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業“寒冬”依舊,煤價仍跌跌不休。素有煤炭行業“風向標”之城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BSPI”)指數首次跌破400元大關,進入“3”開頭的時代。由于煤價持續走低,今年上半年,全國大中型煤炭企業虧損面已達70%以上。
近日,BSPI跌破400元,報收于398元/噸,同比下跌17%。山西汾渭能源開發咨詢有限公司(下稱“汾渭能源”)價格組經理曾浩告訴澎湃新聞,BSPI是一些大型煤企的長期合同價格,現在同類煤炭的市場價早在9月初就已跌破400元/噸了。
自經歷黃金十年后,煤炭行業一直處于低迷狀態。今年煤炭行業的行情更差,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虧損企業虧損額達484.1億元,大中型煤炭企業虧損面已達70%以上,黑、吉、遼、冀、魯、皖等省份煤炭行業整體虧損。此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運行調節局副局長魯俊嶺稱,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實現利潤200.5億元,僅為2012年同時期的10.5%。
煤炭行業虧損最為嚴重的當屬東北地區最大的煤炭企業——黑龍江龍煤礦業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龍煤集團”),從2013年陷入巨虧時就已堅持不住。9月21日,龍煤集團董事長王智奎表示,要盡快完成三個月分流10萬人的目標,通過分流人員、壓縮工資成本實現企業現金流“止血”。另外,龍煤集團還將變賣非煤產業、清收應收賬款,以補充企業現金流。
作為全球最大的煤炭企業——神華集團也在今年5月份開始下調員工薪酬,降幅最高達到40%。曾浩稱,有些煤炭企業員工近兩年所發薪資只占此前的60%。
山西作為中國的煤炭大省,截至6月底,煤炭行業連續12個月虧損。前7個月,山西產煤5.31億噸,虧損71億元;噸煤利潤從去年的“不到一瓶礦泉水”跌到“挖一噸煤虧十元”。山西省委書記王儒林此前稱,山西省煤炭行業正處于歷史上最困難的時期。
除山西外,陜西和內蒙古的情況同樣不容樂觀。一名煤炭企業的負責人表示,三省均為煤炭大省,但三地的情況有所不同。一內蒙古煤炭人士告訴澎湃新聞,內蒙古地區由于民營煤企比較多,停產的數量較多,內蒙古地區約有近70%的煤炭企業因此停產。而陜西省由于近年來一批國有煤企新建的煤礦開始投產,國有企業不怕虧,虧了也繼續生產,今年上半年陜西省煤炭產量同比基本沒有下降。
不過,因產能過剩、需求下降等原因,煤炭行業這種低迷的狀態在短期內并不會得到緩解。
在供應方面,前些年大肆投資形成的煤炭產能正處于集中釋放中,煤炭產量的調控難度比較大,進口煤的壓力仍存。在需求方面,發電、鋼鐵等用煤大戶的煤炭消費量也正下降。2014年,電力、鋼鐵、建材三個“用煤大戶”的耗煤量2014年分別同比下降了3.4%、1.4%和1.1%。此前,環保部部長陳吉寧表示,2014年中國煤炭消費總量同比下降2.9%,為15年來首次出現的負增長。
曾浩告訴澎湃新聞,按照當前的這種行情,今年冬季用電高峰時煤價或將出現一個小幅的回升,但持平的可能性會更大。曾浩稱,預計明年煤價還將會持續回落,跌至300元/噸出頭也大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