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酸軋入口糾偏輥輪實施升級改造以后,杜絕了軸承損壞現象,減少了穿帶事故,提高了穿帶效率,預計每年能節約備件成本12萬元。”日前,河鋼唐鋼冷軋部點檢一作業區作業長張立新在早會上介紹說。
酸軋生產線是冷軋部的龍頭產線,肩負著成品輸出和原料供應的巨大責任,因此生產任務重,設備修復成本較高。自2016年事業部成立以來,冷軋部全面發力設備能源管控工作,要求所有點檢人員給自己下指標、定任務,全力以赴降低資源損耗和設備故障的發生。
酸軋入口軋機糾偏設備采用上下梁輥糾偏結構。糾偏滾輪原設計為4套雙列圓錐滾子軸承。但是,由于軋機入口糾偏輥是生產線張力最大的糾偏輥,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此種形式的軸承滾輪由于長期受到大張力的作用和張力異常時的波動影響,軸承滾動體碎裂、軸承保持架變形等情況時有發生。另外,該處的滾輪為進口備件,每個備件費用在8000元左右,更換成本較高。
這一情況引起了張立新的關注,他決心要解決此問題,為設備改造節約成本。在初步了解設備運行原理后,他和兩名技術員經過一個月的反復研究試驗,制訂出可行的整改方案。他們率先對糾偏輥輪軸承結構進行優化,由于軸承內部滾動體的直徑較大,張立新把原設計的雙列圓錐滾子軸承逐步更改為內部滾動體軸承,并且選用高質量的國產備件,進一步降低成本。糾偏輥輪更換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需要通過使用觀察,分析實際數據,以便不斷地優化改進,直到消除設備運行問題。
經過半年的運行和調試,效果顯著。“別看他只是做了一個小小的改進,但就是這個小改造能在保證設備正常運行的同時,降低設備損耗和備件成本,為我部設備改進和能源管控工作做出了貢獻。”冷軋部設備科科長幺玉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