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全國鋼鐵行業在低谷掙扎,漳州不少鋼鐵企業也一度深陷虧損。短短兩年時間,依靠供給側改革、科技創新、提質轉型和市場開拓,漳州鋼鐵企業迅速轉身、扭轉局面。截至去年底,漳州市共有規模以上鋼鐵企業42家,產值達到482.19億元。三寶、閩星等企業實現扭虧為盈。
漳州市經信委副調研員韓天德表示,從虧損到盈利,漳州鋼鐵企業的變化,既得益于鋼鐵企業一系列的轉型自救措施,更有賴于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雖然鋼鐵業產能過剩嚴重,但高質量、高科技鋼鐵產品、特殊鋼鐵仍大有市場。在‘減量提質’新時代,我們鋼鐵從業者還是要加強新舊動能轉換,加快‘脫胎換骨’式轉型升級。”
扭虧帶來的“脫胎換骨”
“開口,傾倒鐵水。”在漳州市三寶集團,工人姚志軍正在高爐主控室內下達指令。“收到,實施。”姚志軍對講機內傳來應答。隨后,只見主控室監控屏幕上,鐵水傾倒而出,火花四濺。
作為全省鋼鐵行業的龍頭,2017年以來,三寶集團企業效益向好、訂單不斷。“今年春節前我們全年訂單量已全部訂完,達到360萬噸。現在,生產已經逼近最高產能。”副總經理蘇敬法笑著說,三寶集團2017年的成績單很漂亮——完成工業產值上百億元,完成入庫稅收5.38億元,同比增長 183.15%,成為漳州市第二納稅大戶。
福欣特殊鋼、良興不銹鋼等公司,也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工作景象。從加熱爐里出來的一塊塊厚重、通紅的鋼坯,在高壓水除磷的那一瞬間,猶如巨龍噴火一般,沿著生產線順勢而下。一卷卷精品鋼帶著剛下線的余溫,就被客戶的平板車拉走了。
在臺商投資區,新的特殊鋼生產線也陸續上馬。在一條年產35萬噸鍍鋁鋅線及年產15萬噸烤漆線擴建項目工地上,工人們戰鼓正酣。項目預計 11月建成,年產值可達10億元。“我們原來有5條生產線。蹚過鋼鐵業的低谷期。現在,我們已經實現一年盈利。新生產線也快投產了,我們對未來更有信心了。”項目負責人蔡和坤說。
僅僅在兩年之前,漳州鋼鐵企業還是另外一番景象:作為漳州市主導產業之一,漳州市鋼鐵產業一度陷入絕境。
“從2012年開始,鋼鐵業就開始走下坡路,從一噸5000元的價格下滑到一噸1800元。2015年8月,上海一些地方甚至賣到了1600元一噸了。”三寶集團董事長王光文說,鋼鐵產能嚴重過剩,讓很多企業家失去了信心。鋼價,還會不會往下降?
“漳州市在‘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提出, 集中力量發展特殊鋼鐵產業,使其成為四大產值超千億的主導產業之一。”韓天德告訴記者,漳州鋼鐵業的產業鏈比較完整,行業涉及黑色金屬冶煉鑄造、鋼壓延加工和鐵合金冶煉等。鋼鐵業如果“一病不起”,后果不堪設想。如何浴火重生、提質增效?相關部門都在積極思考對策。“鋼鐵企業有過剩產能,但鋼鐵產業不是過剩產業。我們希望通過鼓勵技改等措施,不斷引導企業聚焦中高端產品和新興用鋼領域,在航天、軍工、海工、核電、能源、工業裝備、環保設備、高端民生品等領域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
技改拓展的“全新空間”
技改,這也是三寶集團的方向。在三寶“精品鋼研究中心”,與鋼鐵打了近四十年交道的林致明正在專心致志地研究耐腐蝕新技術。兩年前鋼鐵業的 “血雨腥風”并沒有波及這位高級工程師。“這些年公司再困難,收入也始終向專業技術人才和一線傾斜。一線生產骨干有時月收入能超過管理層,高水平專業人才待遇更高、更有保障。”他說。
對人才的重視,終能換來回報。“去年,福清核電建設急需特制螺紋鋼。但核島里的鋼產品檢驗標準近乎苛刻,達到三級。我們加大科技投入、反復研制,終于通過了嚴格的審核。”林致明告訴記者,他和三名博士帶出的創新團隊還取得了耐腐蝕鋼筋、耐腐蝕熱軋卷板等技術突破,填補了省內空白。
“建筑市場對沙子的需求量極大,目前可供開采的河沙遠遠不足以滿足需求。一些建筑商只能使用清洗過的合規海沙,但成本很高。因此,我們著重研發耐腐蝕鋼筋和鋼板。有了這個產品,即使使用海沙,鋼筋也不會腐蝕。它相當于不銹鋼,但價格又比不銹鋼低。”林致明告訴記者,他們已經生產出耐大氣、耐海洋氣候、耐海水腐蝕、耐鹽堿等一系列耐腐蝕產品。去年,三寶還參與耐腐蝕系列產品國家標準的制定。
“現在,全國每年進口的優質鋼達數百萬噸。這,就是我們的機會。我們研究中心的設立正是為了提質,滿足工業化進展的原材料需求。”王光文說,通過技術創新,他們研發出來的新產品已廣泛應用于福清核電站、翔安海底隧道、高鐵等項目。
如何躲過低迷的市場風波?除了加強技術改革之外,漳州的鋼鐵企業也在降低能耗方面作出努力。“以前使用液化石油氣,成本非常高。經過技術改造,我們改用價格較低的天然氣。另外,我們的技術人員與高校技術人員反復研究,花了600萬元改造了焚燒爐。”蔡和坤表示,焚燒爐熱回收的效果很好,熱能的使用率提升了40%。僅這一項一個月可節約成本5萬元。
“以前生產卷板,熱軋之后還要冷軋,成本很高。我們正在建設的耐腐蝕熱軋卷板生產線,熱軋可以直接帶動冷軋,一噸鋼的成本就直降500元。” 王光文告訴記者,如何降低能耗,漳州的鋼鐵一代不斷摸索,尋找方法,企業的生產經營面貌得以進一步改善。
政企合力助“滿血復活”
“如果沒有各級政府的鼓勵和扶持,公司可能走不到今天。”蔡和坤充滿感慨地對記者說。
心懷這種感慨的,不僅僅是蔡和坤。事實上,漳州鋼鐵企業的背后,始終有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熱切關注的目光和有力的支持之手。2016 年2月,國務院出臺《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之后,漳州市全面拉開了淘汰落后產能的大幕。《漳州市嚴防“地條鋼”死灰復燃工作方案》《關于印發漳州市全面淘汰鑄造企業落后煉鐵設備工作方案的通知》等一批文件,加快了“地條鋼”整治步伐,打造產業升級版。
“鋼鐵企業復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漳州市真抓實干關閉落后產能、真督實查打擊‘地條鋼’。”王光文告訴記者,“地條鋼”是以廢鋼鐵為原料、經過感應爐熔化形成,只熔不煉、質量堪憂,極易發生安全問題。它們也導致了市面上廢鋼的價格升高。打擊“地條鋼”之后,惡性競爭不復存在,原料資源和市場需求都騰了出來。到了2016年,“良幣”驅逐了“劣幣”,市場就慢慢好轉了。
在此基礎上,政府如何與企業互動,幫助漳州鋼鐵企業找到轉型升級的切入點?韓天德說,科技引領、政策引導、關閉落后產能,這些都能提升企業自信,很關鍵。
的確,在生死攸關的危急時刻,物質支持重要,對企業信心的支持也極其重要。“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市區兩級政府引導我們用好用足政策。我們在環保部門的指導下,投入數億元加大環保的投入。環境好了,社會綜合評價高了,工人有信心了,企業才能做得好。生意不景氣的時候,最怕垂頭喪氣,最怕臟亂差。人都沒自信了,如何揚帆起航?”王光文說,因為符合征信要求,三寶在電力部門的指導下,加入直購電名單。一年節約電費5000萬元。稅務方面,2014年,行業最不景氣的時候,三寶集團繳的稅收從2.8億元下滑到5000多萬元。稅務部門還深入企業,指導企業做好財務規劃。此外,高效蓄熱式加熱爐節能改造、余熱發電等一批技改項目也得到政府的鼓勵和幫助。
合力在形成,行動在推開。“市場給我們機會,政策支持我們發展,再加上我們自身的努力,就一定會等到春天。”王光文表示,從政府官員到企業家以至研發人員、一線工人,大家對新時代的鋼鐵企業都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再困難也不放棄。我們要分析困難點在哪里。設備落后,就技改。成本高,就壓縮成本。我們堅持鋼鐵這個主業,用有限的資金資源、人才力量和管理精力投入做一個事情。這樣就能用最專業的技術做到成本最低,質量最好。政府不斷地鼓勵我們,我們努力保持體力,等到好政策一來,就滿血復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