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棒三線經過5個多小時緊張、有序的改規格作業,到晚上8點整,隨著第一支鋼咬入1號軋機,全員開始有序作業,開冷卻水、卡量料型、調整切分等一系列工作,最終成品順利上冷床,又經過間隔的幾支鋼調試,成品表面質量和尺寸達到國家標準,意味著棒三線將Φ25mm規格螺紋鋼,標志著在大規格切分領域插上了“韶鋼牌”的紅旗。
成功的背后,是黨群聯動、攜手并進、攻堅克難、披荊斬棘、共同努力的成果。因棒三線兩切分最大規格為Φ22mm,預穿水通道尺寸為Φ38mm。棒三生產作業區黨支部成立黨員攻關小組,做了大量可行性研究,最終敲定Φ25mm規格料型,優化11號軋機的料高、K3孔型寬度以及K2孔型的直線段長度,為軋件順利通過預穿水通道區做生產前準備工作。同時,準備班的黨員同志們日夜兼程趕工,完成單線改兩切的通道備件,不耽誤試產一分鐘。
在三季度的安全生產升級管控中要求建材滿負荷生產,盡最大能力消耗鋼坯,降低庫存。遇事無難易,而勇于敢為,棒三線通過不斷對標挖潛成功突破設備極限,在生產Φ25mm規格螺紋鋼應用兩切技術后的第一天班產達到1662.81噸,日產達到4522.704噸,刷新歷史最優紀錄,并盡最大能力保持“鋼”與“材”的平衡,降低坯料庫存。
在能源方面,生產Φ25mm規格螺紋鋼電單耗從61.43kWh/t降低至52.07kWh/t,降低15%;同時Φ25mm規格需空過15號與16號軋機,3號與4號氣動活套停用,壓縮空氣消耗下降至10.36m3/t,比目標值12.85m3/t降低了2.49m3/t;噸鋼煤氣消耗實現0.46GJ/t,比去年全年平均0.61GJ/t降低了0.15GJ/t。生產Φ25mm規格螺紋鋼,應用切分技術,實現能耗大幅下降,同時棒三線將繼續堅持與8號連鑄機協同聯動,實現100%全紅送的生產模式,將促進棒三線生產成本進一步降低,向“極致、高效、低成本”的生產模式又邁進堅實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