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情況下,陜西省冶金裝備研發、設計、制造等單位緊密圍繞鋼鐵企業轉型升級需求,通過創新驅動,實現思維方式、產業結構的戰略轉變,走出了一條“讓夢想的種子,在適宜的土地上生長”的探索之路。
中重院:深入需求搶抓機遇
成立于1956年的中國重型機械研究院,75%的業務來自鋼鐵行業,主要為冶金設備的研發設計、制造成套和工程總承包,多年來,已為國內外鋼鐵企業提供2200余臺套重大裝備,創造了220余項“中國第一”。前幾年鋼鐵企業的快速發展,也成為中重院快速發展的“黃金期”。
今年初以來,為應對鋼鐵行業的嚴峻形勢,中重院加大了高端化、高質量品牌產品開發力度,以新、優、特產品順應產品結構調整的趨勢,創新和完善制造服務的內涵,深入了解、分析市場,強化科技創新,加強風險管控,科學分析市場動態,積極應對服務領域的發展變化,努力從不利因素中尋找突破口和發展機遇。今年上半年,中重院共簽訂合同15.3億元,同比增長26.03%。
例如,中重院與唐山某公司簽訂的950毫米酸軋機組項目,成為中重院成功進入酸軋領域的首條生產線,標志著中重院板帶軋制裝備從單機架、全連續冷軋機組拓展到酸連軋機組;與江陰某金屬制品有限公司簽訂的1250毫米五機架全連續冷軋機組,采用超大壓下率高速批量生產薄規格鍍錫基板產品,可年產60萬噸,機組整體裝機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與山東鋼鐵集團日照有限公司簽訂的日照鋼鐵煉鋼工程3套210噸RH精煉爐(真空循環脫氣裝置)總承包項目中,各套RH精煉爐在真空系統采用了干式機械真空泵,具有節能、節水、環保等優勢。上述成果主要得益于中重院的多方面的探索:
在環保領域,搶抓一些冶金企業對潔凈化技術裝備剛性需求的機遇。近年來,國際、國內對環保治理高度重視,一些污染大、能耗高、裝備落后的冶金企業對節能環保方面的潔凈化技術裝備剛性需求不斷加大,開拓環保業務迎來了最好的發展機遇。針對此,中重院市場開發部委派專門的項目經理,協助環保研究所拓展業務,完善項目管理。今年上半年,中重院在環保方面共簽訂合同16項,涉及總額8851萬元。
在技術改造領域,搶抓鋼企對技術改造升級需求的機遇。近年來,鋼鐵企業從競爭需要、生存需要、發展需要出發,不斷加大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力度。中重院通過與用戶加強溝通,加大對現有用戶的回訪力度,對正在運行的設備提供優質服務,從服務中獲取市場需求信息,積極服務于投產設備的升級換代和技術改造。本年度,中重院新簽技術改造項目24項。
在完善制造服務內容領域,抓好與企業關于備件簽約的機遇。以前,市場新建工程項目較多,中重院對備件供應工作重視不夠。近期,通過市場調研發現,用戶在對成套技術裝備有需求同時,更多的是對備件的需求。因此,今年初以來,中重院在加大對用戶回訪的同時,做好備件的簽約和生產組織工作。本年度,中重院新簽備件合同130余項。
九冶:提升資質加強創新
去年,九冶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提出了2014年~2033年“兩步走”發展戰略,明確前十年全面實現“精細化管理”、后十年構建起“核心競爭力”,把九冶建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現代跨國建筑企業的目標,并以此指導九冶的轉型升級工作。
當下,不同的資質等級,對應著施工企業可承攬業務的不同層次,事關企業的發展命運。為此,九冶舉全公司之力,以獎牌促品牌,于2015年2月15日被住建部核準為房屋建筑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建筑行業(建筑工程、人防工程)設計甲級資質,成為陜西省第2家擁有建筑行業最高資質的施工企業。
同時,國內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冶金建筑行業的發展也呈現出新態勢:一是冶金建筑行業盈利能力大幅降低將成為新常態;二是提升資本運作能力成為該行業的必修課程,冶金建筑企業的融資能力成為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三是建筑企業“營改增”剛性稅制改革,新版資質標準出臺,建筑施工安全、質量終身制等重大政策的實施將給冶金建筑企業帶來更大的挑戰。如何堅持發展方式的轉變,實現新的跨越?九冶的主要做法是:積極探索并逐步實現由施工總承包到工程總承包管理的轉變,實現企業由純建筑施工領域的經營到包含商品混凝土、設備制造、設備材料租賃等多領域的經營轉變,實現由單純項目施工資產經營模式到代建、BT(建設—移交)、BOT(建設—經營—轉讓)、PPP(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等資本經營模式的轉變。
此外,九冶將科技創新上升為企業戰略,讓創新層次和領域更加廣泛。近年來,九冶承建的太鋼新建150萬噸不銹鋼煉鋼工程,獲國家優質工程金質獎和新中國成立60周年百項經典暨精品工程稱號;亞洲第一旋流井工業水處理系統的首鋼京唐一期軋鋼(2250毫米熱軋、2230毫米冷軋)生產線工程獲魯班獎;首鋼京唐一期4×500噸/日石灰套筒窯工程,獲中國安裝工程優質獎(中國安裝之星)……截至目前,九冶獲國家級優質工程獎項10項,省部級80余項。由九冶主編的“輕金屬冶煉設備安裝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在行業頒布實施,“特大型分片式軋機機架吊裝工法”等6項工法獲國家一、二等工法,“地下砼造墻機”獲發明專利,“建筑鋼構底座機器安裝結構”等7項實用新型專利獲準。目前,九冶已擁有2項行業標準、28項國家專利、35項國家和部級工法(其中,國家級7項);7項成果獲全國科學技術獎技術創新成果二等獎。
中鋼西重:加強管理提高效率
中鋼集團西安重機有限公司是西安市經開區知識產權優勢企業,擁有省級技術中心、陜西省新型煉鐵裝備工程研究中心和煉鐵設備研究所、冶金設備研究所、成套設備研究所。截至2015年上半年末,中鋼西重共申請專利106項,已被授權39項。
在新形勢下,中鋼西重通過產品結構調整,管理流程再造,目前,形成了5個分公司和1個全資子公司,形成了生產、技術、經營獨立運行,人事、財務、采購統一管理的格局,實現了責任、風險分解,優勢共享。
近年來,中鋼西重嚴格勞動關系、嚴格日常管理、嚴格績效考核,壓縮管理、輔助人員,加強“三個一線”(生產一線、技術一線、經營一線)和關鍵崗位效率,同時,大力營造勞模光榮、勞動偉大氛圍,通過表彰勞模,開展“創紀錄,爭狀元”活動、崗位之星活動,開展關鍵崗位聘任,并通過設置專項獎勵,保持了勞動效率逐年提高,員工素質逐年提高,隊伍結構優化。
據了解,中鋼西重經營性活動產生的資金流連續9年保持凈流入,資產負債率從2009年的60%下降到目前的32%,凈資產比2005年翻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