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當前深度“霧霾”?一起深入山鋼集團張鋼生產一線,傾聽他們的心聲……
“領工資”到“掙工資”
張鋼煉鋼作業中心學習室,班前會的職工簇擁在“效益收入”展板前,面對“參差不齊”的數額,你一言我一語:“一個班多煉幾爐還能再高點。”“成分就差一點,這個班咱們好好配合!”“今天得加把勁,不能落后了!”隨著內部市場化扎根煉鋼,職工思想從上班“領工資”到“掙工資”。
如何進一步細化各項指標?怎樣把數據采集做到更“精準、公開、公正”?如何更好地分解落實?煉鋼人不懈求索。精準計量,掃清入爐料質量、散裝料分配量等盲點;把關原材料,建立原材料質量差異問責機制;健全報表,每班每次上料存檔記錄,實現“爐爐核算”,當班分析。“就是要促使職工扭轉思想。”煉鋼作業中心經理彭照川感言:“企業困難,不僅要讓職工勇于創造價值,還要做到斤斤計較、杜絕浪費和不良習慣,真正把技術提上去。”
“精”管理“湛”技藝
火紅的鋼坯“喂”進軋機,“吐”出光亮的圓鋼。每個人都卯足了勁頭,張鋼棒線軋機作業中心經理任華偉埋身其中,說起當前形勢,他瞬息凝重:“是困難也是挑戰,正是我們實施精益生產,促進管理提升的關鍵時刻。從現在起,堵塞每個漏洞,這樣才有希望!”
在這里,精益生產與指標競賽、班競賽等活動密不可分。將關鍵工藝控制點納入競賽活動,及時兌現獎勵。截至目前,∮12、∮14小規格切分產品成材率提升1.1個百分點,螺紋鋼成材率已完成預定指標,職工對料型、負差等關鍵工藝控制點的把握能力提升,節約意識滲透崗位。近日,修舊利廢競賽活動再掀熱潮,電焊條、油氣管等易耗品成了“奢侈品”,原需耗資20-30萬元修復的穿水區環冷器在職工靈巧的手中再換新顏。
聚“綠能”換“真金”
張鋼煉鐵燒結主控室,職工專注監控,保持余電高溫段煙氣溫度達到380度。燒結作業中心經理姜寧感慨:“面對舉步維艱的困境,我們全力挖掘增效,提高和穩定燒結環冷機高溫段煙氣溫度,助推余熱發電。”
為提高燒結環冷機高溫段煙氣溫度,燒結作業中心加強四輥管理、料層厚度控制、終點控制等,穩定燒結過程溫度,竭力為余電提供穩定熱源;專門開展設備“漏洞”排查,對環冷臺車漏風位置進行系列加密改造,有效減少熱能流失;嚴格工藝要求,強化過程控制,尤其密切與余電溝通,減少燒結生產波動對余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