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汽協此前發布的數據,今年11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59.3萬輛和245.7萬輛,產量同比增長3.8%,銷量同比下降3.6%;前11個月,汽車產銷累計分別完成2303.8萬輛和2311萬輛,同比分別下降9%和9.1%。
中汽協秘書長助理許海東表示,2018年中國汽車市場產銷量下滑8%,2019年這一數據預計會控制在9%以內。根據中汽協的預測,車市的下滑短期內還將持續,直到2021年有可能還會是負增長或者基本持平,中國車市大約在2022年左右才會恢復增長,到2023-2025年可能會有年均4%左右的增長。
除傳統燃油車受到國六排放政策等因素影響而銷量下滑外,曾一路高歌猛進的新能源汽車也由于補貼政策退坡等原因,在今年下半年出現產銷同比“五連跌”。11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1萬輛和9.5萬輛,同比分別下降36.9%和43.7%。
不過,中汽協預測稱,在今年最后一個月,新能源汽車市場有望出現翹尾現象,當月銷量有望超過10萬輛。分車型看,純電動車型占比仍然最大,但增速可能會逐漸放緩,隨著補貼退坡,短期內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銷量或將有所提高。
許海東認為,多個關鍵因素會影響2020年車市。其中,2018年開始人均收入及支出增速出現明顯下滑,將導致居民對未來收入預期較低,消費將愈加謹慎。另外,經貿關系也將影響到整車及零部件相關的出口及投資。
盡管中汽協對車市的預測不甚樂觀,但也有機構持更為積極的看法。市場研究公司IHS估計,2020年中國乘用車市場將增長0.59%,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也預計2020年中國乘用車市場將增長1%。
“相信中國車市在連續兩年負增長后,通過行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加速消費體制機制改革,堅定信心推動汽車消費,中國乘用車市場在2020年有希望見底,實現正增長。”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中國車市的發展基本面是好的,潛力大、韌性強、回旋余地大;另一方面也面臨著很多困難和挑戰,因此需要行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加速扭轉負增長局面。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副司長江源認為,對于當下低迷的汽車市場,須“對癥下藥,多措并舉”。第一,汽車環保標準的提高應循序漸進,有足夠的過渡期,穩定環保預期;第二,堅決遏制房價上漲,減輕高房價對汽車消費的擠出效應,穩定和改善居民的消費預期;第三,汽車市場的長期穩定增長有賴于推動汽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科技創新,提高我國汽車產業的自主開發能力,著力解決我國自主品牌汽車市場占有率下降和新產品研發之后于市場需求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