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兩會”的召開,“中國制造2025”引起業界熱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3月5日所作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推動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他指出,制造業是我國優勢產業。要實施“中國制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采取財政貼息、加速折舊等措施,推動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堅持有保有壓,化解過剩產能,支持企業兼并重組,在市場競爭中優勝劣汰。促進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開發利用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等技術,著力在一些關鍵領域搶占先機、取得突破。要實施高端裝備、信息網絡、集成電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等重大項目,把一批新興產業培育成主導產業。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國家已設立400億元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要整合籌措更多資金,為產業創新加油助力。
據工信部部長苗圩介紹,“中國制造2025”規劃綱要已經完成,待國務院審批通過后發布。他表示,這一規劃大體需要用三個十年左右的時間,完成中國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的轉變。提出分“三步走”的戰略,“中國制造2025”是“三步走”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也是一個路線圖和時間表。綱要的主要內容:第一是強調創新驅動,第二是質量為先,第三是綠色發展,第四是結構優化,第五是人才為本。通過實施規劃綱要,為后兩步走奠定好基礎。通過這十年的努力,使我國能進入全球制造業的第二方陣。
制造業應該包括裝備、機械、建筑、鋼鐵、石化等領域。目前,我國是鋼鐵大國,但不是鋼鐵強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鋼鐵工業獲得了快速發展,從80年代起大規模引進了國外先進的工藝、技術和裝備,使我們擁有了世界一流的工藝裝備,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并沒有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由于缺乏創新,導致工藝裝備同質化,產品同質化,缺乏核心競爭力。“中國制造2025”規劃綱要的實施將對鋼鐵工業的轉型升級,建設鋼鐵強國帶來巨大機遇。今年初,我國鋼鐵龍頭企業寶鋼就提出2015年要借鑒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規劃的理念,研究從制造到智造,同時啟動鋼鐵服務平臺建設工作,盡快形成以集團公司為主體,以智慧鋼鐵制造和現代鋼鐵服務為支撐的新的“一體兩翼”戰略發展格局。
據工信部部長苗圩介紹,“中國制造2025”規劃綱要已經完成,待國務院審批通過后發布。他表示,這一規劃大體需要用三個十年左右的時間,完成中國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的轉變。提出分“三步走”的戰略,“中國制造2025”是“三步走”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也是一個路線圖和時間表。綱要的主要內容:第一是強調創新驅動,第二是質量為先,第三是綠色發展,第四是結構優化,第五是人才為本。通過實施規劃綱要,為后兩步走奠定好基礎。通過這十年的努力,使我國能進入全球制造業的第二方陣。
制造業應該包括裝備、機械、建筑、鋼鐵、石化等領域。目前,我國是鋼鐵大國,但不是鋼鐵強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鋼鐵工業獲得了快速發展,從80年代起大規模引進了國外先進的工藝、技術和裝備,使我們擁有了世界一流的工藝裝備,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并沒有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由于缺乏創新,導致工藝裝備同質化,產品同質化,缺乏核心競爭力。“中國制造2025”規劃綱要的實施將對鋼鐵工業的轉型升級,建設鋼鐵強國帶來巨大機遇。今年初,我國鋼鐵龍頭企業寶鋼就提出2015年要借鑒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規劃的理念,研究從制造到智造,同時啟動鋼鐵服務平臺建設工作,盡快形成以集團公司為主體,以智慧鋼鐵制造和現代鋼鐵服務為支撐的新的“一體兩翼”戰略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