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鞍山鋼鐵要在海外建廠的消息不脛而走。
有媒體引用印尼工業部局長ImamHaryono的說法稱,鞍山鋼鐵集團將在印尼中蘇拉威西省莫羅瓦利(Morowwali)建立年產能達500萬噸的鋼廠,公司將利用燃煤發電。
對此,鞍鋼股份方面向《中國經營報》記者回應稱,目前鞍鋼股份并沒有上述消息要發布,如果鞍鋼集團[微博]公司有海外投資建廠的消息,也一定會及時向外界公布。
鋼鐵企業眼下的“生存困境”是這條消息引發市場關注的主要原因。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統計,前4個月會員鋼鐵企業實現利潤為-26.62億元,銷售利潤率為-0.26%。
“國內鋼鐵價格持續低迷,加之下游需求量不足,所以鋼鐵企業選擇海外投資建廠并不失為一條出路。”分析師表示。然而,也正由于目前鋼鐵價格持續低迷,銷售業績差,鋼鐵企業盈利十分薄弱,“走出去”可不可行呢?
產能過剩仍在持續
盡管否認目前有海外建廠的消息發布,上述接受記者采訪的鞍鋼股份方面人士表示:“目前鋼鐵行業的確已經進入微利時代,有的鋼企甚至出現虧損,因此不管是產業轉移、轉型升級或者是并購重組都是鋼企一種自救的方式。”
據相關機構提供的一份資料顯示,2015年1~5月份全國粗鋼產量為34017萬噸,同比下降1.6%;1~5月份全國鋼材產量為45997萬噸,同比增長2.2%;這表明淘汰鋼鐵落后產能的政策并沒有讓鋼鐵業放慢腳步。
截至2015年,距離2005年7月國家發改委發布《鋼鐵產業發展政策》,要求淘汰落后鋼鐵產能已經過去了整整十年,淘汰鋼鐵產能過剩的相關政策發布了十余條,但是鋼鐵產能過剩的局面仍在持續。
而另一面,我國鋼鐵消費量正在急劇放緩。據生意社數據顯示,2015年1~4月,全國粗鋼表觀消費量僅為2.39億噸,同比下降5.1%。
分析師向記者表示,上述統計數據還是比較保守的,在我國,究竟有多少個鋼鐵生產企業,目前沒有一個準確的數字,因為部分未獲得審批手續的鋼鐵產能并不在國家統計范疇之內,所以對于具體產量統計就有一定的誤差。
“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我國仍然是全世界鋼鐵產量最大的國家。”上述分析師表示,由于鋼鐵產能的嚴重過剩,使得鋼鐵買成了“白菜價”,致使鋼鐵企業盈利困難。
作為重要的鋼鐵消費行業,房地產投資自2014年開始逐步下滑也是導致鋼鐵需求下降的原因。國家統計局6月11日發布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名義增長11.4%,增速比1至4月回落0.6個百分點。同期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名義增長5.1%,增速比1至4月回落0.9%。其中,新開工項目(不含房地產開發)計劃總投資134787億元,同比增長0.5%,雖然比4月回升0.3個百分點。其中,億元以上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63445億元,同比下降20%。
寧夏一家投資百億元的民營鋼鐵企業銷售副總向記者表示,“我們的企業從2014年底就開始出現虧損,為此,公司已經開始限產,并且裁員,相信這不僅是我們一家鋼企采取的措施。”
該銷售副總也稱,鋼鐵價格持續低迷對鋼企的影響雖然很大,但主要原因是目前生產出來的鋼鐵就賣不出去,雖然今年國家布局了包括鐵路在內的大批基礎建設項目,但國內的鋼鐵企業實在是太多了。
“民營鋼企根本就沒有能力去競爭,有的地方甚至還存在保護主義,只允許購買使用本省鋼企的產品。”上述銷售副總表示,鋼鐵企業亟須通過各種方式采取自救。
海外投資建廠待考
“如果中國的鋼鐵企業真的能夠走出去,那絕對是一件好事情。”河北省發改委一位接受記者電話采訪的政府官員表示,河北省為了鼓勵支持鋼鐵等優勢產業過剩產能向境外轉移,開拓發展空間,在2014年印發了《河北省鋼鐵水泥玻璃等優勢產業過剩產能境外轉移工作推進方案》,并且制定了相應的目標,到2017年河北省將實現鋼鐵產能境外轉移500萬噸。
“目前國內鋼鐵價格比較低廉,這也就意味著固定資產投資成本較低,適合于鋼鐵企業走出去。鋼鐵產能境外轉移也符合我國正在推行‘一帶一路’大戰略,因此鋼鐵企業完全具備走出去的可能性。”對于鋼鐵產能境外轉移的可行性,該發改委官員如是表示。
在5月份國務院總理出訪拉美時,在秘魯中資企業座談會上,總理曾向首鋼董事長靳偉拋出了一個問題:“如果我們在建設兩洋鐵路中還需要運輸大量鋼鐵,那為什么不就地建鋼廠呢?”靳偉的回答沒讓總理失望。“秘魯本地的鋼鐵產量是150萬噸左右,而他們的實際需求有350萬噸左右,我們正在考慮,利用本地礦產優勢,直接建設鋼廠。”
事實上,除了產能過剩,另一個掣肘中國鋼鐵業盈利水平的重要因素就是對海外鐵礦石的依賴。中鋼協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進口鐵礦石9.33億噸,同比增長13.8%;其中,12月份進口8685萬噸,環比增長28.9%。受進口量激增影響,我國鐵礦石對外依存度進一步提高到78.5%,同比提高9.7個百分點。
截至2015年5月末,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以下簡稱CIOPI)進口鐵礦石價格由4月10日的46.84美元/噸上漲至60.28美元/噸,累計上升13.44美元/噸,升幅接近19%。而同期與礦價不斷上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鋼價或將挑戰“1”時代。以螺紋鋼為例,6月初以來北京市場螺紋鋼價格從2200元/噸下降至2150元/噸,唐山市場價格從2190元/噸降低到2140元/噸,邯鄲市場則從2230元/噸下降到2110元/噸。
從這個角度來說,直接去海外建廠確實也是消化成本的選擇之一。
但是現實中,“走出去”這一步的難度并不低。
“雖然鋼鐵作為我國優勢產業向海外轉移,但是鋼鐵廠投資耗資巨大,建設一個年產百萬噸的鋼鐵廠就需要上百億元的資金,這對于國內很多鋼企來說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使鞍鋼在印尼建廠,鞍鋼雖然有鞍鋼股份作為融資平臺,但由于鋼鐵價格低迷,盈利薄弱,資金鏈緊張或許會制約其投資進度。”意達鋼鐵一位分析師判斷,海外建廠在國內鋼市未有好轉之前難以成功。
在分析師看來,鋼鐵企業海外建廠資金主要來源兩方面,一方面是自身盈利,另一方面則是銀行貸款,而隨著鋼鐵市場的低迷,銀行能不能成為鋼企海外建廠所需資金的“救命稻草”還是未知數。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統計,截至4月末,重點鋼鐵企業銀行貸款同比有所下降,其中短期借款同比下降5.76%,長期借款同比下降1.82%。
眼下,企業主要寄望“一帶一路”戰略的逐步落實,通過建設需求釋放找到新的機會。
據悉,中國正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積極規劃六大經濟走廊建設,其中,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規劃草案已完成。項目清單主要集中在油氣運輸通道、跨境電力與輸電通道、區域電網等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
據有關專家初步估算,“一帶一路”沿線涉及60多個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總規模或高達6萬億美元。
目前,已經在境外有所部署的包括寶鋼在泰國投資了無縫鋼管項目、河北鋼鐵集團控股全球最大鋼貿商德高公司,并且在南非合作啟動一個新的鋼廠。
回溯中國鋼企的海外投資歷程,前期主要集中在鐵礦石行業。記者梳理公開資料發現,其中包括首鋼、鞍鋼、河北鋼鐵等多家企業,但是這些投資中大多數并沒有達到預期,甚至有的鐵礦石投資還被那些境外投資給套牢。
例如,山東鋼鐵2010年前耗資15億美元取得的塞拉利昂唐克里里鐵礦有限公司鐵礦石項目25%股權,目前就被深套。類似的還有2006年,中信泰富從澳大利亞Mineralogy公司手中,以4.15億美元買下其兩個分別擁有10億噸磁鐵礦資源開采權的子公司,目前也已經成為該公司的雞肋產業。
最近傳出海外建廠消息的鞍山鋼鐵早在2010年就曾嘗試“出海”了。鞍鋼集團曾與美國鋼發展公司簽訂了一個一攬子合作協議。根據這一協議,美國鋼發展公司計劃分期設立四個螺紋鋼廠和一個電工鋼廠,第一個螺紋鋼廠將在美國密西西比州與鞍鋼合資興建,項目投資1.75億美元。此舉作為鞍鋼集團海外擴張計劃的一部分,可使其能直接在美國市場出售產品。
但是這項合作遭到了代表美國鋼鐵制造企業利益的50名美國兩黨議員聯合抗議。理由是允許鞍鋼集團在美國投資,則有可能接觸到“美國國防基建所用新鋼鐵的生產技術和信息”。
“鋼鐵過剩產能的境外轉移,并不是簡單的國外投資建廠,而是要考慮多種因素,例如投資建廠國家對鋼鐵的需求情況,人力資源成本,甚至是政治因素,這些都是要考慮的。”一位業界人士表示。
不過寶鋼集團一位管理人士向記者表示,雖然鋼鐵企業在國外建廠有種種困難,但是鋼鐵作為優勢產業將過剩產能轉移至海外,符合國家“一帶一路”走出去的大戰略,勢必會得到政策支持,這對于經營受困的鋼企來說是一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