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寶武與馬鋼集團聯合重組的大背景下,按照專業化整合“一企一業、一業一企”的總體思路和部署要求,自今年1月1日起,寶鋼工程整合馬鋼設計院、馬鋼測繪、馬鋼勘察、博力監理、馬鋼招標和上海馬鋼機電等六家單位。目的是進一步提升寶鋼工程在鐵前、焦化、煉鋼、連鑄、長材、冷軋、節能降耗、綠色低碳等八大技術領域的綜合實力,使中國寶武進一步增強鋼鐵工業設計及工程技術服務全流程整體解決方案能力。
如今幾個月過去了,在寶鋼工程以及六家單位廣大干部員工的共同努力下,整合取得了階段性進展:管理體系和信息化系統全面對接完成,97項百日行動計劃整合任務完成率達94%,一些業務協同項目正在馬鋼現場和外部市場“落地開花”。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各方同心戮力,以超常規的智慧和勇氣推進整合,將疫情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記者近日實地走訪這六家單位,感受整合融合帶來的變化。
撥心弦
冶金工程技術牽涉到設計、采購、裝備制造、施工和安裝調試等諸多專業,千頭萬緒、事務龐雜,從專業化整合的角度看,可謂是極具特點。同時,公司間的管理體系、理念不同,對于六家單位干部員工,是否會有心態的變化或不適應?
在記者走訪六家單位時,干部員工的回答竟出奇的一致:“整合是大趨勢,無論對企業還是個人來說,都是發展的新機遇。”
共識的前提是心相通。馬鋼招標副總經理劉瑛清楚記得:一次會上,寶鋼工程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建躍要求職能業務及本部相關部門“對接工作上要積極主動,對于專業化整合的單位有需求有困難,肯定不好意思提出來,我們需要跨前一步。”這些話令劉瑛感覺“將心比心替我們想,很親切。”
寶鋼工程推進整合的著眼點是從“心”出發,在尊重和了解的基礎上引導大家對企業的認同。王建躍提出整合的原則是——“要以中國寶武價值最大化為根本,實現各相關業務單元穩定經營,包括業務穩定、人員穩定和客戶穩定。”他和寶鋼工程各班子成員多次帶隊走訪各家,講中國寶武管控模式、寶鋼工程管理體系,談黨建和企業愿景、使命、戰略,為各方的價值和認識趨同奠定基礎。
為做好管理體系和制度的對接,寶鋼工程設立由公司領導掛帥的領導小組,下設七個工作小組,圍繞規劃、人力、財務、營銷、組織、行政、安環等各職能專業管理體系和信息化系統進行對接。
幾個月來,在管理、黨建、業務對接的各條戰線上,寶鋼工程相關部門全情投入,頻繁主動與各家單位溝通交流,面對提問有求必應、耐心解答。即便在疫情防控期間,也積極利用視頻系統開展交流和培訓。令馬鋼招標綜合管理部副部長方中峰印象深刻的是,一次,他為了一個對接上的問題,晚上七點多打電話給寶華招標相關人員,對方耐心細致地為其解答,毫無怨言,“專業、扎實的作風和溝通態度,讓我很感動。”忘我的工作狀態,讓六家單位干部員工絲毫沒有“距離感”,反而增添了融入大家庭的憧憬和期待。
馬鋼設計院總經理蔡長生把整合看作是“借東風”。馬鋼設計院伴隨著馬鋼的發展,內部幾經變革,立足馬鋼陣地,在礦山、鐵前、料場、燒結、電爐以及長材等領域形成工程總承包能力,業內也是小有名氣。近年來,隨著國內多家大設計院介入馬鋼市場,“一家獨大”的馬鋼設計院在競爭中顯得勢單力薄,做大做強的意愿迫切。“借著寶鋼工程整合的東風,形成工程技術的互補優勢和綜合競爭能力,在中國寶武更大的平臺和更廣闊的的市場實現可持續發展。”
博力監理此前有著同樣的困惑。雖然擁有冶煉、房建、市政監理甲級資質以及礦山監理乙級資質,每年效益也過得去,在馬鋼和馬鞍山市場也有影響力,“但要長遠發展,光靠冶金和當地市場無法走出去”,總經理張秀龍直言不諱:通過整合,可以讓我們實現“彎道超車”,躋身到行業頭部企業,提升話語權和拓市場能力。
作為一家外向型公司,上海馬鋼機電擁有冶金相關產線及其輔助機電設備成套及技術、咨詢服務能力,在冶金備品備件出口等方面與東南亞有貿易往來。“寶鋼工程專業面更寬廣”,總經理范軍表示:“希望通過對接整合,探尋發展機會,拓寬能力,讓我們的窗口作用更大化發揮。”
同旋律
“鋼鐵生態圈”“商業計劃書”“超越自我、跑贏大盤、追求卓越”“精品、綠色、智慧鋼鐵”……采訪中,這些“寶武熱詞”在六家單位干部員工的口中不時被提及,中國寶武以及寶鋼工程的管理體系、發展理念在大家心中逐漸扎下了根。
寶鋼工程企劃部部長卜興樂,在部門辦公室的墻上,掛了寫有“主動、嚴謹、全面、長遠”的一幅字,卜興樂以此與部門員工在推進整合融合中共勉,這也代表了寶鋼工程各職能體系在對接中的行事原則。大家以中國寶武、寶鋼工程管理要求的高度審視每項推進工作,提前策劃、過程復盤、制定應對措施、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相結合……從而為整合融合“高效高質可信賴”的推進提供堅實保障。
寶鋼工程制定了百日行動計劃,通過項目化方式推進整合融合。其間,為實現對馬鋼設計院整合的業務穩定和管理的快速覆蓋,寶鋼工程不搞“一刀切”的硬切入,而是保留了馬鋼設計院原有的“設計管控系統”,以便其沿用設計習慣,做到銜接有序。這被卜興樂稱之為“以最小代價、最便捷方式把事情辦成”。
目前,寶鋼工程各專業職能管理體系以及信息化系統基本實現對六家單位的全覆蓋。與此同時,多頻次的管理培訓、管理體系的導入,猶如給六家單位管理能級的進一步提升“打開了一扇窗”,大家普遍感到:中國寶武、寶鋼工程的管理體系規范嚴格、要求更細、操作性更強。
馬鋼測繪、馬鋼勘察兩家單位是兩塊牌子、一套班子,加上經理王滿才在內一共16個人。寶鋼工程的管理導入,讓王滿才也“身兼數職”做職能體系對接。“壓力很大,但受益匪淺,寶鋼工程先進的管理理念倒逼我對公司管理做出改變。”王滿才舉例說,以前的協力管理比較松散,操作不太規范,學習了解寶鋼工程有關管理制度后,對插入式協力、專業分包等方面有了認識,規范意識得到強化,當前正在完善相應管理制度。
前不久,馬鋼設計院剛剛召開了職代會,該院綜合管理部(黨群工作部)部長羅娟談起職代會的籌備工作感慨萬千,通過管理對接中對工會相關管理體系的學習領會,幫助她在籌備職代會的過程中更加有條不紊。不同企業層次的職代會類別、每個議題如何安排等等,寶鋼工程相關管理制度里都有細化介紹和規定,羅娟按圖索驥,不斷修正會議方案,確保了會議籌備的細致到位。“感覺中國寶武、寶鋼工程的管理體系計劃性和可操作性更強,管理界限更加明晰,體現了管理的專業化和極致化”,羅娟認為,“其實國企相關制度都類似,但我們運行到一定程度就出現瓶頸,如今的管理覆蓋,讓我們找到了突破口。”
馬鋼招標在推進整合融合上,以商業計劃書為抓手,與寶鋼工程所屬寶華招標開展深入細致的對標。值得一提的是,對照寶華招標制度體系,馬鋼招標主動對自身管理制度進行梳理完善,重新修訂發布了23項實施細則,為落實寶鋼工程和寶華招標管理要求提供制度遵循。
雖然管理體系已經覆蓋,但這些單位仍覺“不過癮”,都表現出進一步學習掌握的積極性。近期,馬鋼招標又派了三名員工去寶鋼工程總部,學習了解相關系統操作,爭取全面跟上管理步伐。劉瑛表示,“從經營管理的角度說,寶華招標規范性更強,在對法律法規的理解、風險管控及剛性要求方面更加到位,十分契合我們,所以管理對接要向寶華招標高度看齊。”
一段時間以來,博力監理經營部員工劉玉帥邊跑營銷業務,邊見縫插針參加寶鋼工程相關管理系統培訓,他說,“總部管理的精細化我很認可,讓我從粗線條營銷向規范化、流程化轉變,所以我雙休日也在學,總感覺時間不夠用。”
協奏曲
這陣子,寶鋼工程營銷部營銷經理施亮頻繁往返上海本部和馬鋼,“最近我們在馬鋼有四個項目要同時進行招投標,多虧馬鋼設計院以本土資源優勢牽線搭橋。光靠自己,肯定進展沒這么快。”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這句話用來形容寶鋼工程與六家單位的業務協同可謂恰如其分。以馬鋼為陣地,各方充分發揮整合效應,打出了優勢互補、合力開拓市場的組合拳,體現了專業化整合的價值所在。
并肩作戰顯威力。寶鋼工程與六家單位經過溝通策劃,結合各自專業特點,形成了深化內部協同支撐的多個快贏項目,合力拓展業務。在此基礎上,為加快推進職能和業務“一體化運營”,實現專家、技術、市場等資源“穿透式協同”,寶鋼工程創新思路,在短時間內設立了寶鋼工程安徽分公司,與馬鋼設計院“一套班子、兩塊牌子”運作,進一步提升品牌影響力和綜合實力。
陳業平是馬鋼設計院結構所的一名施工經理。在以往的經歷中,曾經和寶鋼工程合作過湛江鋼鐵的一些工程項目。如今真正融入寶鋼工程大家庭,讓他感到在工程項目的開拓中更加“如虎添翼”:“以前是單槍匹馬參與馬鋼市場競爭,現在一家人,內部分工協作,平臺更大、更有競爭力。”在馬鋼料場料棚類的工程上,以前幾乎是某家國內設計院壟斷。和寶鋼工程業務協同后,通過綜合優勢發揮,馬鋼設計院一舉拿下馬鋼料場C型料棚項目,實現了在此類項目上拓展的首次突破。
與此同時,一體化運作的寶鋼工程安徽分公司熱效應開始顯現,實現了“墻外開花”。此前,一家山東客戶曾與他們有過合作,但由于種種原因,業務合作中斷了好幾年。前不久,憑借著寶鋼工程在此類項目上的應用業績和品牌實力,加之安徽分公司對客戶的熟悉,經過雙方優勢集聚和努力推介,成功中標這家企業的項目設計合同。陳業平說:“能夠再續前緣,人家就是看中了寶鋼工程的品牌影響力。”
今年2月初,全國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對于招投標行業來說,讓評標專家集中在一個場所評標顯然不現實。寶華招標和馬鋼招標都意識到這個問題,為了推動復工復產,兩家單位通過視頻頻繁溝通、商討對策、形成方案,結合各自優勢不斷改進優化,從而創新性地推出“遠程分散評標”新模式。通過雙方努力,今年以來中國寶武、馬鋼集團及外部市場幾百項招投標項目進展順利,絲毫沒有受到疫情的影響,得到了各方的高度評價。
采訪中,馬鋼測繪副經理陳賢友講述的一個“失敗”案例引起了記者的注意。今年春節前,他們接到寶鋼工程智慧制造創管中心傳遞的信息:國內有個項目要開展前期測繪的招投標,希望馬鋼測繪可以一展身手。馬鋼測繪干部員工都很振奮,這可是他們首次面對跨區域的市場。
在寶鋼工程有關領導牽頭組織和智慧制造創管中心協調下,他們趕制設計書,并克服疫情影響,在復工后馬不停蹄趕到項目現場,準備大干一場。不過,由于種種原因,最終未能中標。“可大家并不氣餒,都當作是與總部協同的一種鍛煉。”
果然,4月初在寶鋼工程開展的馬鋼基地建模項目上,馬鋼測繪借助先前的“演練”經驗,與寶鋼工程智慧制造創管中心共同努力,承擔了先期的數據采集工作。原計劃半個月干完的項目,僅用了五天就全部完成,打響了協同的“當頭炮”。
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寶鋼工程和馬鋼相關單位通過協同效應的發揮,相繼中標“馬鋼南區新建CCPP公輔燃氣、熱力配套工程”“馬鋼本部干熄焦”“馬鋼合肥板材廠1550酸軋機組工藝段改造”等一批項目,優勢互補的競爭能力凸顯。其中,博力監理與寶鋼工程寶鋼咨詢攜手,以過硬的技術服務全力協同做好馬鋼市場的監理業務。
志之所趨,無遠弗屆。寶鋼工程相信,從整合到融合,本身就是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主動調整、相互適應、持續改善,都是步步為營的階梯。帶著整合融合集聚的蓬勃力量,寶鋼工程上下躊躇滿志,向著“一流的、全工序的、數字化的工業設計和工程技術服務商”目標全力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