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13日,央行逆回購已連續13個交易日停擺。然而,隨著稅期高峰和大規模國債繳款將近,資金面出現收緊跡象。分析人士指出,為對沖稅期高峰等影響,保障流動性合理充裕,央行或于本周重啟逆回購操作。
逆回購十三連停
13日早間,央行公告稱,目前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處于合理充裕水平,不開展逆回購操作。截至13日,央行已連續13個交易日未開展逆回購操作。
當日資金面有所收緊。Shibor持續兩個交易日全線上漲。其中,隔夜品種漲22.2個基點,7天、14天品種分別漲2.6個基點、11.1個基點。銀行間債券質押式回購利率也多數上漲,DR001、DR007分別上漲22.6個基點、5.1個基點。
本輪央行逆回購停擺始于10月28日,雖然央行于11月5日開展了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并下調利率,但為縮量續做。Wind數據顯示,10月28日至11月13日,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累計凈回籠資金5935億元。不過,期間資金利率持續走低,直至近日才有所回升。Wind數據顯示,11月5日,DR007降至2.32%,創下7月5日以來的4個月新低;最近兩日,DR007重新回到2.5%上方。
臨近月中稅期高峰,市場資金面已有收緊跡象。11月7日以來,Shibor多個品種持續上揚,隔夜利率累計上漲68.3個基點。12日-13日,資金面進一步收緊,Shibor、銀行間回購定盤利率均全線上漲,銀行間債券質押式回購利率也漲多跌少。
除繳稅因素,政府債券發行繳款亦不斷消耗流動性。Wind數據顯示,本周四(11月14日)有770億元國債繳款。預計下周繳款規模更大,下周一(11月18日)和周四(11月21日)分別有340億元、790億元國債繳款,總規模達1130億元。有機構認為,鑒于流動性總量可能繼續下降,央行或于本周內恢復公開市場操作。
結構性工具或成首選
央行逆回購操作持續停擺,四季度定向中期借貸便利(TMLF)操作也未見蹤影。MLF利率卻于上周二下調5個基點。機構認為,彼時市場猜想是監管部門前瞻性地下調MLF利率。
11日央行公布金融統計數據,10月新增人民幣貸款6613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6189億元。招商證券尹睿哲團隊認為,10月社融數據低于預期,證明監管部門“降息”屬于前瞻性操作。如果是這樣,寬松窗口未必會與通脹預期相矛盾,這將給通脹“陰云”籠罩下的債市情緒帶來明顯提振。
機構人士認為,雖然10月CPI漲至3.8%,但非食品CPI仍在回落,特別是PPI同比為負。由此可以判斷,貨幣調控未來仍偏向寬松,但具體節奏還有待觀察。
分析人士指出,在結構性通脹和經濟增速放緩背景下,開展貨幣調控需要反復斟酌。一方面,為避免加劇通脹,要防止過快、過度寬松;另一方面,要配合逆周期調節政策促進經濟增長。在這種情況下,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或是首選,總量調節更須審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