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人民銀行1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06萬億元,同比少增3975億元;7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91.94萬億元,同比增長8.1%。專家表示,信貸增速回落主要受季節性因素影響,表外融資收縮影響社融增速,未來貨幣政策將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
M2增速有所下滑
數據顯示,7月末,M2余額191.94萬億元,同比增長8.1%,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均低0.4個百分點。
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明明表示,銀行表外融資減少疊加信貸不足是M2增速下滑的原因。狹義貨幣(M1)低增速與企業短貸低增相互印證,后續應當繼續保持觀察,以確定M1增速的底部區間。
“M2增速明顯回落,貨幣政策或微調逆周期調節力度。”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M2增速回落主要受信貸不及預期、市場流動性分層壓力、貨幣政策維持相對穩健等因素綜合影響。未來政策依然會維持穩健狀態,鑒于M1、M2增速雙雙回落,若美聯儲持續降息,外部降息潮推動,國內適當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引導國內市場利率緩降,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以及再次實施定向降準等都在可選項之中。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7月企業存款大幅下降近1.39萬億元,是7月M2增速走低的主要原因,這既與半年末時點前后數據大幅波動相關,也與當月貸款數據偏弱相印證。7月居民存款小幅下降約1000億元,符合季節性特征。
信貸增速季節性回落
連平表示,7月信貸增量環比同比均明顯回落,除季節性因素外。銀行體系內的信用分層壓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銀行的風險偏好,加之當前實體經濟運行壓力仍大,表內信貸融資供需兩端都不同程度受到影響,進而導致信貸增速明顯回落。
“企業長貸轉好,比例提升,一是與監管有意引導銀行加大中長期貸款,優化貸款結構有關;二是二季度末地方債重新放量,基建領域的信貸需求可能有所起色。”聯訊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稱。
社融方面,7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01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2103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214.13萬億元,同比增長10.7%。
“信貸投放低于預期,小幅拖累社融增速。”連平稱,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大幅減少4563億元,則是7月社融增速小幅回落至10.7%的主要因素。考慮到對于存量不合新規的表外融資清理期限有所延長,短期的表外融資收縮過快對于社融增速的影響可能是暫時的。當然盡管地方專項債同比增速較快,然而今年地方債發行已有所減速,對于7月社融增速的支持有所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