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若干年是鋼鐵企業兩極分化加劇的時期。不論國企還是民企,兩極分化都會加劇,一批企業將退出鋼鐵業,另有一批企業將變得更加強勢。”10月16日,在全聯中小冶金企業商會(下稱冶金商會)2014年第三次會長辦公(擴大)會上,冶金商會名譽會長趙喜子對新常態下鋼鐵行業發展作出如此論斷。他表示:“企業轉型和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兼并重組有實質性進展,集中度明顯提高,產能明顯縮減,這些都將成為常態。”
據冶金商會統計,1~8月份民營鋼鐵粗鋼產量為29180.43萬噸,同比增長3.32%,占全國53%,占比繼續微升;生鐵產量為23149.34萬噸,同比下降1.68%;鋼材產量為49148.85萬噸,同比增長7.88%。其中,粗鋼產量增速比全行業高0.74%,生鐵產量增速低于全行業2.13%,鋼材產量增速高于全行業2.41%。同期,重點民營企業粗鋼產量為19199.16萬噸(占全部民營鋼鐵的66%),同比增長1.7%;生鐵產量為18079.4萬噸,同比增加1.57%;鋼材產量為19385.29萬噸,同比增長13.48%。
民營鋼企發展的新特點
趙喜子總結了今年1~8月份民營鋼鐵企業發展的新特點:
一是民營鋼企的增產勢頭開始趨緩。去年1~8月份民營鋼企粗鋼產量增速高達8.9%,而今年1~8月份僅增長了3.32%,其中重點民營鋼企粗鋼產量僅增長1.7%;生鐵則同比減產,特別是小型企業生鐵減速高達11.76%。民營鋼企生鐵減產,這是前所未有的。
二是民營鋼企利潤雖然相對可觀,但是產品盈利能力仍較低。上半年,88家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利潤74.8億元。其中,民營鋼企實現利潤50.6億元,銷售利潤率為0.83%。民營鋼企實現利潤雖然略好,但毛利率低,上半年僅為4.84%,低于國有鋼鐵企業的7.57%。上半年,民營鋼企噸鋼銷售收入為4684元,而國有鋼鐵企業為6163元,比民營鋼企高出1479元。這表明民營鋼企的產品檔次總體上比國有鋼企低,非鋼產業也比國有鋼企少。
三是民營企業負債情況不容樂觀。截至今年8月底,冶金商會統計的80家重點民營鋼鐵企業資產負債率為63.5%,比全行業低6個百分點,優勢有所擴大。但這些都是賬面統計數據,實際上,民營鋼企有不少民間借貸,而且年化利率很高,這些民間借貸并沒有被納入資產負債表。
要關注鋼鐵新常態
趙喜子表示,中國經濟新常態的主要特征是經濟增速開始步入“中高速”。民營鋼鐵企業和國有鋼鐵企業一樣,都面臨著經濟發展的新常態。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GDP增速只有3次連續低于8%,分別是1979年至1981年、1989年至1990年、1998年至1999年。這3次都是受到外部短期因素的干擾,每次過后經濟又回到高速增長的軌道上。目前正在經歷第4次,2012年和2013年GDP增速為7.7%,2014年上半年為7.4%,下半年估計不會高于7.4%。由于制度性紅利已釋放殆盡,傳統增長動力在衰退,技術立國,科技創新跟不上,全要素生產率難以大幅提高,新增長點尚未形成;老齡化社會提前進入,撫養支出增加,消費結構發生很大變化,儲蓄率下降,投資放緩;由于勞動力、資源、制造業成本上升,加之國際市場已無法消化中國的巨大產能,出口競爭力下降。因此,這次不是步入經濟周期性下行區間,而是經濟增長階段的根本性轉變。
“峰值期后的若干年,被歐美和日本稱之為'鋼鐵危機’,是最困難的時期,長達10年至22年,所以我國鋼鐵業'渡難關’絕不是三五年就能過去的,這是最大的新常態,大家要有充分思想準備。”趙喜子提出警示。
“鋼鐵危機”短期內難以結束
“我國鋼鐵擴張期已近尾聲,鋼產量已接近頂峰。”趙喜子指出。當前,我國人均粗鋼消費量為770公斤,美國為419公斤,日本為629公斤,韓國為1016公斤;我國人均產鋼量今年有望超過600公斤。目前,我國鋼材消費強度雖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差別,但萬元GDP消費粗鋼呈逐年下降趨勢,已從2005年的191公斤降到2013年的135.5公斤。我國人均消費粗鋼、人均產鋼水平還會有一定上升,但空間已經很小。
“高峰期以后才是鋼鐵業最困難的時期。”趙喜子在會上強調。
趙喜子介紹,根據北京科技大學冶金專家的研究,工業先進國家的鋼鐵業發展大體分4個階段:在人均消費粗鋼在600公斤以下階段,鋼材消費量很大,是高速成長期;到了600公斤階段,產量到峰頂,鋼材消費量開始降低,是低成長期;從峰頂下降到500~400公斤階段,產能壓縮,產量衰減,是轉型成熟期;到400公斤以下階段,鋼材需求基本穩定,是安定期。日本、韓國從高速成長期到高峰期分別用了17年、24年,從高峰期到安定期分別用了22年、10年。我國從1995年進入高速成長期,如果比照日本和韓國,我國高峰期可能在2018年左右出現,2018年以后將進入低增長期和衰減期,之后才是安定期。這個時期比較長。
此外,短期內民企融資難、融資貴、融資險局面將持續。由于工業門類普遍產能過剩,投資效率下降,加上儲蓄率下降,貸款利率放開,促使資金成本上升,所以貸款利率若干年內不會實質性下降。由于這種根子上的原因,金融界“脫實就虛”問題現在還沒有緩解,銀行將50%的貸款放給國有企業,20%放給房地產,只有30%放給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隨著政府預算法和金融改革的逐步到位,這些問題才會逐步得到解決,但時間會比較長。
趙喜子總結道,新常態下的民營鋼企,將面臨嚴峻的挑戰,而且是一個時間比較長的過程。
但是,經過10多年的錘煉,受形勢倒逼,民營企業產品質量有很大提高,品種結構得到調整,企業管理模式有很大提升,創新能力和適應市場能力大大增強,效益穩定提高。就硬件來說,我們現在有許多民營企業已經完全具備轉型升級的條件。民營鋼鐵企業一定要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首先把思路、方略性的東西弄明白,因時而動,因地制宜,推動企業實現轉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