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因疫情管控近千名職工無法按時返崗的難題,礦業公司履行“戰時責任”,深挖潛力,及時調整勞動組織和生產組織模式。各基層單位更是使出“十八般武藝”,量身訂制工作清單,千方百計穩生產。廣大職工主動請戰,誓保穩產。
作為采選生產主力廠礦,水廠鐵礦缺員多、壓力大。磁選車間到崗職工主動將“四班”改“三班”。僅剩7名職工的抓斗班黨小組,實行起“戰時”兩班倒作業模式,全力以赴確保礦粉發運零影響。筑排車間一度僅剩6名鏟車司機,不到正常人員的一半。他們開啟“白加黑”模式,每天要在6個建材發運場地往返裝車,每班5個機組的工作量,硬是讓2個機組拿了下來。
大石河鐵礦打破基層單位行政界線,針對缺員問題“靈活定員”,不同車間的職工根據產線需求倒班、輪班。
運輸部工務電務段實施起“最小單元”管理。將每個在崗人員設定為“最小單元”,為其“量身”制定工作清單,車間利用微信向“最小單元”下達任務,日常管理更加高效。新莊工區班長高立民說:“量身定制的工作模式,對班組檢修生產零影響,防疫情、保生產都沒耽誤。”
協力公司燒結維檢項目部黨支部成立黨員搶修突擊隊,一旦遇到搶修任務,第一時間集結。鉗工三班14名職工不能到崗,黨支部協調平衡各班組整體力量,確保服務股份公司燒結老系統主機區域順穩運行。
機械廠承包著保生產單位磨球機襯板、破碎機兩壁等急需備件的制作,他們同樣打破了車間、班組界限,職能人員全體下沉到一線,集全廠之力保生產。
讓人動容的是更多一線職工,面對超強度的“戰時”狀態,他們毫無怨言,敢打敢拼,紛紛化身為“蜘蛛俠”“鋼鐵俠”。有的身兼數職,輾轉騰挪打出“組合拳”,“白加黑”工作模式隨處可見,能多頂一會兒就多頂一會兒。在廣大職工的共同努力下,2月份,礦業公司精礦粉產量超計劃完成。運輸刷新卸車、外排紀錄,兩次得到北京鐵路局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