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馬是一名貨車司機,常年給唐山地區的一些鋼廠拉貨。在鋼鐵行業還景氣的時候,他去鋼廠拉高爐水渣,自己要掏錢向鋼廠買貨,拉完之后除去運費每噸還能夠賺70—80塊錢。
“現在鋼廠就算把運費倒貼給我,我都不想干這活了。”老馬向記者大道苦水。而這僅是鋼鐵行業不景氣的一個小小的縮影。
期貨日報記者近日赴“鋼鐵重鎮”——唐山調研,當地鋼企人士反映,目前鋼鐵行業已經陷入了一個“怪圈”,即原料與鋼企盈虧已經沒有太大的關系,即便原料倒貼給鋼廠,鋼廠也還是賠錢的。
“這個‘怪圈’到底會讓多少鋼鐵企業倒閉,我們不得而知,但鋼廠關停的現象才剛剛開始,更糟糕的局面很快會出現。”有鋼企人士做出如上的判斷。
現金流“保衛戰”
去年,螺紋鋼和鐵礦石這兩個品種似乎在比賽誰跌得更快。螺紋鋼期貨主力合約的價格由2015年年初的高點2600元/噸左右,跌至最低的1600元/噸左右,跌幅38%,而鐵礦石期貨也“不甘落后”,由去年年初的500元/噸跌至最低的282元/噸,跌幅43%。
“現在80%—90%的鋼鐵企業在為銀行打工,而且我們還都樂此不疲。”河北地區一位不愿具名的鋼企人士調侃道。他表示,雖然鋼廠在賠錢經營,但這種賠錢的買賣卻停不下來,這是整個行業面臨的一個非常殘酷的現實。
據介紹,繼2014年出現大幅盈利之后,2015年前8個月鋼企還能勉強維持生產,但到了9、10月份,隨著鋼材價格的快速下行,很多鋼鐵企業幾乎把之前的利潤都吐了回去。
“由于持續虧損,現在螺紋鋼的供應已經收縮了,后期估計還會出現進一步收縮。”國豐鋼鐵采購部期貨業務處處長周耀臣告訴期貨日報記者。鑒于此,他認為,今年鐵礦石還將維持低價運行,運行區間將會在28—52美元/噸。
山西建邦集團日照瑪雅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東認為,目前鋼材價格已經跌至1600元/噸,今年1月份這個價格還不一定能守得住。在他看來,鋼廠最要緊的事情是保現金流。“目前只有少數幾個企業現金流是較好的,95%以上的鋼廠現金流都堪憂。”李東告訴記者。
據了解,目前鋼企保現金流最普遍的做法就是降低庫存。李東稱,現在山西地區鋼企的鐵礦石庫存只有3天用量,而焦炭的庫存還不到1天用量,甚至是以小時來計。另據記者了解,目前唐山地區的鋼廠鐵礦石庫存最長也沒有超過半個月用量的,而以前的庫存周期是40—50天左右。
李東介紹,目前國家明令禁止企業做轉口貿易,企業又少了一個融資渠道。“在此背景下,企業只能一個勁地去擴大鋼材的銷量,這樣就把價格壓得很低。在這種惡性循環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的情況下,鋼材的價格根本沒有底,1500元/噸甚至1400元/噸都有可能。”李東悲觀地稱。
期現結合彰顯“魅力”
記者調研了解到,目前不少鋼企希望借助金融衍生工具脫困。據唐山地區某鋼企人士介紹,前幾年唐山地區的鋼企對期貨普遍存在一種抵觸心理,但現在這種心理正逐步地消除,企業開始積極主動地去“擁抱”期貨工具。
河北敬業鋼鐵就是其中一家。據敬業鋼鐵金融辦公室業務經理閆艷潮介紹,鐵礦石期貨上市之后,公司的熱情非常高,專門拿出一筆資金做套保。但是,由于當時對鐵礦石期貨研究不夠,期貨操作人員與采購部沒有進行充分的溝通,同時企業期貨部和采購部的“盈虧”分別考核,套保沒有做到期現結合,他們最初的嘗試不是很成功。
不過,經過近兩年的探索,敬業鋼鐵的套保操作也逐步走上正軌。“我們現在嚴格按照套保的思路做,主要是為了規避原料或產成品價格大幅波動的風險,穩定企業利潤。”閆艷潮告訴記者,他們套保的品種主要是鐵礦石、焦煤、焦炭和螺紋鋼等黑色系品種。
“我們還在不斷地完善鐵礦石的庫存信息,了解鐵礦石交割流程,同時加強與其他兄弟鋼廠的交流,不斷地提升我們的期貨操作水平。”閆艷潮說,目前他們的期貨業務團隊在操作過程中具有比較大的自主性。“以前老板對期貨業務干涉的比較多,現在老板給了我們更大的交易權限,我們期貨部的操作也變得更靈活了。”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李東所在的山西建邦集團正在探索多種模式結合的方式。如工貿結合,即鋼廠的生產與其貿易公司的業務相結合,這也是目前鋼企普遍采用的一種做法。
李東介紹,比如他們有10萬噸的貿易礦到港,他們可以先賣掉2萬噸,然后用這些資金到期貨市場給剩下的8萬噸鐵礦石做期貨套保,待鋼廠把這8萬噸鐵礦石用完,他們再把相應的頭寸平倉。
“一般情況下,現貨價格跌30—50元/噸,期貨價格也會相應下跌,進行鐵礦石期貨套保后,我們便不再害怕價格下跌。”李東告訴記者,今年沒有采用工貿結合模式的鋼企,在原料上都會出現比較大的虧損。
“今年礦價跌速太快了,鋼企的礦石庫存又大,根本來不及拋貨,而如果工貿結合,他們用不了的庫存可以加速流轉,鐵礦石期貨則是管理庫存最好的工具。”李東說。
周耀臣對此表示認同。他告訴記者,目前存活下來的鐵礦石貿易商幾乎都利用期貨進行套保,鋼企若不利用期貨工具將會變得很被動。“前幾年鋼企還能夠靠大批量的采購向貿易商提一些折扣上的要求,現在像嘉吉和嘉能可這樣的大型貿易商套保做得非常充分,在鐵礦石價格下行的時候,他們并不急著出貨,而在價格企穩的時候他們又可以控制貨源。”周耀臣說。
在期貨上操作比較成功的沙鋼集團,目前也采用了工貿結合的模式。沙鋼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沈謙此前接受期貨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集團的長協礦有一部分就是通過貿易公司做套保。“長協礦落地之后,我們可以賣給集團企業,也可以賣給外部企業,這樣就起到了調節器的作用。”沈謙說。
在李東看來,無論是做貿易還是做鋼企經營,有好的模式是最重要的。“將來做得好的企業必然會是那些有好的銷售渠道又有好的經營模式的企業。”
部分鋼企試水場外期權
除了利用期貨套保之外,目前部分鋼企也在嘗試利用場外期權套保。“為了讓采購更加精細化,我們當地的企業正在逐步探索場外期權這方面的套保操作。”周耀臣告訴記者。
“從鋼鐵產業角度來講,場外期權門檻要比期貨更低一些。”周耀臣說,“用期貨套保,鋼鐵企業還要天天想著怎么樣去調倉,考慮什么時候加減倉,用期權做套保就不同了,比如做歐式期權,到最后一天行權就可以了。”
不過他也提到,用期權套保還涉及權利金的問題,比如鋼企做一個螺紋鋼買入看跌期權,同時做一個近月鐵礦石賣出看跌期權,鋼企買入螺紋鋼看跌期權付出權利金,而賣出鐵礦石看跌期權獲得權利金。若按照當前的平值,兩個月后行權的鐵礦石權利金大約在5.9%,螺紋鋼的權利金大約在3.5%,而現貨市場則動輒15%以上的波動,這樣對沖一下,其實鋼廠的權利金支出是很少的,而且風險也可控。
此外周耀臣還表示,利用期權給鋼企套保也面臨一個問題,即賬目處理很復雜,比如權利金如何去定義,它的性質是什么。
“用于期貨套保的保證金結算后還要回到鋼企的賬本當中,而權利金是一種保費性質,實際上就是服務費,比如套保10萬噸鐵礦石,按5.9%的權利金計算,也是一筆不小的服務費用,審計這一塊不好通過。”周耀臣告訴記者。
他表示,正是因為賬目處理很復雜,所以鋼企利用場外期權做套保一直比較難推動。與此同時,目前鋼企對期權這種新的風險對沖工具也比較陌生,參與的自然比較少。此外,目前期權做市商及對手盤承載量較小,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期套保的規模。
盡管存在諸多的限制因素,但在周耀臣看來,利用期權套保為鋼鐵企業提供了新的渠道。“雖然現在鋼企利用期權套保還比較謹慎,但我們會一步一步來,隨著期貨套保工具功能逐步發揮,相信國內鋼鐵企業最終會接受多種套保模式并存的方式。”周耀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