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4周年和抗戰勝利70周年,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日前杏山鐵礦組織基層黨支部書記、團支部書記和優秀黨(團)員和先進青年代表40余人,冒雨參觀了位于唐山市豐潤區的潘家峪慘案紀念館。
該紀念館是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級國防教育基地。是為了紀念1941年為保護抗日根據地而光榮犧牲的潘家峪人民而建立的。
黨(團)員代表一行,祭奠了潘家峪慘案陵園的英烈,參觀了潘家峪慘案紀念館。在潘家峪慘案陵園,杏山鐵礦向在慘案中犧牲的烈士敬獻了花籃。
黨(團)員代表平心靜氣地聽取潘家后人潘貴清講解1941年1月25日(農歷1940年臘月二十八日)發生在潘家峪的大慘案及慘案發生后,四座墳塋掩埋的烈士情況。大家心情沉重,慢步凝望,靜靜哀思,都被那境況慘烈、令人發指的情景所警醒。
1941年潘家峪人民為保護根據地,抗擊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斗爭,引起了日軍的極大仇恨,喪心病狂的日本駐軍策劃了一場充滿血腥的大屠殺,企圖把潘家峪人民斬盡殺絕,徹底除掉這個抗日堡壘。精心策劃并實施了這次震驚中外的大慘案,共燒毀房屋1300多間,慘案造成1230人遇難,潘貴清家7口人,僅有爺爺和十幾歲的父親幸存,其余5人全部遇難。
由于潘家峪臨街種植了葡萄,葡萄架下很難通過大型車輛。大家在潘貴清老先生的帶領下,冒雨涉水步行近千米,來到了位于村西頭的潘家峪慘案紀念館。
在潘家峪慘案紀念館,參觀人員冒雨參觀并認真聽取潘貴清的講解,進一步了解潘家峪慘案發生的背景及詳細過程。1941年1月25日(農歷1940年臘月二十八日),駐華日軍調集16個據點3000多名日本兵和2000多名偽軍,2000多名偽軍奉命在村外站崗,3000多名日本兵進村將村里的人趕到村西大坑,后又逼近事先鋪滿柴草,倒上柴油的潘家大院,用火燒,用槍打,用刀刺,全村1700人,在這次慘案中就有1230人遇難,其中男315人,婦女352人,兒童563人,33戶被殺絕。
在紀念館里,大家一開始就被那塊記載這潘家峪慘案的相關數據的紀念碑。
隨后,大家在潘老的引導下,按照順序參觀了解潘家峪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積極開展抗日根據地建設,尤其是秘密掩護和保護八路軍、游擊隊隊員,為抗戰做出的巨大犧牲和不可磨滅的貢獻。
聽著潘老帶著悲慟感情的講解,仿佛把大家帶到了那個戰火紛飛、軍民同心、奮力抗戰的年代。一字一句的辛酸慘案過程的介紹,是對日本帝國主義的又一次控訴。
大家被慘案的悲壯場景所震驚,敵人的殘酷,令人發指:當時為了逃生,兩歲的小女孩小鳳,媽媽抱著她蹬著房后的死人爬到廂房頂上,被一槍打死在房頂上,孩子不知媽媽死了,還在找奶吃。屠殺后期,日軍端著刺刀找活著的,在一個墻根下,四十多個孩子的尸體都是被摔死和劈死的,當時滿墻都是血污和腦漿……。
參觀完潘家峪慘案紀念館,大家不約而同地來到慘案發生地——潘家峪大院,再一次回顧、深入了解這一悲壯的慘案發生地,大家怦然跳動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為牢記歷史,珍愛和平,高舉旗幟,在崗位上建功立業,參觀的全體黨員、團員在紀念館前莊嚴宣誓,重溫入黨誓言。
大家感到潘家峪人民了不起,在被屠村、造成大量村民犧牲后,積極發展抗日武裝,成立夜襲隊,消滅了日軍頭目。用積極行動,書寫了不屈不撓深入抗戰、血債要用血來還的悲壯歷史。紛紛表示要牢記歷史,勿忘國恥,肩負使命,珍惜美好生活,提升素質能力,立足本職崗位,積極努力工作,為國家強盛貢獻力量。同時,希望今后多組織這樣的活動,接受更多的愛國、愛黨、愛企教育。
杏山鐵礦提升作業區黨支部書記鄭光偉參觀后,感慨頗多,他說:“我要多了解這段慘案歷史,做好歷史傳承,將其告訴給孩子們,讓后生們真正了解歷史,勿忘國恥,珍惜生活,努力學習和工作。回顧這段歷史,讓我深切感到,只有國家強大了,人民才不受凌辱和屠殺;只有立足本職,任勞任怨,開拓創新,努力工作,才能為國家的繁榮和富強多貢獻力量;只有國家富強了,才能不被外敵侵犯,人民才能活的有尊嚴,生活才會更美好。”
青工代表陳超說:通過參觀,以及老師傅們給我講的過去抗戰故事,使我們年輕人更加了解到了發生在70年前的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沉重災難,潘家峪慘案是日本侵略者屠殺中國人民,踐踏人類文明的一個縮影,日本法西斯慘殺無辜群眾的暴行,是任何人也抹殺不了的,潘家峪人民所表現出來的不畏強暴、百折不撓的斗爭精神將永遠激勵我們,立足本崗,拼搏奉獻;更加堅定了我們做好噴漿、支護工作、建設一流現代化地采礦山的信心與決心。
該紀念館是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級國防教育基地。是為了紀念1941年為保護抗日根據地而光榮犧牲的潘家峪人民而建立的。
黨(團)員代表一行,祭奠了潘家峪慘案陵園的英烈,參觀了潘家峪慘案紀念館。在潘家峪慘案陵園,杏山鐵礦向在慘案中犧牲的烈士敬獻了花籃。
黨(團)員代表平心靜氣地聽取潘家后人潘貴清講解1941年1月25日(農歷1940年臘月二十八日)發生在潘家峪的大慘案及慘案發生后,四座墳塋掩埋的烈士情況。大家心情沉重,慢步凝望,靜靜哀思,都被那境況慘烈、令人發指的情景所警醒。
1941年潘家峪人民為保護根據地,抗擊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斗爭,引起了日軍的極大仇恨,喪心病狂的日本駐軍策劃了一場充滿血腥的大屠殺,企圖把潘家峪人民斬盡殺絕,徹底除掉這個抗日堡壘。精心策劃并實施了這次震驚中外的大慘案,共燒毀房屋1300多間,慘案造成1230人遇難,潘貴清家7口人,僅有爺爺和十幾歲的父親幸存,其余5人全部遇難。
由于潘家峪臨街種植了葡萄,葡萄架下很難通過大型車輛。大家在潘貴清老先生的帶領下,冒雨涉水步行近千米,來到了位于村西頭的潘家峪慘案紀念館。
在潘家峪慘案紀念館,參觀人員冒雨參觀并認真聽取潘貴清的講解,進一步了解潘家峪慘案發生的背景及詳細過程。1941年1月25日(農歷1940年臘月二十八日),駐華日軍調集16個據點3000多名日本兵和2000多名偽軍,2000多名偽軍奉命在村外站崗,3000多名日本兵進村將村里的人趕到村西大坑,后又逼近事先鋪滿柴草,倒上柴油的潘家大院,用火燒,用槍打,用刀刺,全村1700人,在這次慘案中就有1230人遇難,其中男315人,婦女352人,兒童563人,33戶被殺絕。
在紀念館里,大家一開始就被那塊記載這潘家峪慘案的相關數據的紀念碑。
隨后,大家在潘老的引導下,按照順序參觀了解潘家峪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積極開展抗日根據地建設,尤其是秘密掩護和保護八路軍、游擊隊隊員,為抗戰做出的巨大犧牲和不可磨滅的貢獻。
聽著潘老帶著悲慟感情的講解,仿佛把大家帶到了那個戰火紛飛、軍民同心、奮力抗戰的年代。一字一句的辛酸慘案過程的介紹,是對日本帝國主義的又一次控訴。
大家被慘案的悲壯場景所震驚,敵人的殘酷,令人發指:當時為了逃生,兩歲的小女孩小鳳,媽媽抱著她蹬著房后的死人爬到廂房頂上,被一槍打死在房頂上,孩子不知媽媽死了,還在找奶吃。屠殺后期,日軍端著刺刀找活著的,在一個墻根下,四十多個孩子的尸體都是被摔死和劈死的,當時滿墻都是血污和腦漿……。
參觀完潘家峪慘案紀念館,大家不約而同地來到慘案發生地——潘家峪大院,再一次回顧、深入了解這一悲壯的慘案發生地,大家怦然跳動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為牢記歷史,珍愛和平,高舉旗幟,在崗位上建功立業,參觀的全體黨員、團員在紀念館前莊嚴宣誓,重溫入黨誓言。
大家感到潘家峪人民了不起,在被屠村、造成大量村民犧牲后,積極發展抗日武裝,成立夜襲隊,消滅了日軍頭目。用積極行動,書寫了不屈不撓深入抗戰、血債要用血來還的悲壯歷史。紛紛表示要牢記歷史,勿忘國恥,肩負使命,珍惜美好生活,提升素質能力,立足本職崗位,積極努力工作,為國家強盛貢獻力量。同時,希望今后多組織這樣的活動,接受更多的愛國、愛黨、愛企教育。
杏山鐵礦提升作業區黨支部書記鄭光偉參觀后,感慨頗多,他說:“我要多了解這段慘案歷史,做好歷史傳承,將其告訴給孩子們,讓后生們真正了解歷史,勿忘國恥,珍惜生活,努力學習和工作。回顧這段歷史,讓我深切感到,只有國家強大了,人民才不受凌辱和屠殺;只有立足本職,任勞任怨,開拓創新,努力工作,才能為國家的繁榮和富強多貢獻力量;只有國家富強了,才能不被外敵侵犯,人民才能活的有尊嚴,生活才會更美好。”
青工代表陳超說:通過參觀,以及老師傅們給我講的過去抗戰故事,使我們年輕人更加了解到了發生在70年前的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沉重災難,潘家峪慘案是日本侵略者屠殺中國人民,踐踏人類文明的一個縮影,日本法西斯慘殺無辜群眾的暴行,是任何人也抹殺不了的,潘家峪人民所表現出來的不畏強暴、百折不撓的斗爭精神將永遠激勵我們,立足本崗,拼搏奉獻;更加堅定了我們做好噴漿、支護工作、建設一流現代化地采礦山的信心與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