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財經記者統計發現,上海、廣東、北京等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2016年全年營改增的減稅總規模達到5225億元。這意味著營改增減稅已經達到5000多億元的預期目標。
2017年營改增仍然是減稅最大的舉措,今年營改增減稅規模有可能達到7000億元。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此前透露,下一步增值稅將進一步改革,包括簡并4檔增值稅稅率,優化繁多的增值稅優惠政策,完善政策來應對營改增出現的新問題等。
去年5月1日起,建筑、房地產、金融和生活服務最后四大行業納入營改增試點,這標志著營改增全面推開。國家稅務總局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1-11月份營改增帶來的整體減稅已達到4699億元。
根據第一財經記者梳理各地國稅局披露的減稅數據,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減稅總規模已經達到5225億元。
上海財經大學教授胡怡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營改增的減稅效果明顯,減稅規模也與官方預期一致,甚至超過預期。
從各地營改增減稅數據來看,上海減稅規模最大,達到840億元;廣東位列第二,減稅達673億元;北京緊隨其后,減稅約641億元;江蘇營改增減稅約470億元,浙江、山東、四川減稅規模在300億元左右。
胡怡建表示,從各地減稅數據來看,上海減稅力度比較大,這與其行業特征、企業規模相關。
國家稅務總局數據顯示,去年5月-11月營改增四大試點行業總體稅負下降14.7%。
胡怡建表示,此次納入營改增的四大行業中,包括餐飲業的生活服務業減稅幅度最大。
《人民日報》援引專家觀點稱,2017年營改增減稅規模將進一步擴大,有可能達到7000億元。這是由于去年營改增是在5月全面推開,時間只有8個月,2017年則是一整年。四大行業減稅存在翹尾因素,不動產納入抵扣也有翹尾因素。兩個“尾巴”一翹,全年減稅5000億元就打不住了。
去年營改增已經實現了5000億元減稅目標,并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不過,由于增值稅特殊的抵扣機制,受投資周期、資本構成、管理情況、盈利能力等因素影響,全國仍有16萬戶納稅人營改增后稅負有所上升。
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對此表示,將高度關注對營改增后稅負增加特別是增加比較明顯的企業,從政策完善、服務優化以及幫助企業完善內部管理上多下功夫。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為降低企業稅負,規范實務操作,營改增相關政策正在不斷完善中,僅去年財政部和稅務總局發布的各類營改增政策補丁約40項。
胡怡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營改增擴圍工作已經完成,下一步是在營改增過渡期完成后,統一增值稅稅率和優化現有優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