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月3日從重鋼集團獲悉,由該集團牽頭組建的重慶鋼結構產業公司,目前已完成長壽基地規劃評審,公司組織架構也已初步建立。“重慶鋼結構產業公司的成立,是我市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次嘗試,也可以說是打響了重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一槍’。”重鋼集團董事長劉加才說。
重慶鋼結構產業公司成立于去年12月初,由重鋼集團、城投集團、地產集團、建工集團、高速集團和交開投集團等6家股東共同出資組建,注冊資本20億元。以此為“龍頭”,我市將打造一個基于鋼結構、覆蓋綠色建筑全產業鏈的特色產業集群,預計到2020年實現年銷售收入300億元以上。
據了解,目前我國鋼鐵企業年產能約10億噸,其中約3億噸是閑置產能。在重慶,重鋼每年600多萬噸產能中,有三分之一過剩,其他如造船板、線材等產品也面臨惡性競爭,市場前景不樂觀,急需轉型。
與此同時,新興的鋼結構產業卻面臨有效供給不足。目前,重慶和國內其他大部分省市一樣,建筑采用鋼結構的比例僅5%左右,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可望有效解決產能過剩和有效供給不足的雙重難題。”劉加才表示,就重鋼而言,其下屬企業具有工程設計、工程建造、建設管理等配套的資源、人才、管理優勢,能夠快速整合,實現產業一體化的全流程集成服務。多家市屬國有骨干企業的參與、合作,則有利于優化股權結構、整合資產資源,有利于引入金融支持,使公司兼具“投行+總承包+PPP”功能,具備承攬公共設施建設的較強競爭力,有助于公司拓展橋梁、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渠道。
據透露,按照重慶鋼結構產業公司長壽基地規劃,其生產基地建設土地共400余畝,目前已建成鋼結構加工廠10萬多平方米,每年可實現鋼結構加工10余萬噸,能夠滿足當前經營需要,同時也為未來預留了足夠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