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中鋼協的數據顯示,2014年前兩個月,國內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累計虧損28億元,鋼鐵行業可能將遭遇到2000年以來最差的年度第一季度表現。依托攀西地區豐富的釩鈦磁鐵礦資源,經過40多年的建設發展,攀鋼已成為我國最大、世界第二的產釩企業,我國最大的鈦原料和產業鏈最為完整的鈦加工企業。然而,隨著鋼鐵行業由盛轉衰,近年來巨虧的事實讓攀鋼陷入尷尬的境地。
攀鋼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大德3月底接受成都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去年整個攀鋼集團虧損50個億,今年目標是大幅度減虧。攀鋼究竟怎么了?攀鋼如何重鑄輝煌?對此成都商報記者日前前往攀枝花進行了采訪。
釩鈦分離難就像玉米綠豆混了大米
據攀鋼提供的一份資料顯示,攀鋼具備年產鐵精礦1500萬噸,粗鋼1200萬噸,釩制品(以V2O5計)3.8萬噸,鈦精礦70萬噸的生產能力。不過這樣的數字對整個攀鋼而言并沒有轉化成經濟效益。張大德表示,讓他頭痛的是攀西釩鈦磁鐵礦是粘合體,很難分開。“就像是一堆糧食里面又有米又有玉米又有綠豆。米不值錢,但要把玉米和綠豆挑出來非常費勁要花很大的成本和力氣。”攀鋼一位員工如此形象地表述分離釩鈦磁鐵礦面臨的困難。
張大德告訴成都商報記者,目前攀鋼面臨很多困難,比如說離目標市場遠,物流成本高,“連續3年鐵路運費漲價,而每漲一分錢,集團公司的運營成本一年就增加3個億。”現在很多企業選一個鋼鐵廠廠址,都盡量選擇沿海,因為海運可以降低整個物流成本。據了解,和鞍山鋼鐵對標數據,一噸鋼鐵產品攀鋼物流成本比鞍鋼高132塊錢。
張大德指出,目前國家出臺政策,五大產業被限制貸款,其中鋼鐵行業首當其沖,這也讓攀鋼在融資方面顯得捉襟見肘。“續貸已很困難了,現在是大量開商業票據實現融資,成本非常高。去年整個集團虧損50多個億,財務成本就30億。”
中興靠科技高鐵鋼軌行銷五大洲
“在我們的鋼軌上飛馳,您可以睡得像嬰兒一樣”,這是位于攀鋼軌梁廠的一幅宣傳海報,一支支通紅鋼坯從攀鋼萬能生產線上變身鋼軌,遠銷五大洲26個國家和地區,而國內京滬線、京津線等高速及重載鐵路,也幾乎都是攀鋼鋼軌為其保駕護航,軌梁廠因此成為攀鋼旗下盈利率相對較高的業務板塊。
而張大德期待這樣的高精尖技術能夠多一點,他表示,“科技興則攀鋼興。再走鋼鐵老路肯定走不通,只有做釩鈦才有重生的可能。”釩鈦利用率低成為制約攀鋼的短板,盡管開發利用釩鈦磁鐵礦的水平在國內領先,但目前仍只利用了70%的鐵、47%的釩15%的鈦,“通過技術攻關提升利用率,讓釩鈦來反哺鋼鐵是攀鋼走出困局的關鍵”,張大德認為。攀鋼在提升釩鈦綜合利用的同時也在“瘦身”減負,“攀鋼改革力度很大。現在必須要堅持讓員工能進能出,讓干部能上能下,不能再吃大鍋飯,這樣才能增強企業競爭力。”張大德表示。
釩鈦是稀缺的軍工材料,國際上將鈦材占金屬比重,作為衡量軍用飛機性能的重要標志。目前,攀枝花境內釩鈦鐵磁礦保有儲量達67億噸,釩、鈦儲量分別占全國的63%、93%和全世界的11%、35%。
盡管企業面臨這樣那樣的困難,張大德還是對攀鋼中興充滿信心,其中很重要一點就是2013年3月1日,國家發改委批準設立國家唯一一個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試驗區———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攀枝花市被全域納入其中。雖然一些企業在釩鈦中下游產業上有所布局,但它們往往只在部分領域有所布局。“由于有鋼鐵產業的支撐,攀鋼依然是釩鈦產業研發最全面的、鏈條最完整的。”
而根據試驗區的規劃,攀枝花將以建成世界級“釩鈦之都”為目標,到2015年釩鈦產業產值力爭達2000億元,釩鈦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到2020年,建成全球最大、最強的釩鈦產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