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查設備隱患力保安全順產
該作業區強化“我的設備我做主”的工作理念,以提質增效為核心,在設備安全管控上下足功夫,進一步完善設備安全隱患預知預判及事前管理,突出抓好設備安全工作流程的標準化、精細化工作,確保設備安全穩定高效運行。
“朱哥,剛剛在線上和零點班的崗位點檢進行了溝通,冷剪大接手螺栓需要及時緊固。”11月25日班前會上,剛剛上崗巡檢完畢的精整組點檢員袁泉向作業長朱昌健匯報。針對加熱爐區域及精整區域小事故偏多的現狀,該作業區確定整改維修方案,努力在不加大備件投入的情況下,利用換品種或待坯的時間對設備隱患進行集中治理、維護,使作業區設備故障時間持續縮短。第三季度以來,該作業區各區域專業點檢員和崗位人員緊密配合,共同查找設備缺陷并制訂處理計劃和進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停車時間及時處理問題,使設備運行狀況持續好轉,10月份全月事故為零。
該作業區進一步完善預知維修、定修和事后維修相結合的檢修模式,確保安全作業票、預案全覆蓋;積極為自主作業項目制訂預案措施,并確保未制訂的項目具備有針對性的作業票;10月份至今,對全線設備的危險源辨識增加修訂50條,并納入規程中。
做好設備改造降低成本能耗
“3號剪電機水箱老化,急需更換。劉家寶用廢角鋼給水箱焊了一個底座,底座上有與水箱相匹配的螺栓孔,能讓二棒的閑置水箱與剪子電機相匹配。這就能省下購置水箱的費用5萬余元。”11月21日上午,在長材部一棒3號剪附近,棒材點檢作業區電氣組組長于濤介紹了電氣組點檢員的近期改造成果。
今年初以來,該作業區基于作業長制的推進,結合現場設備存在的問題,繼續保持“勤儉持家”的觀念,聚焦降低能源消耗,積極進行設備改造與技術創新,不斷提升產線綜合實力。
該作業區點檢員們在獲得充分授權的前提下,組建創新小組,積極展開自主管理活動,利用科學的管理方法和扎實的專業知識提升服務產線質量。11月初,電氣組利用二棒閑置的電機控制抽屜,通過添加帶散熱器的能耗制動可控硅、繼電器,進行線路改造,使得2號和3號電機在熱鋼坯到達稱重預期位置時能夠制動,保證了鋼坯精準停在預期的位置,并節省了直接購入控制抽屜的費用4萬余元。
針對線上污染物進入軋機影響潤滑的問題,該作業區開展了持續的治理。作業長朱昌健、操作專家高蘭忠與粗軋機設備專業點檢員張燕波經過認真分析發現,潤滑系統中主要的污染物為3微米~5微米的非金屬小顆粒,會縮短油膜軸承、齒輪等的使用壽命。他們通過升級旁路循環的凈化級別,有效降低粗軋機0號稀油和1號稀油的污染度,兩個稀油的清潔度維持在10級以下;同時降低了濾材消耗,濾材成本由前半年的每月10萬元以上壓減到現在的每月5萬元~6萬元。
做好“傳幫帶”激發崗位力量
“雪松,走,咱們一起去復驗4號齒輪箱修復情況。”11月9日早8點,在一棒中粗軋機區域,操作專家高蘭忠對剛巡檢結束的點檢員李雪松提出共檢要求。
為深化專業技術人員對作業區的服務和支撐作用,該作業區采用最傳統的“師帶徒”人才培養方式,開展一對一崗位技能培訓,促進操作專家和青年職工在工作中交流互動,并為青年職工提供更多提升業務水平的機會。
點檢作業區操作專家高蘭忠在工作中負責幫帶研究生青工李雪松,10月下旬,李雪松在高蘭忠的指導下,和檢修人員共同完成修復4號齒輪箱的全套工作,同時對軋機區域的危險源重新辨識,并熟悉油庫區域的設備性能及點檢方法。油庫點檢員王鴻換崗至軋機一個月,接受操作專家高蘭忠的技能指導,與張燕波、石東華交流經驗,現在能夠獨立順利完成粗軋機日常點檢工作,擴大了自身業務能力范圍。
與此同時,該作業區大膽啟用青年點檢專業技術人員,讓他們在重點重大項目中承擔主要任務,通過此種方法促進作業區青年員工業務水平的快速提高。該作業區李雪松、王鴻和亢浩國等青工就發揮了主力軍作用,和生產作業區協作完成了對軋線凈環水使用的優化管理,在軋線停車超過4小時的情況下,將凈環水消耗量降低了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