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上,信息標準院黨委書記、院長張龍強作《中國鋼鐵工業形勢分析與鉻錳鎳氮系奧氏體不銹鋼標準宣貫》報告。
張龍強院長首先分析了鋼鐵行業發展現狀與趨勢,指出了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六大政策導向。張龍強院長表示,今年以來尤其是六七月份,市場需求大幅下降,原燃料價格高企,供應端仍保持相對高位,鋼鐵企業生產經營面臨較大挑戰。但與“十二五”相比,當前中國鋼鐵資產狀況良好,人均勞效明顯提升,原燃料價格漲幅低于鋼材價格等變化為企業生產運營釋放了一定的利潤空間,提升了產業競爭力和抵御風險能力,因此鋼鐵企業應對行業下行壓力應更加從容、充滿信心。2021年新版產能置換實施辦法和項目備案管理意見的實施,有效地推動了鋼鐵工業減量、原址發展,產業集中度提升,2022年繼續實施粗鋼產量調控,將有效鞏固粗鋼產量壓減成果,從供給側促進市場供需平衡。全年看,我國鋼鐵行業運行將呈現前高中低后抬頭的趨勢,但盈利水平將大幅低于2021年。張龍強院長特別強調,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政策是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一項重大制度設計,未來以“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為重要抓手,多措并舉增強我國能源消費總量管理彈性,將有效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低碳轉型。當前我國鋼鐵在規模上已經實現了全球絕對引領,正在邁向規范化、綠色化、智能化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未來將全面引領世界鋼鐵強國。
最后,張龍強院長分析了中國鋼鐵標準化最新進展,提出了不銹鋼標準四大發展方向,重點介紹了鉻-錳-鎳-氮系奧氏體不銹鋼標準發展歷程和應用情況。他指出,近年來中國不銹鋼產量迅猛增長,產量占據世界半壁江山,但在產品特殊性能和原始創新方面還有提升空間。鉻-錳系奧氏體不銹鋼過去缺失產品標準,市場運行混亂、質量參差不齊、成分差異明顯,甚至出現了假冒偽劣的“所謂200”不銹鋼,嚴重影響了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為進一步規范不銹鋼行業秩序,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牽頭、不銹鋼生產企業和相關方共同參與制定了T∕CISA 045-2020《鉻-錳-鎳-氮系奧氏體不銹鋼熱軋鋼板和鋼帶》和T∕CISA 046-2020《鉻-錳-鎳-氮系奧氏體不銹鋼冷軋鋼板和鋼帶》兩項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團體標準,并于2020年9月28日正式發布實施。兩項標準發布后,國內青拓集團有限公司、福建青拓上克不銹鋼有限公司、寶鋼德勝不銹鋼有限公司、福建宏旺實業有限公司廣泛采用,并在一些其他行業團體標準中引用,充分證明了兩項標準對行業規范運行發揮了重要作用。2021年3月2日,工信部正式批準了《鉻-錳-鎳-氮系奧氏體不銹鋼冷軋鋼板和鋼帶》和《鉻-錳-鎳-氮系奧氏體不銹鋼熱軋鋼板和鋼帶》兩項行業標準立項,并于2022年6月9日審定通過,標志著兩項團體標準成功升級為行業標準,將更有利于各行業廣泛應用,更符合當前國內不銹鋼生產、銷售、應用的實際需求。升級為行標主要變化包括:一是精簡、整合、修改后形成24個奧氏體鋼牌號;二是規定PREN值應不小于10.0,Cr、Ni含量分別不小于13.5%和1.0%,增加了統一數字代碼,以便與國家標準統一、協調;三是新增“不銹鋼的特性和用途”資料性附錄,以方便下游用戶選材。
最后,張龍強院長呼吁中國不銹鋼生產企業,應自立自尊自強,希望行業同仁積極使用兩項行標,共同維護推進不銹鋼行業規范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