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和煦的四月,長江之濱三山磯畔的梅鋼姹紫嫣紅,綠意盎然。如同這生機勃勃的春色,今年以來,梅鋼的經營業績凱歌高奏,不少關鍵指標在行業中進步明顯,與之相呼應的是,廣大干部員工的收入也“同向增長”。腰包鼓了,梅鋼員工步履似乎也變得輕快,滿臉充盈著笑意。
“干得好收入就高嘛!”梅鋼員工的話語中是對企業發展的底氣和信心,背后折射出的正是梅鋼實施績效變革后,釋放出的活力效應。”
對標反思:績效改革勢在必行
近年來,梅鋼發展一度陷入瓶頸期,廣大干部員工也有前途不明的困惑和焦慮。2020年,梅鋼迎來了轉折點,發展方向“錨定”。吃下“定心丸”,繪就新藍圖。制訂新一輪發展規劃,明確發展目標,梅鋼吹響了前進的嘹亮號角。
“中國寶武要成為全球鋼鐵業引領者,寶鋼股份要保持行業引領。在引領方陣中,梅鋼絕不能掉隊。”寶鋼股份黨委常委,梅鋼黨委書記、董事長施兵表示,長期以來,梅鋼的競爭力沒有得到很好的突破,發展潛力還很大。梅鋼要挖掘潛力,實現質的飛躍,需要激發各級組織和廣大干部員工的活力,良好的績效牽引就成了其中關鍵的一環。
去年九、十月份,梅鋼領導帶隊密集到南京鋼鐵、方大特鋼、三鋼閩光等企業,深度聚焦績效管理,開展對標找差學習。員工績效與公司業績強相關、績效評價以經營結果為導向、管理者危機感強且責權利高度對等……“雖然評價方式各有不同,但是這些企業都善于用績效給企業注入活力。”通過對標學習,梅鋼企劃部部長朱建秋“深受刺激和啟發”。
學然后知不足。對照業內優秀企業,梅鋼上下進行了深刻反思,大家認為梅鋼在績效管理上存在明顯的不足:動力源頭動力不足,組織績效與經營業績、管理人員績效與單位績效均關聯不強;績效博弈嚴重,導向不準;對行業關注不足,反應遲鈍;責任體系龐雜有余,精準不足;價值尺度失衡,績效沒能有效匹配價值貢獻。梅鋼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張勇牽頭負責績效變革方案的制定與落地,對此體會深刻:梅鋼原來的績效評價體系活力不夠,干部員工追求極致的執念不夠。
“活力不足的績效體系必須徹底變革。”對標學習對梅鋼各級管理者的“刺激很大”。反思審視之后,梅鋼決策層對績效變革的決心更大。經過認真設計、反復討論、上下聯動征求意見建議、幾易其稿,歷時三個多月策劃的“賽馬”績效變革方案于今年1月1日在梅鋼落地推進。
厘清邊界:重構績效體系
“績效體系簡潔高效,指標設計高度精簡,有效傳遞極致化要求,評價規則直接、易測量。”這是梅鋼績效變革方案對考核指標的明確導向。梅鋼決策層坦言,以前的考核指標太復雜,相互制約因素很多,很多指標過于關注過程,結果輸出未必好。梅鋼在績效變革中,每家單位只設置了2-5個指標,并且指標高度聚焦結果。
有什么樣的績效指揮棒,就有什么樣的行為導向。噸鋼綜合能效就是能源環保部的一項關鍵績效指標。能源環保部以追求能源極致能源效率為目標,與主體生產單元簽訂專項勞動競賽協議,圍繞噸鋼綜合能耗小于542公斤標煤的年度挑戰目標,引導員工立足崗位追求極致、挑戰極限,將“超越為贏”理念融入心中,打造極致的能源效率和極致的低成本。發揮黨委共建優勢,能源環保部黨委會同冷軋、熱軋、煉鋼、煉鐵等單位黨委,開展“助推能耗成本改善、打造極致能效水平”團隊共建,圍繞2021年“進一步拓展區域聯動降本空間,實現降本增效9100萬元”的目標,共同推進23個子項目的落實。同時從專業化、系統化維度,開展縱橫全方位對標,以穿透式管理、嵌入式支撐的方式,關注重點機組、重點指標的改善,深挖工序潛力、降消耗、增回收,促進現場管控精細化,降低能源消耗水平。一季度梅鋼噸鋼綜合能耗為528公斤標煤,同比優化6.3%,在創下歷史最好水平的同時,在寶鋼股份四個基地中位居第一。
降低摩擦力、提升牽引力,是梅鋼績效變革成功與否的關鍵點。為此,梅鋼績效變革十分關注關鍵業務界面的優化,將職能部門關鍵科室的績效與生產單元的績效捆綁,引導、激勵職能部門更好地服務現場。現如今,制造部、設備部等職能部室的人員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了現場。此外,梅鋼還把熱送熱裝率等指標設定為關聯工序的共同指標,同時推行“一崗一表,一人一績效”,加大了員工收入與公司效益的相關性。
不破不立。近年來,梅鋼開展了一系列組織變革,精簡機構,業務界面也進行了大量的分工調整,更加專業化的職能打破了原先的一些制約因素,回歸了管理本質,這些都為績效變革消除了阻力。
厘清界面,重構績效體系后,公司與各廠部、相關工序間,管理者與員工真正結成了“利益共同體”,榮辱與共、責任共擔。
數據支撐:解決“最后一公里”難題
3月初,梅鋼煉鐵廠燒結分廠甲班作業區“一貫績效管理系統”中的2月份員工月度績效分順利出爐,員工確認簽字無誤。根據月度績效分兌現的員工月度獎金于3月15日準時發放,截至3月25日作業區各班組無員工提出異議。這是在大數據支持下的匹配“賽馬”績效管理體系的“一貫績效系統”的試點應用場景。
“績效變革是一場具有顛覆性的管理變革。”施兵認為,不僅要把企業的壓力轉化傳遞到下級組織和全體員工,把公司績效目標分解落實到每個員工,真正做到“千斤重擔人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標”,還要激發所有員工的活力,讓所有員工圍繞著各自的目標盡心盡力地工作。創造一個能夠準確地讓收入匹配價值貢獻的公平環境,統一價值尺度,在拉開收入差距的同時,真正解決“不患寡而患不均”心理帶來的負面影響,最終讓“活力”得以釋放,就變得十分必要。
為了讓績效管理更科學、客觀,一貫績效系統專為解決績效管理“最后一公里”難題應運而生。該系統將最終支撐從公司組織績效評價,一直到除年薪人員外所有員工的個人績效評價和獎金分配。系統在支撐無偏層層傳導公司績效導向的基礎上,通過“一崗一表、一人一績效”的方式,將最終員工的獎金分配與績效得分高度關聯,且只允許通過規則優化調整員工獎金,強制獎金分配的規則化、顯性化和透明化,讓收入與價值貢獻高度匹配。
目前,梅鋼在煉鐵、煉鋼、熱軋、冷軋工序各選了一個作業區進行試點推行系統運行。作為煉鐵廠的試點作業區,燒結分廠甲班作業區根據績效變革相關要求,開展了大討論,廣泛聽取員工意見,并結合分廠相關要求,決定將所在機組得分、燒結機利用系數、燒結礦一級率、燒結礦轉鼓、有責停機五個指標,納入員工月度績效考評方案,并將其中的燒結機利用系數、燒結礦一級率的權重提高,各占月度經濟指標權重30%。
為了確保績效考核方案的科學性和代表性,作業區組織員工將2020年的相關數據代入方案進行計算,并將結果和原先考評方案進行比對,然后針對數據測試結果的可行性,確定了作業區新的考核指標方案。作業區于1月23日召開民主管理小組討論,通過了績效設計方案,并經作業區員工一致簽字確認通過。方案確定后,作業區在寶信軟件工程師的指導下,及時在一貫績效系統中搭建相關數據,并不斷進行數據修改、調試、維護等工作,使數據來源精準、可靠、穩定。通過兩個月的系統調試和磨合,目前系統運行良好。
“系統自動抓取考核數據,相關數據不斷更新,免去以前只有月初才可以看到績效分。”“指標少而集中,方便員工記住,月中隨時比對,下一步工作有的放矢。”“月底績效匯總提取數據工作量小,提高了辦公效率。”該系統上線后,將推進數據的自動收集,原則上要80%以上的數據為自動采集。這樣員工每天就能從系統上看到自己的實時績效分值,直接模擬測算出當天的收入。
今年6月底前,梅鋼四大主體工序生產崗位績效評價全部上線運行,年底之前實現正式在線運行。隨后,梅鋼將逐漸覆蓋所有生產單元和所有員工。在推進過程中,梅鋼將根據各單位管理的成熟度,逐步開放相應范圍的查詢權限,推進績效評價和獎金分配的公開透明。
春華秋實。沒有浩蕩的春風,何來秋天的碩果累累?績效變革宛如一股春風,“吹皺”了梅鋼這“一池春水”,也喚醒了梅鋼人打破瓶頸、譜寫“春天的故事”的緊迫感、內驅力和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