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武鋼鐵近些年勢如破竹,一方面是只剩下這家鋼鐵戰士最能打,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鋼鐵行業不像先前那樣重要了。
上一波鋼鐵行業低谷,曾經歷史悠久赫赫有名的武鋼,露出軟肋,經營出了問題,被寶鋼抓住機會兼并,成了中國鋼鐵行業新格局的重要里程碑事件,這件事發生在2016年,此前中國鋼鐵行業可以說是戰國七雄,各有優劣,此后則是寶武鋼鐵一家獨領風騷。
2016年之前,中國鋼鐵行業一直較少有動作,比較大的事件,是海鑫鋼鐵2014年全面停產,進入破產重整環節。當時整個鋼鐵行業不景氣,而且螺紋鋼價格大幅下挫,沿海鐵礦石成本較低的企業相對好一些,內地鋼廠普遍吃不開。再前一些,幾個大型鋼廠投建的新鋼廠,虧損和停建傳聞不斷傳出。
2008年中國鋼鐵行業,在工信部等部位下發文件前后,開始一輪大整合,中央要減少央企數量,地方要筑寨自保,三大鋼鐵央企都在對外擴張,山東、河北地方國資將下屬鋼鐵企業捏在一起,提高產能,最終形成寶鋼系、鞍鋼系、武鋼系、河北系、山東系、首鋼系和江蘇沙鋼系七大巨頭。其實當時還有一些企業,比如日照鋼鐵、建龍鋼鐵規模也不小,但是從產能和影響力上看,還進不了七巨頭之列。
七雄格局就這樣維持多年,誰也無力打破。寶武鋼鐵成立后,奇跡也出現了,不少地方鋼企交給寶武鋼鐵,包括安徽、山西。
這些企業都曾經是當地命脈,七雄并立前后,其實寶鋼也想進入河北鋼鐵,但被地方國資阻止門外。在鋼鐵行業整合中,最大的阻力,其實是地方政府,因為鋼鐵產業大股東往往都是政府,鋼企對地方就業、財稅影響巨大是,不愿意輕易放手。
但現在地方國企為何愿意放手?
一方面,寶鋼一直經營良好,盈利穩定,產品科技含量較高,在全國鋼企中管理能力也比較好,有能力進行輸出,時間越長,這種優勢帶來的企業之間差距越大。從市值上看,鋼鐵企業之間差距也越來越大。地方政府將企業交由寶武鋼鐵管理,可能發展更好,減少惡性競爭,給地方帶來更多收益。
另一方面,政府對單一產業、單一企業的依賴也在下降,現在各種經濟百花齊放,以前湛江獲批鋼鐵項目后,市長親吻獲批文件,被稱為吻增長,現在也有數百萬噸鋼鐵產能在建,卻很難引起媒體注意,主要原因是鋼鐵產業,無論在經濟中,還是在資本市場中,地位都在下降。現在影響更大的是數字經濟,還有一些消費帶來的新經濟,這些公司不僅會有更大市值,還提供了更多就業崗位,更多高收入崗位。
這可能是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曾經鋼鐵產業也是美國的支柱產業,但是現在美國鋼鐵產業在美國經濟中幾乎不值一提,曾經美國鐵路類上市公司眾多,也被投資者追捧,現在已難覓蹤跡。中國還處在制造業大發展階段,但企業種類眾多,不停有新企業、新行業冒出來,吸納勞動力,創造財富。在手中資源眾多之后,政府在決策上也會輕松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