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鋼日均產量水平上升
2017年我國粗鋼日均產量水平明顯上升。2017年最低日產水平出現在12月份,日均產量216.3萬噸,最高值出現在6月份,為244.1萬噸。2017年共有長達8個月的時間粗鋼日產超過230萬噸,全年我國月度粗鋼日產均值為231.47萬噸,較2016年同期上升11.11萬噸。
重點企業量級分布
在中鋼協的90家重點統計企業中,2017年粗鋼產量超過3000萬噸的企業有四家,產量占重點企業比重為27.5%;產量2000萬-3000萬噸企業有四家,產量占比為13.6%;產量1000萬-2000萬噸企業有14家,產量占比為27.3%;產量500萬-1000萬噸企業有12家,產量占比為12.9%。
2017年,粗鋼產量前10大鋼廠分別是:寶武集團、河鋼集團、沙鋼集團、鞍鋼集團、首鋼集團、山鋼集團、建龍重工、華菱集團、馬鋼集團、本鋼集團。
在90家重點統計企業中,2017年增產排名前五的鋼鐵企業分別是寶武集團、沙鋼、建龍、陜鋼、華菱,這5家企業粗鋼產量增長2081萬噸。共有19家企業較上年產量減少,減量合計940萬噸。
產業集中度進一步回升
近年來我國的鋼鐵行業集中度處于持續下滑態勢,鋼鐵行業CR10從2010年的48.6%下滑至2015年的34.2%。2016年,因當時的寶鋼、武鋼合并成立寶武鋼鐵集團,鋼鐵行業產業集中度首次回升。
2017年我國鋼鐵產業集中度進一步回升。其中,粗鋼產量排名前四家的企業合計產量占全國比重為21.9%,較2016年回升0.2個百分點;排名前十家企業合計產量占全國比重為36.9%,較2016年回升1.0個百分點。
首先,鋼廠增產是鋼鐵產業集中度回升的主要原因,2017年粗鋼產量前10家企業粗鋼產量合計增產1999萬噸,占全國粗鋼產量增量的44.6%,高于其粗鋼產量占全國的比重。
其次,因2017年建龍集團成功重組海鑫鋼鐵、華菱鋼鐵獲得陽鋼83.5%股權,做為前10名的建龍鋼鐵和華菱鋼鐵比重上升,也是集中度回升的另一因素。
然而客觀地講,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鋼鐵行業36.9%的集中度依然處于較低水平。2015年日本前四大鋼鐵企業產能集中度高達83.3%,美國前四大鋼鐵企業產能集中度占比為70%,歐盟前八大鋼企產能集中度為64.9%。
行業集中度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反映出行業的結構是否優化,增加行業的穩定性和競爭力。2016年9月,國務院發布《關于推進鋼鐵產業兼并重組處置僵尸企業的指導意見》指出,到2025年,中國鋼鐵產業前十大企業產能集中度將達60%-70%,其中包括8000萬噸級的鋼鐵集團三至四家、4000萬噸級的鋼鐵集團六至八家,與部分專業化的鋼鐵集團。
以目前的水平,如果想要達到60%-70%的集中度,加快推進鋼鐵行業兼并重組是唯一的道路。對內,可以做到企業資源的充分整合,對外,可以形成有效的市場協同與競爭合力,使企業重組的社會效益、企業效益得到充分的提升,從而促進鋼鐵行業組織結構不斷優化。而且客觀來講,目前我國“小、松、散”的鋼鐵企業依然占多數,低量級的企業重組對于集中度的貢獻著實不大。必須要加大重量級的企業重組力度,比如千萬噸以上的企業間重組,或者是千萬噸級企業對中間量級比如500-1000萬噸級別的企業的重組。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做到行業集中度的大幅提高。未來幾年將是鋼鐵業結構性改革突破的關鍵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