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8日,生態環境部等五部委聯合印發《關于推進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環大氣[2019]35號,以下簡稱《意見》)。2019年6月,首鋼遷鋼公司委托生態環境部評估中心、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冶金工業規劃院等單位實施全工序超低排放評估,驗收工作得到了生態環境部及地方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
負責評估的各單位按照《意見》要求,精心收集資料,細致實施現場調研,結合實際,科學制定評估、監測方案,嚴格組織落實。經過有組織排口監測,無組織管控、清潔運輸、監測監控設施水平系統核查,首鋼遷鋼公司各項指標均達到標準要求,全國第一家通過全工序超低排放評估驗收。
有組織達標排放方面。環境監測總站組織對首鋼遷鋼公司183個排口中涉及到超低排放的110個排口進行踏勘篩選,最終選取60個排口作為超低排放評估監測點。環境監測總站組織寶鋼站、天津站、南京站等監測機構前后歷時25天,對各排口進行精細化監測作業,同步實施原燃料取樣監測。在各工序生產負荷達到90%以上的條件下,各項指標均達到超低排放標準。球團、燒結工序采用“密相干塔+SCR”和逆流式活性炭一體化治理技術工藝;控制入爐原燃料有害元素帶入、高爐煤氣噴淋洗滌、焦爐煤氣深度脫硫等源頭治理,同時熱風爐、軋鋼加熱爐、自備電站采用低氮燃燒技術;環境除塵廣泛引進高效濾筒等先進濾料一系列有效措施,形成了首鋼遷鋼公司多元化有組織治理模式,全面實現有組織超低排放。對于檢測過程中發現的檢測孔規范設置的問題,首鋼遷鋼公司組織有資質的檢測公司進行了流場穩定性檢測分析,對未達到標準的排放口進行了全面的整改,滿足了HJ75—2017、HJ76—2017標準。
無組織治理管控方面。冶金工業規劃院深入首鋼遷鋼公司現場,對貫穿鋼鐵生產全流程的原料儲存、物料運輸、生產工藝等各個環節,共梳理排摸全部2551個無組織排放點,都達到集塵收塵、密閉等管控要求。此外,首鋼遷鋼公司通過技術創新,發明引射裝置,首家實現高爐均壓煤氣全回收;自主研發具有國家專利的高爐煤氣“零放散”技術,消除高爐煤氣回收系統放散問題。為實現粉塵無組織綜合管控治理能力全面提升,首鋼遷鋼公司建立無組織管控治一體化平臺,實現產塵探測、信號反饋、治理設施聯動的智能化管控功能。
清潔運輸方面。首鋼遷鋼公司努力探索清潔運輸模式,充分利用首鋼遷安地區鐵路運輸線路,與鐵路運輸系統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強化合作,不斷提高原燃料、成品火運比例;提升廠區內部非道路運輸能力,原燃料貯存于密閉料棚,經過機械化設施上料,全程皮帶輸送;增擴建除塵灰氣力輸送設施,減少汽車運輸量。生態環境部評估中心進行的清潔運輸評估審核時,抽取2019年6月-8月時間段進行核算,大宗物料和產品的清潔方式運輸比例分別為80.6%、81.2%、81.4%,清潔運輸比例在80%以上,達到《意見》中大宗物料產品清潔運輸比例不低于80%要求。同時加強非道路移動機械管控,所有50臺套與政府部門實現聯網。
監測監控方面。不斷提升監測監控能力,針對評估過程中發現的在線監測方面的問題,首鋼遷鋼公司對全部41套廢氣排放口CEMS在線監測設施進行全面升級完善,CEMS全部重新進行比對驗收監測,在唐山市生態環境局完成備案。同時,嚴格按照鋼鐵工業自行監測有關標準,委托第三方監測機構實施自行監測。經環境監測總站專家組系統審核,CEMS在線監測設施完全符合《意見》及相關標準要求,自行監測達到標準。監控水平上,通過設施升級,高清監控系統全時段記錄鋼鐵生產主要工序過程,記錄時間3個月以上;建立了完善的DCS環??刂葡到y,環保數據、生產數據、治理設施運行數據全時段存儲,保存時間1年以上,所有監控視頻、數據可隨時調閱,通過生態環境部評估中心專家組驗收。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現依據生態環境部《關于做好鋼鐵企業超低排放評估監測工作的通知》922號文要求,公示首鋼股份公司遷安鋼鐵公司實現全工序超低排放評估驗收情況。
首鋼遷鋼公司用實際行動和真實效果證明了鋼鐵生產全工序超低排放的可行性,為引導今后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的持續高效推進樹立了榜樣。希望全行業學習借鑒首鋼遷鋼公司的經驗,認真做好超低排放評估監測,客觀反映鋼鐵提升改造實施效果,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打贏“藍天保衛戰”過程中,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