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六大發展”的戰略部署,適應經濟新常態,加快提升山西省鋼鐵產業競爭力,山西省發布鋼鐵產業三年推進計劃(2015年~2017年)(以下簡稱推進計劃)。記者10月8日從省經信委了解到,根據推進計劃,今后一段時間,為了促進山西省鋼鐵行業裝備水平的明顯提升和產業布局的大幅優化,山西省將打造太原、臨汾、呂梁、運城、晉東南五大千萬噸級鋼鐵基地。
鋼鐵產能將控制在現有水平
“十二五”以來,依托鐵礦石、煤炭等資源能源優勢,我省鋼鐵產業規模不斷擴大,裝備水平持續提升,兼并重組步伐加快,產品結構逐步優化。鋼鐵產業的發展有力地支撐和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為山西省經濟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同時,山西省鋼鐵產業粗放發展特征依然明顯,產業結構調整的任務依然較重。主要表現在:技術裝備水平參差不齊,先進裝備占比較小;產業鏈條短,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少;自主創新能力不足,資源保障水平較低,節能減排壓力較大;受產能過剩、金融環境及企業管理等內外部因素影響,全行業出現總體虧損,企業生產運行困難,部分企業甚至進入破產重整。
推進計劃強調堅持結構調整、綠色發展、創新驅動的發展原則,以延伸產業鏈條、優化品種結構、深化節能減排、推動兼并重組、加強資源保障等為重點,平穩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加快提高產業競爭力,實現鋼鐵產業轉型升級。到2017年,全省鋼鐵產能嚴格控制在現有水平,逐漸規范在建產能,繼續淘汰落后產能。
鋼鐵產業將加快兼并重組
推進計劃的重點包括:將淘汰落后、兼并重組、產能置換、升級改造相結合,促進山西省鋼鐵行業裝備水平的明顯提升和產業布局的大幅優化,打造太原、臨汾、呂梁、運城、晉東南五大千萬噸級鋼鐵基地。力爭培育3至4家具有較強實力和競爭優勢的千萬噸級大型鋼鐵企業集團,支持太鋼集團成為產能達到2000萬噸以上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
同時,山西省鼓勵企業加大技術創新和新產品開發力度,將提高產品質量、檔次和穩定性作為產品結構調整的重中之重。增強太鋼集團的引領作用,大力開發高鐵等重大裝備用高品質軸承鋼、車軸鋼、車輪、彈簧鋼,超超臨界火電機組用耐熱鋼,高檔不銹鋼等深加工產品。支持建筑鋼材生產企業主動適應減量化用鋼趨勢,重點發展400兆帕及以上高強度螺紋鋼筋、抗震鋼筋、高強度線材(硬線),高強度、抗震、耐火耐候鋼板和H型鋼。實施技術改造,提高產品質量,保障供應能力,完善高強度螺紋鋼筋生產及市場配送體系。
推進計劃明確指出,要堅決淘汰落后產能。按照淘汰落后工作分工,依法依規組織開展煉鐵、煉鋼產能淘汰落后工作。完善利用環保、能耗等標準,運用法律手段和經濟手段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的工作機制。嚴禁以任何名義備案鋼鐵行業新增產能項目;確有必要建設的項目,必須堅持等量或減量置換原則,按照工信部《部分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制定并公告產能置換方案。
鼓勵企業建立技術創新平臺
根據推進計劃的內容,山西省希望鋼鐵產業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制和機制。鼓勵鋼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動建立企業、科研院所、工程設計單位和下游用戶共同參與的創新戰略聯盟。建立完善鋼鐵企業技術中心等技術創新平臺。
山西省還鼓勵企業開發應用新一代可循環鋼鐵流程技術,低品位、難選冶、共伴生礦資源開發與尾礦綜合利用技術,燒結脫硝脫二噁英等節能減排前沿技術。支持企業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開發鋼鐵新材料。
為了確保推進計劃得到順利推進,山西省將建立全省鋼鐵行業基礎數據庫,及時掌握行業產能變化情況。同時,積極推進行業兩化融合。重點推廣基于鋼鐵冶煉、軋制及深加工的計算機輔助設計制造、設備集成與模擬優化、設備故障在線診斷與預測維護的鋼鐵生產全流程信息化改造方案。開展智能工廠和物聯網試點示范。開展智能工廠、數字礦山、物聯網發展試點示范。
為了進一步提高資源保障力度。推進計劃鼓勵山西省企業積極參與省內外鐵礦、石灰石礦、白云石礦等主輔原燃料資源整合,支持優勢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在海外控股(或參股)資源潛力大、投資效益好的鐵礦、鎳礦、鉻礦項目,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推動山西省鐵礦山稅費政策調整,減輕企業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