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系列檢修是京唐公司2022年第一次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檢修安排。主要以3號高爐5天檢修為主線,開展為期一個月的系列檢修,涉及煉鐵、煉鋼、鋼軋、熱軋、冷軋、能源等多個工序,共安排3號高爐爐頂氣密箱更換、3號高爐熱風爐脫硫脫硝工程接點,煉鋼2號KR攪拌提升框架和主軸更換,111、120天車變頻器升級改造,熱軋1580產線SSP兩側滑架更換,能環2號高爐鼓風機勵磁雙冗余改造等3429項檢修項目,投入施工力量6000余人次。
修的是設備檢的是隊伍
系列檢修,是京唐公司“質量提升年”的開局大考。這不僅是對設備的一次檢查,更是對檢修隊伍的一次考驗。
“干法,高爐停氣”,“爐前,堵眼”,“熱風,做手續停風”……3月3日凌晨6:06分,隨著一聲聲指令的下達執行,3號高爐按計劃順利停風。
“陳師傅,你都這么大歲數了,該休息休息,這里有我們呢。”負責調配人員安排的王建軍得知54歲的陳京海也要留下,直勸說。“不能歇,參戰不分歲數大小,關鍵時候得往前沖。”陳師傅笑了笑,接著又說,“這次5天檢修,是3號高爐自開爐生產以來的第一次長時間檢修,能參與是一份榮耀。”受到老師傅的鼓舞,年輕人都鉚足了勁。
只見爐前大班長梁永松一揮手,“大家注意安全,務必提前拿下!”爐前班組人員立即奔向風口平臺,按照事前分工和準備,與時間進行著一場激情賽跑。張曉樂個頭小、身子輕,每次檢修更換風口班長單海波總是讓他爬到吹管上方掛倒鏈,這次他二話沒說,噌地一下爬了上去,班長單海波順手把倒鏈遞了上去,配合十分默契。茹松泉掄起大錘三下五除二就卸掉了吹管上的銷子板,在一旁迫不及待的王維振立即上前用叉車將吹管拖走。
緊接著,看水崗位人員快速拆掉了風口小套的連接水管,爐前職工迅速把滑錘伸進風口內。
“用勁打!”班長單海波吆喝道。
“一二、一二!”大家整齊地喊著,打了七八下沒見小套移動,此時站在前邊的茹松泉已是滿頭大汗,但是他顧不上擦一下,“大家再加把勁啊,一二、一二!”帶頭又吆喝了起來。伴隨著響亮的號子聲,小套很快便從風口內拔了出來。大家身上全是汗,工作服被汗打透了,直冒熱氣。臉上的汗不住地淌下來,用手套一抹,都成了大花臉。大家相互一看,都哈哈笑著又奔向下一個風口。
搶的是時間拼的是精神
伴隨著焊花的飛舞,熱風爐脫硫脫硝工程接點也緊鑼密鼓地干起來。3號高爐熱風爐脫硫脫硝工程接點是系列檢修工作重點項目之一,計劃施工時間最長,更難的是要在管道林立的狹窄空間內實施遠距離吊裝,所以能否順利完成,直接關系到整個系列檢修工作的順利進展。點檢員常亮負責工程接點的具體實施,生產崗位班長趙東海負責整體配合協調。
“接點項目施工能按時完成嗎?”趙東海斬釘截鐵答到:“能!”“有什么困難嗎?”“沒有!”一問一答,問的是一份期待,答的是一份承諾。
方箱安裝、大煙道堵板安裝、插板安裝正在有序進行,隨著檢修項目的推進,熱風爐班組遇到了的大困難——人手短缺。檢修過程中,主控室需要人盯著,脫硫接點處需要人盯著,脫硝接點處需要人盯著,停風4個熱風爐、兩個預熱爐燜爐每天兩次爬上爬下需要人去爐頂測溫,鋪攤開了每班最少需要4個人,可熱風爐班組四個班就10個人,每班合兩人,正常班兩人。聽著都讓人捏著一把汗。
怎樣渡過難關呢?班組沒有一個人叫苦喊累,“這幾天,熱風班組人員下了夜班的都不回去,干到晚上8點,第二天再來上班,休班的人干脆就不休了。”同事們由衷欽佩熱風爐班組的拼搏精神。
見到趙東海,他興奮地向大家匯報著項目進展,“熱風爐脫硫脫硝接點,兩進兩出,從主煙道分別切開一個口子,裝上方箱,方箱上接管道,將煙氣引入脫硫、脫硝處,待凈化后通過新管道返回再由煙囪排出,實現超低排放。”
同事們說,“東海已經連續上了36個小時班,6歲小女兒生病在手機里直喊他‘爸爸’,他都不敢回一次家去。”
正是有了舍小家為大家的他們,檢修項目一個個快速推進。
保的是質量擔的是使命
初春的天氣還很涼,3號高爐爐頂氣密箱更換又趕上大風天氣,五十多米的爐頂,人想要正常站立都是一件難事。為了安全起見只能把天車吊裝作業和動火作業先停掉,但是工期不等人,怎么辦?設備點檢韓寶劍和現場施工人員研究后決定,一部分人員去緊固螺栓,而另一部分檢修職工用倒鏈將中間漏斗補償器吊到指定位置,就這樣把因大風耽誤的時間生生地給“拽”了回來。在回裝過程中,面對各種管路的對接,高爐區域點檢員韓寶劍沖鋒在前,仔細核對油管、水管、氮氣管的安裝,力爭將每項工作都做到完美。經過大家不懈努力,終于啃下了更換氣密箱這塊檢修的“硬骨頭”。
現場實戰練精兵,氣密箱更換增加了不少新工藝。張建超激動地說:“這回動臂支撐軸穿上了特制的耐高溫新‘鎧甲’,可延長溜槽一倍的使用壽命。”
以前吊著的隔熱板是用鏈子焊上去的,鏈子細,易熔化,隔熱板易掉落,這次兩邊掛鉤是用特制耐火鋼板直接和支撐軸固定在一起的,非常牢固。
爐頂風大天冷,現場人員臉幾乎都一樣,凍得通紅通紅的,身上雖穿著棉襖都凍得呲牙,可干勁兒卻不減。日班作業王喜元站在溜槽正前方,拿著對講機喊:“慶軍,慶軍,再轉一圈,再轉、再轉、轉轉……”他正在試車,作為作業區日班作業長,主抓生產工作,深知每一道工序檢修質量的重要性,事關生產安全穩順,他必須把關把牢。在平臺的另一側,設備工程室主任助理于占忠、點檢員韓寶劍和上料班長費玉強、集控工張建超等人盯在現場,幾十米的平臺爬上爬下,進行著各種設備的調試。
3月6日下午兩點,3號高爐爐頂氣密箱大蓋由天車緩緩吊起,與天空中的太陽正好相互對映,猶如吊起了一輪太陽,上蓋封孔也標志著爐頂氣密箱系統檢修的圓滿完成。
108小時的“停風”與“送風”,猶如訓練有素的突擊戰,迅速、精準、雷厲風行。
檢修一盤棋,在煉鋼111號、120號天車升級改造現場,這里沒有大型的機器具,有的只是簡單的拆裝工具和工作有序的檢修人員。在空間狹小、設備集中的天車梁艙體內,4臺焊機同時作業,檢修師傅手持焊槍站在搭接好的腳手架上,仰著頭對上方的加固圈進行焊接,焊花閃爍。
在熱軋R1主電機抽芯現場,首鋼電機廠天車大姐張靜偉,吊運電機防護罩的時候,因為視野受限在主電機兩側來回奔跑;精軋機頂首自信職工,進行線纜改造,六百多條線路需要重新布線,密密麻麻的線頭在首自信職工的手中重新找到歸宿;精軋機頂閥臺蓋板下,1.2米高的空間里,精軋班組的操作工們有的貓著腰,有的扎著馬步仔細檢查著軋機里的每個角落。
“高爐鼓風機是高爐的肺管子啊,一點也容不得馬虎。”在2號高爐鼓風機勵磁雙冗余改造現場,一向寡言少語的電氣自動化專業主管白鳳雷顯得更加嚴肅,而他那種刻在骨子里的精細勁更是在現場展現得淋漓盡致。此前,為徹底解決高爐鼓風機勵磁系統故障問題,白鳳雷協同作業區、首自信等單位骨干力量組成的勵磁攻關小組共克難關,在2021年成功完成了全國首套基于S7-300系列勵磁雙冗余系統改造,給機組穩定運行加了個“備份”。這次檢修,他們將在2號高爐鼓風機上對成功的經驗進行復制推廣。
冷軋部更換1700酸軋活套小車,將精細安排、精準操作發揮得淋漓盡致。每一個步驟都安排專人負責,強化過程監管。設備部技術、檢測專業,結合設備特點,制定出針對本次安裝調試的定制性空間精度檢測方案,實現過程控制點的準確把握、無縫銜接。
秦機公司新產線螺旋出料機葉片更換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給這個“大家伙”通過高溫清理完附著在出料機葉片和螺絲上的殘渣后,真正的葉片更換工作才剛剛開始。焙燒區檢修班長王德利帶著大家伙兒逐一拆卸38塊薄厚不一的葉片,每個葉片都有20多斤重,大家有的用錘子敲,有的用扳手擰,因高溫被燙焦的勞保鞋、因長時間擰動扳手而磨出來的水泡,大家全然不顧,同心協力向著進度沖刺。
系列檢修以來,運輸部職工馮雪元所在的工務班組職工主動放棄周末休息、全員上崗,鐵鍬、扳手、大錘成為他們戰斗的“武器”,上映了一場與時間賽跑、同體力較量的“武打片”。為了保證檢修進度,他們就連吃飯都在檢修現場,時間對他們來說已經沒有概念,每個人心中只裝著檢修任務,機器轟鳴聲、寒風呼嘯聲、鐵錘撞擊聲共同奏響鐵路檢修協奏曲。
京唐公司3月份系列檢修還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