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11月25日,大冶鐵礦鐵精礦產量超過120萬噸,提前一個月完成全年鐵精礦生產任務,精礦質量全部滿足用戶要求,這是該礦全力開展精礦“一條龍”勞動競賽取得的效果。
針對礦石品位“貧富”不均和磁性率“肥瘦”不一給精礦生產帶來的困難,今年來,大冶鐵礦明確了鐵精礦120萬噸的勞動競賽目標,細化各項競賽措施,全面掀起鐵精礦“一條龍”勞動競賽熱潮。該礦從礦源著手,尖林山和東采兩個采礦車間合理調整生產計劃,緊密采掘、轉運、運輸、提升等環節的聯系,實現采場礦源及均衡出礦,確保日計劃100%兌現。同時通過港口礦的及時補充,發揮短流程快進快出的效果,確保選礦精礦生產所需原礦“不斷糧”。結合破碎、磨選、脫水精礦“一條龍”生產實際,該礦堅持港口礦快進快出、自產礦吃干榨盡的原則,強化生產工序銜接,全流程健全“上工序為下工序服務,下工序對上工序監督”的工序質量控制體系。破碎“龍頭”工序堅持破碎機排礦口日常監管力度和定期檢測制度,提高破礦效率,確保細碎-15mm粒度合格率達到85%以上,控制好“原礦入口關”和“入磨粒度關”兩個關口。磨選“龍身”工序提高磨礦效率,精益浮選、磁選工藝操作,提升“二次溢流粒度合格率”和“金屬回收率”兩類指標,確保了精礦品位和金屬回收率的齊頭并進。脫水“龍尾”工序加強對陶瓷過濾機的操作和維護,開展抓斗崗位服務質量“零投訴”活動,力保“弱磁鐵精礦水分”和“精礦輸出合格率”兩項達標,全力舞活了精礦生產“一條龍”,為球團和公司高爐輸送了“放心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