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果:
舊產能去除,新動能蓄積
“生鐵產量同比下降7.7%,粗鋼下降8.5%,有色金屬下降20.5%……”說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成效,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省鐵路機場建設辦公室專職副主任代永波一股腦兒講出一長串上半年的數據。
不止去產能。今年上半年,我省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長14.7%,可售周期降至11個月左右。
降成本方面,我省推出直購電、留存電量、富余電量消納、調整基本電費計費方式、暫停工業用電城市公用事業附加、天然氣“轉供”改“直供”等組合政策,預計今年全省實體企業用電、用氣成本將再降低160億元以上。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只是做減法。”代永波表示,在系統落實“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的同時,我省還創新性地提出了“一提一創一培”(即提質量、創品牌、培育新動能新動力),從供需銜接雙側發力。
上半年全省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0.2%,高于規上工業增速2.4個百分點,其中新能源汽車增長4.3倍,城市軌道車輛增長2倍,智能手機增長72.7%,光纜增長45.2%。
有挑戰:
新舊動力轉換陣痛難避免
10.5%——這是上半年我省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盡管縱向比較來看,已有較大幅度的提升,但橫向比較來看,依然很低。
代永波表示,新舊動能轉換確實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陣痛難以避免,一些傳統產業增長乏力,新產業還沒培育起來或貢獻度不夠高,完成新舊動力轉換尚需時日。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難,難在多個層面。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包括提質量、創品牌、培育新動能新動力等各個方面,都存在巨大的挑戰,可以說,每個方面都是一場硬仗。
以攀枝花來說,鋼鐵產業占整個經濟的比重超過5成,依然是不折不扣的支柱產業,在此背景下,如果當地把鋼鐵產業全部去除,對于全國鋼鐵產業去產能來說,只是貢獻了微薄之力,但對于攀枝花來說,卻意味著支柱倒了。
在此背景下,如果新產業、新動能沒有及時跟上,對當地經濟無疑是無法承受之痛。“其余不說,幾萬工人的生計都成問題。”代永波表示。
有對策:
堅持分類施策、分業施策
如何應對?代永波講起房地產去庫存。
內江商業地產庫存量并不大,相反是個人住房庫存比較突出。這一情況和成都截然相反。“一刀切的思路顯然行不通,正確的方式是分類施策、分業施策。”代永波認為,一方面要堅決貫徹落實中央部署,另一方面,結合四川實際創新開展工作,根據各個地區,各個行業不同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
我省分別制定了化解鋼鐵、水泥、平板玻璃、電解鋁、煤炭5個重點行業過剩產能的政策措施,設立20億元去產能梯級獎補專項基金,安排10億元專項補助工業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支持困難行業加快去產能、去庫存、降成本。“關鍵要平衡好中央和地方的上下關系,打破部門保護主義、地方保護主義,實現全國全省一盤棋。”代永波認為,在處理新與舊的關系方面,堅持增存并舉,有破有立,破舊立新。應當把培育壯大新動能和改造提升傳統動能有機結合起來,優化存量、引導增量、主動減量,加快淘汰無效產能,穩妥處置“僵尸企業”,分類有序化解過剩產能,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推動生產要素向優質高端產業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