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海表示,中國是全球鐵礦石最大消費國和進口國,需要有能夠充分反映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鐵礦石市場的代表性價格。經過5年發展,鐵礦石期貨已經成為國內期貨市場第二大、大商所第一大期貨品種,市場厚度深度不斷增加。日均成交和持倉量分別達到132.2萬手和108.9萬手,日換手率是1.19,法人持倉占比達到37%。
王鳳海介紹,鐵礦石期貨緊跟現貨市場變化,持續完善合約規則制度,先后推出倉單服務商制度、保稅交割制度,并調整完善交割質量標準,實現與現貨市場良好契合。目前國內鐵礦石市場大部分企業開始參照期貨價格進行現貨貿易,以期貨價格作為基準的基差貿易形式開始出現。同時,鐵礦石期貨幫助企業穩健經營,市場參與度不斷提升,前十大鋼鐵企業中7家參與保值操作,嘉吉、萊寶、中建材等國內外十大貿易商均參與了鐵礦石期貨交易。
鐵礦石期貨引入境外交易者業務水到渠成
座談會上,多位行業人士認為,在國內鐵礦石期貨市場運行穩定的基礎上,引入境外交易者業務開始變得水到渠成。
“一個越來越明顯的趨勢是,客戶越來越適應使用大商所鐵礦石期貨合約價值,不僅把它作為現貨的參考,而且還積極參與交易。”嘉吉全球金屬業務負責人李科表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商,又有巨大的衍生品市場,如果把現貨、衍生品市場結合,大商所鐵礦石期貨對于國際客戶開放的意義就不言而喻。鐵礦石期貨國際化將更有效發揮價格發現功能,帶動市場效率的不斷提高,價格透明度也會不斷提升。未來隨著越來越多鋼鐵企業參與者不斷進來,國際和國內市場價格會加快趨于一致。
鞍鋼集團副總經理、鞍山鋼鐵公司董事長王義棟在座談會上表示,隨著國際國內經濟環境的復雜變化,鋼企參與期貨市場實現套期保值日益頻繁,如果沒有衍生品市場的保駕護航,大型企業很難保證實現長期穩健發展。因此,早在2014年鞍鋼就積極嘗試利用期貨指導企業現貨經營,2016年獲取了大商所鐵礦石廠庫資格,2016年、2017年取得在期貨市場上進行業務創新的項目試點。在鐵礦石期貨國際化的新的歷史時期,實體經濟要結合新業態,新經濟模式,必須和金融相結合,新業態的新模式就是“實體+金融+互聯”,這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必備條件。
是國內期貨市場走向開放的必然之舉
座談會上,高盛亞太區期貨部主管詹姆斯·百思比表示,從2013年以來,大商所的鐵礦石期貨市場已經逐漸成為全球重要的期貨市場,不僅能夠幫助實體企業穩定經營,還能提供更為透明、開放的價格,更好地反映鐵礦石貿易市場的供需關系。
顯然,市場形勢需要鐵礦石走向國際,引入境外交易者是國內期貨市場對外開放的必然之路。
“避險工具的本質就是為了給實體經濟提供價值。”李科表示,從煉油廠及基礎金屬行業來看,由于原材料到最后的產品中間有很長的產業鏈條,這也就意味著期貨價格對現貨市場的影響會越來越重要。“在過去兩年,在岸鐵礦石業務都是圍繞著港口進行。不過,今年以來,市場波動加大,需求比較緩慢,特別是春節以后市場回暖較慢,整個市場情況不是很好,此時大商所鐵礦石期貨合約提供了非常有參考性的價格指標,可以幫助我們管理存貨風險。”
熱聯中邦總經理勞洪波表示,中國鐵礦石期貨國際化具有意義重大,既可以改善全球鐵礦石定價體制,也有利于國外礦山制定更貼近中國市場的銷售政策。比如,原先的場外市場基差的賣方主體主要是貿易商,如果海外礦山參與進來,它就有可能成為最大的基差賣方,場外流動性會更好,更易被鋼廠接受和推廣。
鐵礦石期貨全球價格影響力將更大
座談會上,部分與會人士認為,鐵礦石國際化將為國內外企業提供不同的風險管理工具,為企業發展提供避險工具。
“此次中國迎來鐵礦石期貨國際化也是一個巨大的突破,僅在2017年,大商所鐵礦石期貨成交量是新加坡交易所鐵礦石掉期和期貨的20多倍。相信未來隨著中國鐵礦石期貨國際化進一步開放,這將會成為非常好的平臺,能夠逐漸成為全球定價基準。”詹姆斯·百思比表示。
上海鋼聯董事長朱軍紅認為,鐵礦石期貨上市以來,價格發現影響力持續增加,對市場產生了巨大定價影響,鐵礦石期貨引入境外交易者之后,隨著全球投資者的參與,國內鐵礦石期貨的全球價格影響力將會變得更大。
中國銀行總行金融機構部總經理任立在座談會上表示,鐵礦石期貨對外開放進一步完善了我國鐵礦石期貨交易者結構,能更好反映全球鐵礦石貿易供需變化,從而形成供給公認、公開透明的期貨價格基準,是推進我國新時代金融市場改革開放的重要舉措。
香港交易所董事總經理毛志榮介紹,過去20、30年我國深度參與大宗商品貿易,在這個過程中,如何使中國期貨市場價格更多在國際貿易中使用,是擺在期貨市場監管者、組織者、參與者面前非常緊迫的問題。“大商所在鐵礦石領域實現了國際化,具有里程碑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