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期市方面,截至8月14日收盤,鐵礦石主力合約收838.5元/噸,8月初以來累計上漲11.28%。
業內人士表示,8月以來鐵礦石價格“跳漲”,主要受三方面因素推動。一是近期下游鋼廠高爐開工率持續回升,鐵礦石需求持續穩定增加,推升現貨價格;二是鐵礦石期貨表現強勢,場內看多情緒濃厚,支撐現貨價格上漲;三是鐵礦石港口庫存出現下降態勢,亦利多鐵礦石現貨價格。
從供應端來看,鐵礦石價格持續走強并非供應不足引起的。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1至7月進口鐵礦石總量為65955.5萬噸,同比增長11.8%。
下游需求強勁,刺激鐵礦石價格上漲,這在開工率、產量等數據上可見一斑。數據顯示,截至8月14日,唐山鋼廠開工率為91.24%,較前一周增加3.82%。部分鋼廠高爐復產,開工率已達年內高峰。
“雖然下游鋼企的利潤處于低位,但只要能維持正利潤,鋼企的減產動力將大打折扣。在鋼鐵產能過剩的背景下,鋼企只有增產才能增收,停產、減產反而會面臨市場份額被替代的風險。”業內人士對上海證券報表示,“因此,鋼鐵行業主動減產的動力不足,后期或仍將維持較高的產量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鐵礦石價格持續“高聳”,市場“畏高”情緒也逐漸顯現。有業內人士稱,后續鐵礦石價格大幅上行的空間或很有限。
業內人士告訴上海證券報,從監測的數據來看,進口礦和內礦價格價差正逐漸縮小,但由于兩者價格均處于高位,鋼廠采購積極性較差,市場“畏高”情緒也逐漸顯現。
業內人士表示:“雖然目前國內港口的鐵礦石庫存上升不明顯,但等待卸貨的船只數量卻在不斷增加,實際庫存數量應該比較多,對后期鐵礦石價格走勢形成利空。”
展望后市,業內人士認為,短期來看,鐵礦石的基本面將逐步由上半年的緊缺格局步入平衡、甚至略寬松的狀態。(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