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陜鋼集團漢鋼公司鋼軋事業部通過技術攻關、工藝優化,針對軋制錨桿鋼中軋軋輥易貼輥,導致產量提升受限,成本升高的問題,經過三個多月的技術攻關,使錨桿鋼日產穩定在2000噸以上,成材率穩步提升。
今年以來,該事業部在批量軋制錨桿鋼期間,發現中軋料型參數較原設計料型小,從而導致中軋軋輥出現易貼輥現象。在生產中,如果要保證料型標準化,避免出現設備事故,軋線就得被迫停機換槽,這樣一來錨桿鋼產量提升受限,且頻繁的換槽無形中增加了員工的勞動強度,造成生產成本提高,生產錨桿鋼時員工的“抱怨”不斷。
針對這一瓶頸問題,該事業部成立提升中軋過鋼量攻關技術小組,對中軋部分9-12架次的孔型進行重新設計優化。在生產軋制過程中,技術攻關組加強錨桿鋼軋制生產過程分析,專門召開技術攻關專題會議。經過對試軋階段的料型和軋機力矩進行匯總分析,結合原孔型既要保證料型尺寸合格,軋輥輥縫又要有充足調整余量,不易造成貼輥的原則,攻關小組經過商討決定保留原輥縫值不變,將原孔型基圓尺寸進行縮小調整。為了確保調整后的孔型不影響成品外觀質量而且不增加設備負荷,攻關小組多次組織生產和設備人員對優化方案進行探討論證。與此同時,該事業部還積極對錨桿鋼生產進行認真總結分析,制定改進措施,不斷優化錨桿鋼生產工藝,為錨桿鋼生產穩順運行提供了技術支撐。
日前,使用優化后的孔型系統軋錨桿鋼6000余噸,消耗鋼坯約2950支左右,期間沒有因軋輥貼輥而導致軋線被迫換槽現象,設備運行穩定,軋輥單槽過鋼量穩定提升20倍以上,作業率較試軋階段提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