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國經濟發展呈現出了兩個特點:一是經濟增長由高速轉入中高速;二是經濟結構深度調整,已從第二產業即以工業為主導,調整到第三產業為主導。經濟結構的優化調整,帶來了能源消費強度的降低。2015年,全國累計煤炭產量為36.95億噸,較上年減少1.75億噸,下降4.52%。其中,國有重點煤礦產量累計完成18.76億噸,同比減少9756萬噸,下降4.9%。煤炭需求的疲軟,導致全國煤炭銷售價格全線下滑,煤炭供求關系進入深度調整期。全國煤炭產量增減變化,如圖1所示。
動力煤價格下行,需求疲軟
2015年,動力煤需求疲軟,動力煤價格持續探底。2015年12月30日,秦皇島海運煤炭交易市場發布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于372元/噸,比2015年初下降154元/噸,降幅為29.28%。考慮運費上調等因素的影響,實際煤價降幅更大,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BSPI),走勢如圖2所示。
2015年,全國重點發電企業累計供煤111080萬噸,較上年減少15687萬噸,下降12.4%;累計耗煤113425萬噸,較上年減少10934萬噸,下降8.8%。2015年12月底,煤炭庫存為7358萬噸,環比增加11萬噸,增長0.1%;同比減少2097萬噸,下降22.2%;可耗用20天,環比減少2天,同比減少4天。
2016年以來,受冬季北方供暖、春節后企業補庫需求的增加和國際大宗原燃料期貨價格上漲的帶動,國內動力煤價格小幅上漲。截至3月9日,秦皇島海運煤炭交易市場發布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于388元/噸,比今年年初上漲17元/噸,漲幅為4.58%。但受鋼鐵、電力等相關行業基本面影響和供需關系制約,此輪上漲難以持續。
煉焦煤弱勢運行
2015年,鋼材價格持續探底,煤炭市場依舊弱勢運行。焦炭市場受鋼材價格持續下挫的影響,呈現弱勢盤整,市場悲觀情緒較為濃厚。北方鋼鐵企業二級冶金焦到廠價為720元/噸,比2015年年初下降375元/噸,下降了34.25%。僅2015年11月份,河北唐山地區3次累計下調焦炭價格90元/噸。伴隨著經營惡化,越來越多的鋼鐵企業加入到限產行列之中。焦炭生產企業虧損幅度逐漸加大,紛紛延長結焦時間,勉強維持生產。煉焦煤各品種與2015年初相比價格降幅達30%左右。
雖然各煤炭企業采取了現匯、預付和承兌不同價,不同煤種搭售,量價掛鉤等銷售策略,但煤炭價格未見止跌跡象。為緩解資金壓力和規避煤炭價格下降風險,各大鋼鐵企業煤炭采購供應均維持在較低的庫存水平,一般為7~10天,甚至更低。
2016年1月~2月份,受鋼鐵行業整體低迷復蘇乏力影響,焦炭企業開工率普遍不足,部分國有煤炭企業煉焦煤有漲價意愿,但各鋼鐵企業普遍不接受,華北地區鋼鐵企業甚至對地方煉焦煤采購價小幅下調5元/噸~10元/噸。
進口煤量價雙降
從2012年開始,全球煤炭行業形勢嚴峻,延續至今。中國、印度等煤炭消費大國對外采購量銳減,英國、美國等國家燃煤電廠的退出,以及國際礦業巨頭煤炭業務的削減等,加重了煤炭行業的頹靡態勢。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累計進口煤炭量為20406萬噸,較上年減少8714萬噸,下降29.9%;累計凈進口數量為19968.2萬噸。
有關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澳大利亞紐卡斯爾港動力煤價格報收50.49美元/噸,環比下跌6.98美元/噸,降幅為11.1%;南非理查德港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49.30美元/噸,環比下跌16.7美元/噸,降幅為25.3%;歐洲ARA三港市場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48.21美元/噸,環比下跌24.99美元/噸,降幅為34.1%。
可見,國際煤炭價格與國內煤炭價格基本保持了相同的走勢,均進入下降通道。雖然自2015年10月下旬開始,國際煤價出現1個月左右的上漲,但是整體來看,南非和澳洲煤價仍然存在一定的下行空間。隨著北半球取暖煤市場的飽和,各消費國加大內貿煤消費份額,價差縮小甚至倒掛的情況等因素交互影響供求關系,可能導致國際煤價繼續下跌。
綜合來看,國際煤價仍存在下跌趨勢,但震蕩跌幅明顯減小,預計一段時間內進口煤的價格對中國采購商的吸引力,可能減弱或不復存在。
煤炭運量下降
2012年以來,鐵路貨運價格一直呈上升趨勢,共經歷了4次上調,平均運價已由2012年初的10.51分/(噸·千米)上調至目前的15.51分/(噸·千米),漲幅接近50%。而在鐵路貨運量中,煤炭占據了將近50%~60%。鐵路貨運價格上漲意味著煤炭生產企業再度承受壓力,而且在目前買方占據主導地位的煤炭市場中,煤炭企業壓力無法向下游傳導。
2015年,在市場低迷的形勢下,鐵路面臨貨源短缺、需求不旺的困境,煤炭發運量大減。以大秦鐵路線為例,2015年,大秦線完成運量3.97億噸,較上年減少5321萬噸、下降11.8%;侯月線完成運量1.65億噸,較上年減少2199萬噸,下降11.7%。
鐵路運量的降低,與工業生產下行、產業結構調整、煤炭需求下降有著直接的關系。鐵路運費多次上調,而國內燃油價格卻維持在低位運行,加之更為便宜的天然氣汽車運輸車輛增加,如以山西省境外300千米的距離測算,噸煤運輸成本相差在25元左右。受運輸成本的影響,直接導致煤炭用戶選擇更為經濟的公路、水路運輸。
2015年,全國主要港口累計發運煤炭量為6.4億噸,較上年減少3748萬噸,下降5.5%。其中,內貿煤炭發運完成6.38億噸,較上年下降5.5%,外貿煤炭發運完成522萬噸,較上年下降11.9%。2015年12月末,全國主要煤炭發運港口的煤炭庫存為2556萬噸,同比減少1737萬噸,下降30.2%;環比減少492萬噸,下降16.1%。
合理采購須關注四點
進入2016年以來,隨著國家宏觀、微觀經濟政策調整及近期“兩會”勝利召開,貨幣政策略偏寬松,3月1日,央行宣布降準0.5個百分點,加之各地地產新政頻出,刺激多地房地產銷售量價齊升。市場預期利好鋼鐵行業,多重因素交織,推漲了期貨價格,進一步帶動了鐵礦石、煤炭等大宗原燃料現貨價格的上漲。但國內煤炭對外依存度相對較低,在煤炭供求基本面沒有根本性改變的大前提下,煤炭價格上漲的動力明顯不足,預計國內煤炭市場將維持弱勢整理格局,各鋼鐵企業對后市謹慎看多,煤炭采購保持合理采購節奏,需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繼續穩定與大型煤炭供應商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提高合同兌現率,保證采購數量,穩定采購價格。推行招標采購工作,培育、開發潛在的客戶,挖掘性價比相對較高的可用資源。二是積極培育具備采購優勢的區域鋼鐵企業來發揮價格主導作用。在市場變化的節點,力促國有煤礦的煤價充分與市場接軌,助力戰略采購的價格談判。積極開拓國際市場,進行必要的市場儲備,以應對市場突發變化。三是繼續推進配煤結構優化調整工作,在確保高爐穩產、順產的前提下,不斷優化采購結構和庫存結構,努力提高具有成本優勢的氣煤、1/3焦煤和瘦焦煤的采購比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燃料采購成本。四是繼續多途徑、多渠道降低采購成本。應積極爭取煤炭采購合同話語權,完善合同條款。同時,重新梳理物流運輸方式,推動物流降成本工作,利用當前汽運、水運優勢,商談取消部分收費項目,爭取鐵路運費優惠。
動力煤價格下行,需求疲軟
2015年,動力煤需求疲軟,動力煤價格持續探底。2015年12月30日,秦皇島海運煤炭交易市場發布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于372元/噸,比2015年初下降154元/噸,降幅為29.28%。考慮運費上調等因素的影響,實際煤價降幅更大,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BSPI),走勢如圖2所示。
2015年,全國重點發電企業累計供煤111080萬噸,較上年減少15687萬噸,下降12.4%;累計耗煤113425萬噸,較上年減少10934萬噸,下降8.8%。2015年12月底,煤炭庫存為7358萬噸,環比增加11萬噸,增長0.1%;同比減少2097萬噸,下降22.2%;可耗用20天,環比減少2天,同比減少4天。
2016年以來,受冬季北方供暖、春節后企業補庫需求的增加和國際大宗原燃料期貨價格上漲的帶動,國內動力煤價格小幅上漲。截至3月9日,秦皇島海運煤炭交易市場發布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于388元/噸,比今年年初上漲17元/噸,漲幅為4.58%。但受鋼鐵、電力等相關行業基本面影響和供需關系制約,此輪上漲難以持續。
煉焦煤弱勢運行
2015年,鋼材價格持續探底,煤炭市場依舊弱勢運行。焦炭市場受鋼材價格持續下挫的影響,呈現弱勢盤整,市場悲觀情緒較為濃厚。北方鋼鐵企業二級冶金焦到廠價為720元/噸,比2015年年初下降375元/噸,下降了34.25%。僅2015年11月份,河北唐山地區3次累計下調焦炭價格90元/噸。伴隨著經營惡化,越來越多的鋼鐵企業加入到限產行列之中。焦炭生產企業虧損幅度逐漸加大,紛紛延長結焦時間,勉強維持生產。煉焦煤各品種與2015年初相比價格降幅達30%左右。
雖然各煤炭企業采取了現匯、預付和承兌不同價,不同煤種搭售,量價掛鉤等銷售策略,但煤炭價格未見止跌跡象。為緩解資金壓力和規避煤炭價格下降風險,各大鋼鐵企業煤炭采購供應均維持在較低的庫存水平,一般為7~10天,甚至更低。
2016年1月~2月份,受鋼鐵行業整體低迷復蘇乏力影響,焦炭企業開工率普遍不足,部分國有煤炭企業煉焦煤有漲價意愿,但各鋼鐵企業普遍不接受,華北地區鋼鐵企業甚至對地方煉焦煤采購價小幅下調5元/噸~10元/噸。
進口煤量價雙降
從2012年開始,全球煤炭行業形勢嚴峻,延續至今。中國、印度等煤炭消費大國對外采購量銳減,英國、美國等國家燃煤電廠的退出,以及國際礦業巨頭煤炭業務的削減等,加重了煤炭行業的頹靡態勢。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累計進口煤炭量為20406萬噸,較上年減少8714萬噸,下降29.9%;累計凈進口數量為19968.2萬噸。
有關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澳大利亞紐卡斯爾港動力煤價格報收50.49美元/噸,環比下跌6.98美元/噸,降幅為11.1%;南非理查德港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49.30美元/噸,環比下跌16.7美元/噸,降幅為25.3%;歐洲ARA三港市場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48.21美元/噸,環比下跌24.99美元/噸,降幅為34.1%。
可見,國際煤炭價格與國內煤炭價格基本保持了相同的走勢,均進入下降通道。雖然自2015年10月下旬開始,國際煤價出現1個月左右的上漲,但是整體來看,南非和澳洲煤價仍然存在一定的下行空間。隨著北半球取暖煤市場的飽和,各消費國加大內貿煤消費份額,價差縮小甚至倒掛的情況等因素交互影響供求關系,可能導致國際煤價繼續下跌。
綜合來看,國際煤價仍存在下跌趨勢,但震蕩跌幅明顯減小,預計一段時間內進口煤的價格對中國采購商的吸引力,可能減弱或不復存在。
煤炭運量下降
2012年以來,鐵路貨運價格一直呈上升趨勢,共經歷了4次上調,平均運價已由2012年初的10.51分/(噸·千米)上調至目前的15.51分/(噸·千米),漲幅接近50%。而在鐵路貨運量中,煤炭占據了將近50%~60%。鐵路貨運價格上漲意味著煤炭生產企業再度承受壓力,而且在目前買方占據主導地位的煤炭市場中,煤炭企業壓力無法向下游傳導。
2015年,在市場低迷的形勢下,鐵路面臨貨源短缺、需求不旺的困境,煤炭發運量大減。以大秦鐵路線為例,2015年,大秦線完成運量3.97億噸,較上年減少5321萬噸、下降11.8%;侯月線完成運量1.65億噸,較上年減少2199萬噸,下降11.7%。
鐵路運量的降低,與工業生產下行、產業結構調整、煤炭需求下降有著直接的關系。鐵路運費多次上調,而國內燃油價格卻維持在低位運行,加之更為便宜的天然氣汽車運輸車輛增加,如以山西省境外300千米的距離測算,噸煤運輸成本相差在25元左右。受運輸成本的影響,直接導致煤炭用戶選擇更為經濟的公路、水路運輸。
2015年,全國主要港口累計發運煤炭量為6.4億噸,較上年減少3748萬噸,下降5.5%。其中,內貿煤炭發運完成6.38億噸,較上年下降5.5%,外貿煤炭發運完成522萬噸,較上年下降11.9%。2015年12月末,全國主要煤炭發運港口的煤炭庫存為2556萬噸,同比減少1737萬噸,下降30.2%;環比減少492萬噸,下降16.1%。
合理采購須關注四點
進入2016年以來,隨著國家宏觀、微觀經濟政策調整及近期“兩會”勝利召開,貨幣政策略偏寬松,3月1日,央行宣布降準0.5個百分點,加之各地地產新政頻出,刺激多地房地產銷售量價齊升。市場預期利好鋼鐵行業,多重因素交織,推漲了期貨價格,進一步帶動了鐵礦石、煤炭等大宗原燃料現貨價格的上漲。但國內煤炭對外依存度相對較低,在煤炭供求基本面沒有根本性改變的大前提下,煤炭價格上漲的動力明顯不足,預計國內煤炭市場將維持弱勢整理格局,各鋼鐵企業對后市謹慎看多,煤炭采購保持合理采購節奏,需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繼續穩定與大型煤炭供應商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提高合同兌現率,保證采購數量,穩定采購價格。推行招標采購工作,培育、開發潛在的客戶,挖掘性價比相對較高的可用資源。二是積極培育具備采購優勢的區域鋼鐵企業來發揮價格主導作用。在市場變化的節點,力促國有煤礦的煤價充分與市場接軌,助力戰略采購的價格談判。積極開拓國際市場,進行必要的市場儲備,以應對市場突發變化。三是繼續推進配煤結構優化調整工作,在確保高爐穩產、順產的前提下,不斷優化采購結構和庫存結構,努力提高具有成本優勢的氣煤、1/3焦煤和瘦焦煤的采購比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燃料采購成本。四是繼續多途徑、多渠道降低采購成本。應積極爭取煤炭采購合同話語權,完善合同條款。同時,重新梳理物流運輸方式,推動物流降成本工作,利用當前汽運、水運優勢,商談取消部分收費項目,爭取鐵路運費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