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鋼板材煉鐵總廠堅持以高爐為中心的生產組織模式,深挖內潛,積極調整物料結構,持續優化技經指標,今年以來,生鐵成本大幅下降,創近3年最好水平。
今年以來,該總廠降成本空間不斷收窄。作為“成本大戶”,該總廠全方位、全過程推進對標挖潛,對比自身、對標行業,以重點工序指標為切入點,支撐各工序持續降本。
圍繞優化物料結構實現降本。在高爐爐料結構方面,該總廠各高爐持續提高塊礦消耗比例,替代高價格球團礦,通過穩定前端塊礦篩分設備,提高塊礦篩分質量,降低塊礦含粉率,滿足高爐大比例消耗需求。在燒結配礦結構方面,使用低價粉代替超特粉,降低配礦成本。在配煤結構方面,降低進口焦煤比例,增加兗礦氣煤比例,優化配煤結構,加大堆底煤使用比例。在噴吹結構方面,清理二電、儲一煤場、北重場地等區域預存煉焦煤替代噴吹煙煤。
圍繞定額降本不斷破題增效。在高爐燃料比方面,該總廠制定原燃料質量標準,優化資源配置,實行“一爐一制”,確保高爐物料供應合理,原燃料質量穩定,持續增加焦炭負荷,降低焦比、燃料比,減少外購焦炭采購量,降低采購成本。在燒結燃耗方面,開展漏風率治理,消除管道漏風點,降低燒結漏風率;強化操作,嚴控終點溫度,定期檢查成品篩磨損情況,降低返礦率。在化產品回收方面,根據煤氣壓力,調整富油流量,保證洗苯質量和富油溫度,結合焦爐工序,安排凈化工序檢修任務,減少粗苯丟失;提高焦爐熱工操作穩定性,保證油質及來油量穩定,提高焦油產出量。在能源動力定額方面,通過配煤系統躲峰生產、提高TRT發電量、提高噸焦蒸汽回收量、提高燒結蒸汽回收量等措施,降低生鐵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