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國際勞動節當日,東北特鋼集團公司勞動模范、大連特鋼煉鐵廠原料燒結車間副主任陶宏亮,冒雨來到燒結成品篩分室,了解夜班生產情況,并通過觀察傳送帶上物料顏色、亮度,判斷礦石質量。科班出身的他,加盟東北特鋼9年來,一直沒有放棄對事業的追求。他將大學掌握的高爐燒結生產參數優化、高爐焦炭石墨化分析等知識,運用在實際工作中,取得很多傲人的業績,尤其是在節能降耗方面。如,今年3月改造完成的燒結機密封系統,噸燒電耗下降了5kWh,年可降成本300余萬元;改造燒結機點火方式,提高表層礦成礦率,降低煤氣使用量,年可降成本110余萬元。“我的夢是將高爐燃料比掌控在同行業最好水平。”陶宏亮說。當天,他24小時值班,次日還要連續工作。他是在崗位上度過他37歲的生日。煉鋼廠轉爐大修后,該廠結合轉爐輔氣頂吹及底吹功能,對氧槍吹煉及造渣工藝進行科學合理優化,有效保障了高效生產。當日,轉爐生產S550D乙班班長丁在志,組員王德強等,爐前爐后忙個不停。“我們現在工作節奏比過去加快了,每天必須保證煉出34爐鋼。”丁在志說。
進入二季度,大連特鋼各條線為完成既定目標任務,對一季度工作中存在的各項問題進行了認真總結,拿出有針對性的保障措施,科學施策,開足馬力。5月份,煉鐵廠目標是燒結煤氣單耗42Nm3/t,固體燃耗55kg/t,電耗43kwh/t。煉鋼廠以優化一煉、二煉車間鋼水供應,提高轉爐、110噸電爐生產效率為目標,明確了110噸電爐兌鐵水的合理區間為30%目標,并采取了一系列保障措施。第一軋鋼廠以負面清單、降本增效項目為抓手,采取優化uvk酸洗工藝提產增效,策劃解決線材退火瓶頸問題,加快罩式爐技改項目實施,全面提高線材表面軋制質量,以及加快推進銀亮材車間設備搬遷工作。第二軋鋼廠根據合同做好前期策劃,對具備紅送條件的嚴格按紅送組織生產,提高軋機生產效率,保證后部精整工序物料充足。同時加大設備運維保障力度,健全關鍵設備預防性維修臺賬,維修臺賬內的維護項目在時間節點內完成,使故障隱患消失在萌芽狀態。鍛鋼廠針對5月份合同增量到5000噸,重點從合同提錠、工藝策劃、集中高效生產、質量控制、能源管控等方面著手,合同分級生產,科學排產,最大程度降低電費消耗,減少加熱爐、退火爐待料消耗,均衡后部加工能力,使各個環節達到準時制生產,保證5月份合同全部入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