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鋼鐵行業的“冰河世紀”,全國各大鋼鐵企業都在艱難謀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大家不約而同地走上了一條目前看來行之有效的“破冰之路”———大力發展非鋼產業。發展非鋼不僅是渡過困難的“救命稻草”,更是科學發展的“關鍵鑰匙”,這一觀點已在業界形成共識。
在這條路上,重鋼集團走得較早,現已形成了礦產資源、建筑與房地產、氣體制造、物流運輸、冶金廢棄物綜合利用五大板塊。近年來,重鋼各非鋼子公司在充分發揮好對鋼鐵主業和工程建設的支撐、服務作用的同時,大力拓展外部市場,非鋼銷售收入比重逐年上升,為整個集團的減虧控虧、科學發展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2012年重鋼實現銷售收入259.16億元,其中非鋼產業實現銷售收入97.28億元(匯總),占重鋼銷售收入(匯總)290.3億元的33.51%,非鋼產業實現利潤逾4億元。
發展非鋼要“不誤正業”
近年來,重鋼集團深化改革,集中力量增強核心競爭能力,將與鋼鐵主業關聯度大且聯系緊密的企業,與鋼鐵主業整合,實現資源的優化利用;對與鋼鐵主業關聯度不大、有一定市場發展前景的企業,實施非國有改制,獨立走向社會發展;對合乎國家產業發展政策、且有發展前景和優勢的企業,在各方面創造條件支持其發展。通過改革調整,實現了鋼鐵主業快速發展,多種經營收縮戰線,重點發展有基礎、有優勢和前景的非鋼產業。
在重鋼集團2013年經濟運行分析會上,重鋼董事長、黨委書記劉加才表示,今年初以來,重鋼集團非鋼產業總體支撐作用比較明顯。各非鋼子公司在積極服務鋼鐵主業的同時,全力以赴拓展外部市場,資源開發、房地產業、工程建設、氣體制造等新的非鋼效益增長點逐步顯現。其中,礦產資源業、建設與房地產已初具規模、具有一定的市場知名度和業績。
重鋼的節能環保產業也具有一定技術優勢。重鋼集團旗下的產業公司持續探索鋼渣、轉爐除塵灰等冶金廢棄物的深度處理和高效利用,力爭在“十二五”末實現銷售收入6億元的目標。“鋼鐵行業與環保相關的產業前景十分廣闊。”重鋼集團經濟運行處有關負責人透露,一方面,環保將成為調整鋼鐵產業結構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也需要用環保手段解決鋼鐵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各種環保問題。
“作為環保產業,特別需要依靠技術創新來發展。”重鋼集團經濟運行處有關負責人表示,重鋼在環保、循環經濟產業發展中進行了整合資源、技術、資金等方面的探索與創新,未來將與鋼鐵主業形成相輔相成,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各業務板塊要協同發展
據有關負責人介紹,非鋼產業作為重鋼總體經濟運行和利潤的重要支撐,必須要不拘一格,大力招商引資,強化對外合作,推進主業與非鋼協調快速發展,加快形成“一業為主、資源優先、擇重突破、轉型發展”的產業格局,即堅持發展鋼鐵主業、優先抓好資源開發、轉型升級創新突破、效益為重多業并舉的產業協同發展戰略。
劉加才表示,抓好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發展,需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發展理念。具體地講就是形成“板塊管理,團隊協同,優勢互補,做大做強”的管理模式,即除“鋼鐵主業板塊”外,以現有礦山資源、釩鈦資源、未來澳礦資源以及資源回收綜合利用形成“資源產業板塊”;以工程建設、監理咨詢、工程設計、房地產開發形成“建設與房地產業板塊”;以靖江物流基地、新港公司、新港長龍物流公司等為主形成“物流配送板塊”;以朝陽公司為主形成“氣體制造板塊”;以產業公司為主形成“循環經濟板塊”等五大類非鋼產業。
劉加才強調,“1+5”的產業板塊,目前還只是個初步設想,還須進一步論證。板塊管理模式不是業務相關聯的企業簡單相加,而是要求板塊內企業形成聯盟,資源共享,協同作戰開發市場;板塊間要形成優勢互補,相互支持,加快轉型升級步伐。重鋼將全力支持有效益、有發展前景的非鋼子公司加速發展,壯大非鋼產業整體競爭力,重點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最終形成多種產業協同發展的良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