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周一在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舉行電話會議后發表聲明表示,已有近80個國家向這個總部設在華盛頓的機構請求緊急資金援助。
格奧爾基耶娃說,堅決支持許多國家為加強衛生系統并保護工人和企業已經采取的特別財政行動。
“我們歡迎主要國家央行放松貨幣政策的舉動,” 她在聲明中說,“這些大膽的努力不僅符合每個國家的利益,也符合全球經濟的整體利益。需要的甚至更多,特別是在財政方面。”
該組織表示,它正在與其他國際金融機構緊密合作,以做出有力的協調反應,并重申已準備好部署其全部1萬億美元的貸款能力。
新聞鏈接:
美聯儲放大招了!承諾無限制地購買資產以支撐市場
周一美聯儲宣布一系列幫助市場的新計劃,包括了開放式的資產購買,旨在幫助市場在冠狀病毒危機后更有效地運轉。美聯儲宣布,本周每天都將購買750億美元的國債和500億美元的機構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
國際知名專家:全球經濟大概率正進入衰退期
近日,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發起召開“全球金融市場與經濟形勢分析”網絡視頻會。哈佛大學教授、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前主席杰森·福爾曼,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匯豐集團高級經濟顧問簡世勛,就疫情下的中國、美國、歐洲金融市場、經濟形勢及應對策略作出判斷。
談到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福爾曼認為,疫情對經濟影響呈現出破壞力強,不確定性大,長期性、全球性和時效不對等的特征。長期來看,疫情造成經濟衰退而帶來的影響,甚至可能超過疫情本身危害。
簡世勛表示,疫情導致的停業對經濟活動影響很大,其危害性可能要大于2008年金融危機。他建議歐洲調整經濟政策:降低利率,提振金融業信心;降低銀行資本金要求,鼓勵銀行多放貸;實施寬松財政政策;降低工資稅,讓雇主能夠保留工人;由政府為大部分企業提供貸款支持等。現實情況是,歐元區內部宏觀政策調控空間較小。歐元區沒有共同的財政政策,各國信用水平和歐元區整體信用水平差異較大。歐盟允許各國臨時追加借款,但要以未來更多的緊縮政策為代價,因此一些國家對這種做法有顧慮。同時,當前歐元區的利率已處于最低點,無法進一步削減。
福爾曼表示,未來抗擊疫情美國應做好四件事:第一,竭盡所能,保證醫療供給;第二,幫助弱勢群體,向特定群體提供補貼,現在的標準是為4口之家提供3000美元的補助,未來還需要大規模的現金援助;第三,扶持中小企業。定向紓困借貸和延緩破產程序,向受到疫情沖擊的行業提供財政支持;第四,推動全球協作。
朱民表示,中國政府在恢復經濟方面采取了許多措施。投資方面,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基建項目審批速度增快,以5G、特高壓、城際高鐵、新能源、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基礎設施建設牽頭,各省已經出臺了6萬億的項目安排。這些新基礎建設一方面拉動了今年經濟增長,另一方面也推動技術更新,帶動產業轉型。此外,中國政府在供給側和需求側同時發力刺激消費。供給側方面政府發布一系列政策推動消費升級換代、智能消費等措施,增加居民需要的高質量消費的供給,各地方政府在需求端也及時出臺了旅游、惠民、買車等補貼政策支持。
不過,朱民也提醒,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高度關聯,隨著全球疫情繼續指數級發展,更多國家會采取“封閉”政策,這將對出口企業產生影響。中國需要根據全球防疫新情況和貿易形勢對宏觀刺激經濟政策進行不斷調整。
談到未來全球經濟走勢,福爾曼認為,未來走勢取決于各國如何應對新冠疫情對經濟的沖擊。中韓已取得兩場戰役的階段性勝利,但是目前我們距離全球勝利仍有距離。朱民稱,疫情直接沖擊消費,進而影響中小企業經營和產業鏈運作。恢復經濟需要宏觀經濟政策刺激經濟,包括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結構改革政策。但世界上很多國家的宏觀政策空間很小。朱民認為,全球經濟已經進入衰退。他表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中速增長,過去10年平均增長速度低于危機前10年的世界平均經濟增長速度,2019年世界經濟增速為2.9%。受疫情影響,今年全球經濟增速將跌至2%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