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秦皇島海運煤炭交易市場發布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環渤海地區發熱量5500大卡動力煤的綜合平均價格)報收于473元/噸,創歷史新低。進入2015年以來,該指數還未曾有過上行走勢,目前已連續11周下跌,累計下跌52元/噸。
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的內業人士表示,受宏觀經濟下行的波及,國內煤炭價格近年來始終處于低位運行,并且受制于煤炭下游行業不景氣的影響,煤炭行業早已是產能過剩的重災區。而且煤企也陷入了競爭惡循環,“寧降價,不限產”成為各煤企的宗旨。
跌幅擴大
據導報記者了解,為了爭奪市場份額,春節前后煤企博弈電煤長協合同的聯合保價于近日土崩瓦解,包括神華、中煤和同煤等都加入到了一場遠超以往的價格戰中。
有分析師告訴導報記者,3月份神華通過實施銷售“優惠政策”,再度掀起降價狂潮。神華3月份實行接貨量16萬噸以上的客戶可享受“2∶1”優惠政策,即按接貨量的2/3執行2月份優惠20元/噸的價格,接貨量的1/3執行優惠29元/噸政策;中煤、同煤也以不同優惠額度迅速跟進。
盡管以“限產”應對產能過剩、需求低迷、環保施壓等諸多問題,已成共識,但神華在經歷了今年1月份“挺價”的尷尬之后,不得不做出“讓利不讓市場”的選擇,加大優惠空間以爭奪市場份額。隨之而來的是同煤及中煤等大礦紛紛加入降價行列。
而在當前買方市場的背景下,部分煤炭生產或貿易企業之間,或其與消費企業之間所簽訂煤炭購銷合同,以當期主要價格采集港口的交易價格區間的下線甚至以下線為基礎讓利之后進行結算,使得價格指數始終運行在實際成交價格水平之下,也是價格指數持續下行的原因之一。
分析師表示,2月中旬以來,為緩解銷售壓力,擴大市場份額,煤企放棄“挺價”,開始降價促銷。受產能過剩下游需求低迷影響,今年以來下游電廠、中轉港口、坑口地煤炭庫存居高不下,加之宏觀經濟和環保因素制約,下游煤炭需求持續不振,煤炭鐵路運量大幅下滑,一直處于高負荷的大秦線運量也出現明顯下降。“根據主要港口煤炭到港量下滑趨勢判斷,全國鐵路的煤炭貨運量或同樣疲軟甚至比大秦線更差。”
寧降價不減產
“現在的狀態是,寧肯降價促銷,也不限產限量,”分析師分析說,“限產限量的后果很有可能就是丟掉市場份額。”
日前,神華、中煤同日發布2014年財報,兩公司去年凈利潤均曝出同比下滑,且兩家公司在收入、煤炭銷售量、產量等數據上呈現普降狀態。其中,神華凈利潤同比下降19.4%,中煤凈利潤同比下降78.6%。
煤炭銷量、售價下降及煤炭市場供大于求是導致神華、中煤等煤企凈利潤下滑的主因。2014年,神華的國內煤炭銷售量為43960百萬噸,同比下降12.7%,占煤炭銷售總量的97.4%。商品煤銷售價格351.4元/噸,同比下降10.1%。
面對煤炭企業凈利的下滑,神華在公告中稱將在2015年減產10%。中煤能源表示,2015年度,公司計劃全年原煤產量穩定在1.5億噸左右,減產意愿不明顯。而其他大型煤企暫未宣布減產。
分析師分析認為,減產意味著市場遭遇威脅。“由于體制問題,國內大型煤企更關心的是就業而非盈利,而且在煤價不斷下跌的過程中,只能通過擴大生產來攤薄成本。所以,煤企陷入了‘減產難’的困境中。”
為了擺脫煤炭行業的困境,各種脫困會議頻繁召開,只是效果并不理想。去年,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等部門為使煤企脫困,強制要求所有大中型煤企減產10%,即所謂的“減產保價”,在強制命令下各大煤企基本定了任務。
“雖然大型煤企沒到停產的地步,但是它們堅信減產是‘自殺’,不減產是‘殺’別人。”分析師表示。
分析師認為,煤企之所以不公布減產,是因為在煤企看來,市場份額比利潤更重要。減產就意味著丟失市場份額,誰提減產誰就得罪了其他煤企。
“現在國家對煤炭行業尚無明顯的行政干預,經濟面臨壓力,社會用電增速放緩等因素導致庫存高企,為了降低庫存各煤企的價格戰肯定會愈演愈烈。”分析師分析稱。在她看來,3月份國內煤價仍有下行空間。
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的內業人士表示,受宏觀經濟下行的波及,國內煤炭價格近年來始終處于低位運行,并且受制于煤炭下游行業不景氣的影響,煤炭行業早已是產能過剩的重災區。而且煤企也陷入了競爭惡循環,“寧降價,不限產”成為各煤企的宗旨。
跌幅擴大
據導報記者了解,為了爭奪市場份額,春節前后煤企博弈電煤長協合同的聯合保價于近日土崩瓦解,包括神華、中煤和同煤等都加入到了一場遠超以往的價格戰中。
有分析師告訴導報記者,3月份神華通過實施銷售“優惠政策”,再度掀起降價狂潮。神華3月份實行接貨量16萬噸以上的客戶可享受“2∶1”優惠政策,即按接貨量的2/3執行2月份優惠20元/噸的價格,接貨量的1/3執行優惠29元/噸政策;中煤、同煤也以不同優惠額度迅速跟進。
盡管以“限產”應對產能過剩、需求低迷、環保施壓等諸多問題,已成共識,但神華在經歷了今年1月份“挺價”的尷尬之后,不得不做出“讓利不讓市場”的選擇,加大優惠空間以爭奪市場份額。隨之而來的是同煤及中煤等大礦紛紛加入降價行列。
而在當前買方市場的背景下,部分煤炭生產或貿易企業之間,或其與消費企業之間所簽訂煤炭購銷合同,以當期主要價格采集港口的交易價格區間的下線甚至以下線為基礎讓利之后進行結算,使得價格指數始終運行在實際成交價格水平之下,也是價格指數持續下行的原因之一。
分析師表示,2月中旬以來,為緩解銷售壓力,擴大市場份額,煤企放棄“挺價”,開始降價促銷。受產能過剩下游需求低迷影響,今年以來下游電廠、中轉港口、坑口地煤炭庫存居高不下,加之宏觀經濟和環保因素制約,下游煤炭需求持續不振,煤炭鐵路運量大幅下滑,一直處于高負荷的大秦線運量也出現明顯下降。“根據主要港口煤炭到港量下滑趨勢判斷,全國鐵路的煤炭貨運量或同樣疲軟甚至比大秦線更差。”
寧降價不減產
“現在的狀態是,寧肯降價促銷,也不限產限量,”分析師分析說,“限產限量的后果很有可能就是丟掉市場份額。”
日前,神華、中煤同日發布2014年財報,兩公司去年凈利潤均曝出同比下滑,且兩家公司在收入、煤炭銷售量、產量等數據上呈現普降狀態。其中,神華凈利潤同比下降19.4%,中煤凈利潤同比下降78.6%。
煤炭銷量、售價下降及煤炭市場供大于求是導致神華、中煤等煤企凈利潤下滑的主因。2014年,神華的國內煤炭銷售量為43960百萬噸,同比下降12.7%,占煤炭銷售總量的97.4%。商品煤銷售價格351.4元/噸,同比下降10.1%。
面對煤炭企業凈利的下滑,神華在公告中稱將在2015年減產10%。中煤能源表示,2015年度,公司計劃全年原煤產量穩定在1.5億噸左右,減產意愿不明顯。而其他大型煤企暫未宣布減產。
分析師分析認為,減產意味著市場遭遇威脅。“由于體制問題,國內大型煤企更關心的是就業而非盈利,而且在煤價不斷下跌的過程中,只能通過擴大生產來攤薄成本。所以,煤企陷入了‘減產難’的困境中。”
為了擺脫煤炭行業的困境,各種脫困會議頻繁召開,只是效果并不理想。去年,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等部門為使煤企脫困,強制要求所有大中型煤企減產10%,即所謂的“減產保價”,在強制命令下各大煤企基本定了任務。
“雖然大型煤企沒到停產的地步,但是它們堅信減產是‘自殺’,不減產是‘殺’別人。”分析師表示。
分析師認為,煤企之所以不公布減產,是因為在煤企看來,市場份額比利潤更重要。減產就意味著丟失市場份額,誰提減產誰就得罪了其他煤企。
“現在國家對煤炭行業尚無明顯的行政干預,經濟面臨壓力,社會用電增速放緩等因素導致庫存高企,為了降低庫存各煤企的價格戰肯定會愈演愈烈。”分析師分析稱。在她看來,3月份國內煤價仍有下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