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在新一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在京開幕之時,中國1月吸收外資數據顯示,美國對華投資同比增長124.6%。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14日舉行的例行發布會上表示,1月份美國對華投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與去年以來中國在不斷改善營商環境、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外商投資環境方面所做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同時,中國擴大“制度型開放”的信號進一步落地。2月1日,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發布關于《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征求意見稿)》(下稱《目錄》)公開征求意見的公告,截止日期為今年3月2日。《目錄》和《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下稱《負面清單》)將取代1995年開始實施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形成全新外資監管方式。
高峰稱,在《目錄》中,鼓勵外商投資的范圍進一步擴大。全國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較上一版增加了53條,鼓勵外資更多投向現代農業、生態建設、先進制造業、智能制造、高新技術、現代服務業等領域;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適用于中西部地區、東北地區和海南省,增加了43條,注重發揮地方特色資源等優勢,促進沿邊開發開放,加強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投資合作,發展外向型產業集群。
中國吸引高技術產業外資引人注目
2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財政部長姆努欽共同主持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開幕式。本輪高級別磋商定于14~15日在北京舉行。高峰在發布會上稱,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現在正在進行中,目前沒有更多的信息可以透露。如果有進一步的情況將及時通報。
商務部最新公布的數據表明,中國吸引高技術產業特別是高技術服務業的外資增幅顯著。
1月,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40.9%,占比達到29%。高技術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157.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3.4%。其中,信息服務、研發與設計服務、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同比分別增長168.6%、35.8%和62.9%。
高峰稱,中國正在積極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創新發展。“我想,在各方的努力下,中國經濟發展的勢頭不會改變。”
聯合國貿發組織投資司官員梁國勇則對記者表示,2019年,中國吸引外資可望呈現高端化、集中化傾向,著重表現在高端服務業、高科技制造業以及大行業、大項目等幾個方面。在這些方面,外資對中國市場的信心和意愿也都很足。
“我的建議是,加快市場準入開放,對重點行業和項目加大政策力度。有針對性地提供優惠政策是明智的做法,比如在綠色經濟領域,這也有利于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他說。
與此相反,全球其他各大主要司法轄區對針對本國科技領域的并購,都有不同程度的政策收緊。富而德律師事務所給第一財經記者發來的并購前瞻報告表明,跨境交易近年來日趨政治化,反壟斷執法成為主戰場之一。
上述報告稱,歐盟委員會已發出信號,將繼續嚴密審查涉及大型科技公司的收購,查明其對消費者、市場和創新的影響。主管部門長期以來一直努力遏制科技龍頭企業的權力,并謀劃與此有關的新舉措。
而美國的情況也越來越復雜,因為負責交易審查的兩家機構其執法理念似乎相差甚遠。特朗普就任總統后,聯邦貿易委員會的監管手段趨于強勢而傳統,并側重橫向并購,其決定迄今一直贏得法院支持。在訴諸法院的四個案子中,聯邦貿委會已三次勝訴,第四個案子有待裁定。相反,美司法部的注意力主要落在單項縱向并購(AT&T公司收購時代華納),此類交易40年來頭一次遭遇阻攔。
外資清單管理方式進入新時期
繼外商投資法立法進入快車道后,兩部委在春節前對《目錄》的修改及公開征求意見表明,伴隨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述“制度型開放”的逐步落實,中國對外資的開放力度正在進一步加大。
對外經貿大學教授崔凡對記者表示,鼓勵目錄的頒布將標志著中國長期使用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的使命告一段落,今后外資清單管理方式將正式采用鼓勵目錄加負面清單的方式,兩個清單目錄分別頒布實施,今后不一定同時更新頒布。
“因應全球科技發展和產業調整趨勢,更加強調了先進制造、現代服務、現代農業以及高新科技領域引資的重要性。”他說。
2016年10月8日外資備案制啟動,中國開始實施事實上的負面清單管理;2017年6月28日外資產業指導目錄結構調整;2018年6月28日,單獨頒布外資準入負面清單。現在的《目錄》是清單管理方式自然演變的結果,也意味著新制度即將開啟。
梁國勇則對記者解釋說,原有《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實際上已一分為二:一個是《負面清單》;一個是《目錄》。另外,原有《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也并入后者,將國家和地方兩個層面的鼓勵類產業目錄納入一份文件。
高峰介紹說,外國投資者在《目錄》所列產業內設立企業,可以享受諸多優惠條件。比如,投資總額內進口自用設備免征關稅;對于集約用地項目可優先供應土地,而且最多可享受30%土地出讓金優惠;符合條件的西部地區外商投資企業可享受15%所得稅優惠等。
“我們相信,《目錄》的出臺將更好地引導外商投資,促進相關產業轉型升級,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