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集聚資源求增長”到“疏解功能謀發展”,是北京換擋升級的重大機遇。自去年市政府發布的《北京市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實施以來,北京工業產業疏解效果已逐步顯現。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昨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7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停產80戶,其中,城六區停產企業占全市規模以上企業41.2%,停產企業個數同比增加9戶。
工業企業進一步轉型升級,制造業服務化趨勢愈加明顯。越來越多的企業由單純的制造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發展,強化產品的設計、研發、試驗、服務等環節,同時將原有的制造環節向外轉移,強化配套承接,發揮出在首都發展的核心輻射功能。
在秦皇島開發區科技標準廠房12號,有一個名叫“e谷創想空間”的創新型孵化器。它的創辦者就來自北京中關村的漫游世紀科技孵化器。這種以為創業企業提供服務為主、通過增值服務盈利的創新孵化模式,正從中關村向津冀地區輻射,成了中關村發揮創新引領作用的一個重要表現。
據市統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制造業服務化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企業、大型裝備行業以及北京原有傳統行業中尤為突出,部分企業轉移在京制造環節,在京保留或新設立了研發試驗中心。以中關村示范區為例,上半年工業企業實現的技術收入和軟件產品銷售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比2011年同期提高2個百分點。
一面是在疏解中優化產業布局,另一面則是以業控人,效果顯著。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平均用工人數同比下降4%,同比減少4.5萬人,其中城六區同比下降5.3%,減少2.1萬人,占到了全市工業減員總數的46%。
“今年以來,全市工業經濟在‘三期疊加’、轉型升級、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背景下,增速平穩回落。1-7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為1.2%,增幅比上半年回落1.4個百分點。 盡管工業增速放緩,但呈現出穩中調結構,穩中提質量,穩中顯特色的運行特點。”市統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稱。
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持續好于全市工業。據統計,1-7月,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5%,增幅比全市工業高3.3個百分點,對全市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83.3%。其中,新能源汽車增長迅速,1-7月增加值同比增長55.6%,比上年同期提高45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產量1.1萬輛,是上年同期的3.2倍。
高耗能行業在全市工業中的比重逐年降低,行業規模繼續收縮。2011年至2015年1-7月,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由28.5%降到25.4%。今年1-7月,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同比下降3.1%。其中,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加值增速同比分別下降達20.2%和37.1%。
在工業結構進一步調整優化外,上半年,工業經濟運行質量也保持了相對良好的水平。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稅總額1080.2億元,同比增長8.1%。實現利潤總額700.4億元,同比增長6.3%。另外,工業能源利用效率不斷提高,1-7月,萬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1.9%,降幅比上年同期擴大3.6個百分點。
工業企業進一步轉型升級,制造業服務化趨勢愈加明顯。越來越多的企業由單純的制造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發展,強化產品的設計、研發、試驗、服務等環節,同時將原有的制造環節向外轉移,強化配套承接,發揮出在首都發展的核心輻射功能。
在秦皇島開發區科技標準廠房12號,有一個名叫“e谷創想空間”的創新型孵化器。它的創辦者就來自北京中關村的漫游世紀科技孵化器。這種以為創業企業提供服務為主、通過增值服務盈利的創新孵化模式,正從中關村向津冀地區輻射,成了中關村發揮創新引領作用的一個重要表現。
據市統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制造業服務化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企業、大型裝備行業以及北京原有傳統行業中尤為突出,部分企業轉移在京制造環節,在京保留或新設立了研發試驗中心。以中關村示范區為例,上半年工業企業實現的技術收入和軟件產品銷售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比2011年同期提高2個百分點。
一面是在疏解中優化產業布局,另一面則是以業控人,效果顯著。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平均用工人數同比下降4%,同比減少4.5萬人,其中城六區同比下降5.3%,減少2.1萬人,占到了全市工業減員總數的46%。
“今年以來,全市工業經濟在‘三期疊加’、轉型升級、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背景下,增速平穩回落。1-7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為1.2%,增幅比上半年回落1.4個百分點。 盡管工業增速放緩,但呈現出穩中調結構,穩中提質量,穩中顯特色的運行特點。”市統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稱。
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持續好于全市工業。據統計,1-7月,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5%,增幅比全市工業高3.3個百分點,對全市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83.3%。其中,新能源汽車增長迅速,1-7月增加值同比增長55.6%,比上年同期提高45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產量1.1萬輛,是上年同期的3.2倍。
高耗能行業在全市工業中的比重逐年降低,行業規模繼續收縮。2011年至2015年1-7月,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由28.5%降到25.4%。今年1-7月,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同比下降3.1%。其中,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加值增速同比分別下降達20.2%和37.1%。
在工業結構進一步調整優化外,上半年,工業經濟運行質量也保持了相對良好的水平。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稅總額1080.2億元,同比增長8.1%。實現利潤總額700.4億元,同比增長6.3%。另外,工業能源利用效率不斷提高,1-7月,萬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1.9%,降幅比上年同期擴大3.6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