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鋼是指鑄坯坯殼凝固情況不好,或因外力作用引起坯殼斷裂、破漏,使內部鋼水流出的現象。一旦漏鋼發生,會中斷生產,流失鋼水,損壞設備,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
漏鋼猛于虎,連鑄工人談“漏”色變。可為什么華菱漣鋼210轉爐廠甲二班能夠縛住漏鋼這只“猛虎”,做到連續3年不漏鋼呢?
標準化作業 一絲不茍
“把簡單的事重復做好就是偉大。”走上210轉爐廠連鑄平臺,一幅紅底白字的標語映入眼簾。這里,就是連鑄甲二班的工作崗位。中間包、結晶器……一流的技術裝備似乎為現場平添了幾分神秘,然而每一個具體的操作步驟異常簡單。就是在這簡單的工作中,連鑄甲二班始終以標準化為準則,創造了連續3年不漏鋼的不簡單業績。
一爐鋼開澆后,必須往結晶器里加保護渣,這是澆鋼工每個班要重復上千遍的一項簡單操作。渣熔化不好,結晶器潤滑不良,就可能導致漏鋼。該班職工嚴格按照“少、勤、勻”的作業標準,像給嬰兒喂奶一樣添加保護渣,同時每爐鋼測2次~3次保護渣液渣層厚度,掌握化渣情況。今年2月上旬,該班連澆最后一爐鋼水,澆鋼工測量液渣層厚度離標準下限有些偏差。這時候只用再拉20分鐘就可以停澆了,班長卻毫不猶豫地通知主控降拉速,協助澆鋼工舀出液渣,更換了保護渣。
澆鋼過程中要求嚴密關注鋼水溫度,澆鋼工按規定控制拉速,防止漏鋼。9月份,該廠組織快節奏生產,調度室要求連鑄快拉。這天,一爐Q235B開澆10分鐘后,甲二班大包工測出中間包鋼水溫度過熱。澆鋼工按照作業標準立即降低拉速,同時通過班長報告調度室說明情況,并向精煉班反饋了溫度信息。這樣一來,既保證了正常連澆,又避免了可能發生的漏鋼事故。
精細化操作 不厭其煩
細節決定成敗。在開澆前的“看包調棒”這個環節,二班班長每次親自把關,確保澆鋼控流穩定和精準。扎引碇桿是一件看上去很瑣碎的開澆準備工作,卻影響開澆成敗。甲二班扎引碇桿一般由3名職工配合完成,扎紙繩緊密均勻,放彈簧、鐵屑也一一精確到位,而且,每次扎完后,班長還要檢查確認。
一次,調度室調整生產計劃,開澆時間向后推了兩個小時。開澆前,該班班長帶著職工再次檢查扎好的引碇桿,為確保萬無一失,掏出彈簧和鐵屑,重新扎了一次引碇桿。精細化操作,不厭其煩,這一工作理念落實到操作上,使該班開澆成功率保持在100%。
鼠標雖輕 責任重大
10月上旬的一天,連鑄機檢修后,檢修人員忘記把送水閥打回自動控制位,連鑄開澆后,甲二班主控發現畫面顯示二冷沒送水,立即通知在臺上待命的鉗工進行檢查,并報告班長,通知澆鋼工采取手動控制,穩定拉速,兩分鐘后,鉗工恢復送水閥自動控制。主控由于發現及時,處置果斷,避免了可能對設備造成的燒損乃至漏鋼事故。
主控室是連鑄的大腦神經系統,通過連鑄水系統、液壓系統、澆鑄、夾送輥等多個畫面,全程監控連鑄澆鋼過程,同時協調上下道工序。該班主控指著一排彩色屏幕對筆者說:鼠標雖輕,責任重大。崗位責任落實到每個員工,正是該班連續3年不漏鋼的堅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