實施綠色發展戰略,踐行環境經營理念。作為大型國有企業,馬鋼積極落實“污染排放達標、總量控制有效、環境風險可控、建設項目合規、生產過程清潔、資源循環利用”總體要求,大力發展低碳經濟,走綠色發展、生態發展道路。在實施源頭及過程控制,推進清潔生產的同時,堅定不移地淘汰落后,推進裝備大型化和現代化,創造性提出“三流一態”能源精益化管理理念,先后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煉鐵、軋鋼產能200余萬噸,燒結、球團、發電工序全部實施煙氣脫硫治理。2013年至2015年,累計投資5.6億元實施了16項重大環保治理項目,所有重大污染源全部得到有效治理。2016年計劃再投入1億元,對堆場等無組織煙粉塵實施治理。目前公司噸鋼綜合能耗下降到603kgce/t,噸鋼耗新水下降到3.75m3/t,二次能源發電量占比達56.4%,主要污染物排放合格率達到100%。
創新驅動健康發展
創新是助推企業進步的不竭動力。公司成立技術創新委員會和專家委員會,制訂了技術創新管理制度,明確方向、目標、內容及保障措施。以科技項目推動技術創新,以引進先進生產線和工藝技術為基礎,促進公司技術再創新,在全面消化吸收的基礎上,實現自主集成創新。在高鐵關鍵零部件制造領域,實現了動車組車輪關鍵技術突破,時速250公里速度等級動車組輪軸批量裝車考核運行達30萬公里。350km/h中國標準動車組車輪、輪軸實現自主研制,已完成30多萬公里裝車運用考核里程。2015年,公司開發出高強汽車板、車軸鋼、高強抗震鋼筋、取向硅鋼等新產品160萬噸,實現比較利潤3.17億元。汽車板訂單條目兌現率持續提升,產品結構不斷優化,汽車板產量由2012年的85萬噸提升到2015年的151萬噸,位居全國前五,馬鋼汽車板正穩步邁向中高端市場。通過對國際先進裝備及工藝技術的自主集成創新,建成并投產的1580熱軋生產線,是馬鋼歷史上第一條由公司自主集成的生產線,大幅度降低了建設成本,設備國產化率達到90%以上。
在管理創新方面,馬鋼積極推進傳統長流程的專業化整合,實施專業化整合流程再造。以提升汽車板、車輪、特鋼等戰略產品和特色產品的市場開拓、研發、制造和服務能力為目標,組建了汽車板推進委員會和車輪、特鋼、長材三個事業部;以提高訂單兌現率和產品質量水平為目標,推進板帶制造系統整合,實現板帶系統生產“集中一貫制”管理,組建成立了制造部、冷軋總廠;以能源集中管控、精益運行和高效集約利用為目標,組建能控中心。
今年是馬鋼的變革之年。公司聚焦“現場、市場”兩大戰場,實行人才雙軌制和層級管理。以建立市場化運營模式為目標,實施“授權組閣,競聘上崗”,承包單位副職、科級管理人員、作業長均以差額的方式競聘上崗。同時綜合運用全員崗位績效考核等方式,組織全員聘用上崗。積極探索“訂單式”培養和“引導式”成長,加強后備人才培養,構建人才梯隊;重點工作實行項目管理,讓有貢獻的職工名利雙收。
近三年,馬鋼榮獲國家級管理創新成果5項,冶金行業管理創新成果16項。
優化整合持續改進
按照卓越績效管理模式,公司以企業標準體系(GB/T15496)為框架,對“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測量、能源、內控”等管理體系,進行系統整合優化,構建了“六位一體”綜合管理體系。圍繞公司戰略規劃、經營目標,基于公司核心競爭力要求,以“質量管理體系GB/T9001、ISO/TS16949過程方法”,系統梳理,共識別一級過程79個,其中“價值創造過程”22個,“支持過程”57個。公司組織相關部門領導、自評師按照重要程度進行定性和量化打分,按得分從高到低,確定400分以上的8個過程(研發管理、采購管理、生產控制、營銷管理、財務管理、人力資源、基礎設施、環保管理)為關鍵過程。
與此同時,馬鋼系統優化業務和管理流程,構建研發、采購、生產、人力資源至銷售、服務的全過程精益運營體系,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實現價值最大化。貫徹“以顧客為關注焦點”的宗旨,建立訂單評審工作流程,將銷售、訂單管理、生產計劃編制、工藝技術設計等崗位人員納入到工作流中,并專人負責對評審訂單的排產、生產、質量控制、檢判進行全生命周期的跟蹤、統計和分析。按照“精品”效應為主、“規模”效應為輔的指導原則,充分權衡各條產線的能力,理清不同產線在品種、規格、質量方面的相對優勢,通過板帶產線分工的深入推進,冷軋、鍍鋅和硅鋼產能充分釋放,馬鋼板帶比大幅度提升,目前達到68%以上。建立以銷定產、產銷聯動組產模式,滿足生產與市場快速有效對接;完善接單規則,完善訂單ABC分級管理、滾動接單和柔性組產機制;借助公司加工中心的儲存、加工配送優勢,與生產計劃互補,實現客戶訂單及時兌現。大力推進采購集中管理和招標采購,培育戰略供應商,提高采購集中度,推進“零庫存”管理,優化進口礦水運物流方式,降低采購成本。加快信息化和工業化的深度融合,推進制造過程智能化,深化互聯網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銷售服務等全流程和全產業鏈的綜合集成應用。堅持設備“零故障”管理,圍繞關鍵生產設備的狀態受控,在公司18條關鍵產品生產線開展設備功能精度管理,圍繞產品“質量控制點”,設備、技術、操作、維護四方協同,保功能提精度,支撐產品質量提升。以提質增效為目標,以經營能力提升、生產過程控制、節能降耗為重點,通過全方位開展與行業領先企業及內部先進單位之間的對標活動,分析查找差距,找出努力方向,系統制訂和落實改進方案和措施,突破和消除技術、管理“短板”,全面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堅持“建機制、調結構、減總量、增效益”的方針,建立以崗位價值為核心的分類分層管理體系,進一步清晰員工職業發展通道,建立管理、技術業務、操作維護三個序列完整的層級,并以強化三支人才隊伍建設為目標,不斷優化人才結構。
自馬鋼全面導入卓越績效模式以來,公司綜合競爭水平持續提升。今年1-5月份,馬鋼噸鋼盈利能力、償債能力、成本控制、資金周轉等運營指標在行業排名靠前。其中噸鋼盈利能力在10家重點大鋼中排名第4;在15項工序成本中,馬鋼12項成本指標優于行業平均水平,其中鐵水成本比行業平均每噸低35元,處于行業領先水平。
即將到來的現場評審階段,是企業能否獲得全國質量獎的關鍵環節,旨在驗證申報資料中的信息和數據是否正確,確定最終的評語、得分以及是否推薦獲獎。以邊聽PPT匯報邊提問的方式進行,同時查看驗證性材料,確定企業管理方法是否適宜、有效,是否對過程和結果定期評價,如何改進和完善這些方法等?,F場評審會覆蓋企業的主要流程、職能部門和關鍵基層單位。
此次全國質量獎的現場評審是對馬鋼推進卓越績效及工作質量有效性的檢驗,更是馬鋼樹立良好形象、實現轉型發展的新機遇和新起點。按照卓越績效模式推進小組要求,公司各部門、各單位將按照全國質量獎現場評審程序要求,全面做好現場評審迎檢工作,向專家評審組充分展示馬鋼的管理特色和亮點,力爭以優異的成績通過現場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