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1月3日,中煤集團動力煤現貨價格在現有基礎上下調10元/噸以后,神華集團、伊泰集團也決定,對公司銷售的現貨煤炭價格在原基礎上,下調10元/噸。公開信息顯示,神華集團是我國最大的煤炭企業,伊泰集團為我國最大民營煤炭企業,二者定價行為一向具有風向標意義。卓創資訊煤炭行業分析師劉冬娜表示,此后已有部分骨干煤企下調了煤炭現貨和長協價格。
劉冬娜:有些主流企業就降了十塊錢,的確是降了,有現貨有長協,像安徽的,還有陜煤業,長協就降了十塊。
今年九月和十月,煤炭先進產能陸續釋放。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預計,釋放充分后,可日增產煤炭供應110萬噸。陜煤化集團生產負責人杜平表示,企業是有恢復產能的積極性的。
杜平:符合條件的已經恢復到330天了,從十月一號就開始了整體產量是升高13%左右吧,它設計的時候就是按照330天設計的,276天肯定效益不好,所以都有積極性。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表示,如果有效利用330個工作日和276個工作日之間的“蓄水池”,煤炭供應可實現調節,但目前特別需要警惕市場投機。11月3日,發改委就召開了規范煤炭企業價格行為提醒告誡會。
韓曉平:那些質量比較好,生產比較安全,煤炭品種比較好,含硫量比較低的,多釋放一些產能,而那些相對比較劣質的煤,就不讓他釋放產能。這在一定程度上,卻是供給側改革的一個重要選擇。那么煤炭現在供需之間并沒有大的問題,主要的問題實際上是投機。
煤價上漲以來,電力企業負擔大幅加重。9月份五大發電集團煤電虧損3億元,是2012年8月份以來首次月度整體虧損,煤電供應短缺又進一步推高價格。不過,來自國家發改委的數據顯示,全國統調電廠煤炭庫存目前已突破1億噸,可用23天,其中重點電廠存煤可用21天,均已恢復到15天的警戒線以上,大部分電煤緊張暫時緩解。但如何從機制上保障電煤供應,避免煤價大起大落?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調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要積極支持煤礦與電力企業擬簽中長期協議。據了解,本月末將召開年度全國煤炭交易會,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推動煤炭供需雙方簽訂中長期購銷合同。
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許昆林:提前做好2017年煤炭產運需銜接工作,充分利用當前有利時機,鼓勵推進煤炭供需雙方簽訂中長期合同,建立長期、穩定、誠信、高效的合作關系,保障煤炭有效穩定供應。
據了解,已經有部分煤炭企業與用戶就煤炭訂貨數量、價格水平等初步達成共識:5500大卡動力煤合同基礎價格在每噸535元-540元之間,隨市場價格變化同比例浮動,低于目前市場價格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