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漢中勉縣,以其境內的武侯墓、武侯祠和定軍山古戰場聞名遐邇,被稱為三國故地。
由于歷史原因,陜西鋼鐵企業目前有陜鋼集團和漢鋼集團、略鋼公司三家,銷售半徑趨同,同質化競爭激烈。加之鋼鐵市場形勢長期嚴峻,漢中地區陜鋼集團漢鋼公司與略鋼、漢鋼集團形成三足鼎立之勢,被戲稱為陜西鋼鐵版的新“三國演義”。
3月15日,陜西省鋼鐵工業協會、陜西金屬學會理事(擴大)會暨化解鋼鐵過剩產能研討會在漢中勉縣召開。與會的嘉賓不僅有陜西鋼鐵企業的負責人,一些知名的專家、學者和省市縣政府有關領導也齊聚一堂,共同探討陜西鋼鐵產業過剩產能的破解之道。而落實國家去產能政策,推進供給側改革,各方合力實現產業良性健康發展,成為與會人員的最大共識。
專家:化解過剩產能要抓住國家去產能政策機遇
研討會上,陜西省鋼鐵工業協會會長、陜西省金屬學會理事長張丹力在致辭中講到,此次化解鋼鐵過剩產能工作難度大、任務重,需要鋼鐵企業發揮主體作用、積極推進、主動作為,省鋼鐵工業協會將及時向省委、省政府如實反映企業、行業的真實訴求,切實發揮協會的橋梁紐帶作用。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冶金工業研究院院長李新創應邀到會作了題為《陜西省鋼鐵發展思考——政府引導、行業整合、企業脫困》的工作報告。他從全球宏觀背景和中國鋼鐵產業發展的角度,分析了陜西鋼鐵產業的現狀和問題,并對陜西鋼鐵如何借此次國家去產能政策,實現行業轉型、企業脫困給予了指導性意見和建議,讓與會的企業家既興奮又期待。
中國重機研究院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謝東鋼是長期從事冶金、重型機械科研工作方面的老專家,他用我國裝備制造從最初的“跟著走”到今天“領著走”的轉變,啟示陜西鋼鐵產業亟需調整產品結構、轉型升級的迫切,令人印象深刻。
一位來自陜西金屬學會理事單位的同志就表示,各位專家的發言振聾發聵,特別是落實國務院6號文件,充分利用好國家去產能政策方面,值得我們回去認真研究。
企業:化解過剩產能要摒棄“零和博弈”思維
在整個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陜西鋼鐵各自為戰、相互消耗的格局讓陜鋼集團黨委書記李永剛深為憂慮。他在發言中說,陜西鋼鐵行業就目前而言,三家主要鋼鐵企業處于單兵作戰,且資源嚴重不匹配的現狀,要在困境中求生圖存,就必須在盤活和優化存量資產、強身固本上下大工夫、做大文章,要把各個鋼企的優良資產強強聯合。
對此,陜鋼集團漢鋼公司代表給出了自己的思路:發揮各自優勢,實行產業鏈合作。即漢鋼集團、略鋼公司淘汰落后產能,重點發展鐵礦石產業,并供給陜鋼集團漢鋼公司,漢鋼集團保留帶鋼軋線部分,占住西南市場。略鋼公司可以考慮改造軋線做優特鋼,或做下游經銷商。漢中市圍繞鋼鐵產業,配套廢鋼、釩鈦合金、物流、石灰石、白灰、鋼材加工、裝配式建筑用鋼等產業,打造產業集群。
這份摒棄了“零和”思維、實現互利共贏的建議,隨即得到了漢鋼集團方面的熱烈響應。參會的負責人主動提出,要給陜鋼集團漢鋼公司供應礦石、焦炭,并使用陜鋼集團漢鋼公司的煤氣和鋼坯軋制帶鋼,呼吁與會專家和領導都能夠支持這一思路。
政府:化解過剩產能的關鍵是調結構去杠桿
應該說,本次化解陜西鋼鐵過剩產能研討會的最大亮點,是實現了企業、專家與政府的良性互動。大會不僅邀請到了勉縣政府、漢中市工信委的領導,韓城市工信局有關負責人也應邀到會,就韓城市委、市政府大力扶持陜鋼集團龍鋼公司脫困升級、發展鋼結構,打造千億鋼鐵產業集群所采取的措施作了經驗交流發言,對于切實發揮地方政府的引導和企業的主體作用,具有很強的指導和借鑒意義。
陜西省發改委相關領導在發言中指出,陜西鋼鐵的最大問題是產品的結構性問題,同時負債率過高也是陜西鋼鐵企業最嚴重的問題。因此他強調,要認真學習貫徹國務院《關于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精神,大力推進供給側改革,為陜西鋼鐵的脫困貢獻力量。
陜西不能沒有鋼鐵。陜西鋼鐵要找回昔日的榮光實現復興,需要包括漢鋼集團、略鋼公司在內的全體鋼鐵人戮力同心、共鑄輝煌。對此,陜鋼集團董事長楊海峰站在行業發展的高度提出了五點意見:一是嚴格貫徹五大標準,打破劣幣驅逐良幣之魔咒;二是堅持以人為本,把人員安置作為重中之重,使全體鋼鐵產業職工同步奔小康;三是提升陜西鋼鐵產業集群的整體競爭力,實現鋼鐵全產業鏈健康發展;四是推進陜西鋼鐵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強做優陜西鋼鐵產業;五是陜西鋼鐵產業去產能,要突出有利于去杠桿,降成本的導向。
自救者天救。陜西鋼鐵人又一次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整裝待發。
由于歷史原因,陜西鋼鐵企業目前有陜鋼集團和漢鋼集團、略鋼公司三家,銷售半徑趨同,同質化競爭激烈。加之鋼鐵市場形勢長期嚴峻,漢中地區陜鋼集團漢鋼公司與略鋼、漢鋼集團形成三足鼎立之勢,被戲稱為陜西鋼鐵版的新“三國演義”。
3月15日,陜西省鋼鐵工業協會、陜西金屬學會理事(擴大)會暨化解鋼鐵過剩產能研討會在漢中勉縣召開。與會的嘉賓不僅有陜西鋼鐵企業的負責人,一些知名的專家、學者和省市縣政府有關領導也齊聚一堂,共同探討陜西鋼鐵產業過剩產能的破解之道。而落實國家去產能政策,推進供給側改革,各方合力實現產業良性健康發展,成為與會人員的最大共識。
專家:化解過剩產能要抓住國家去產能政策機遇
研討會上,陜西省鋼鐵工業協會會長、陜西省金屬學會理事長張丹力在致辭中講到,此次化解鋼鐵過剩產能工作難度大、任務重,需要鋼鐵企業發揮主體作用、積極推進、主動作為,省鋼鐵工業協會將及時向省委、省政府如實反映企業、行業的真實訴求,切實發揮協會的橋梁紐帶作用。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冶金工業研究院院長李新創應邀到會作了題為《陜西省鋼鐵發展思考——政府引導、行業整合、企業脫困》的工作報告。他從全球宏觀背景和中國鋼鐵產業發展的角度,分析了陜西鋼鐵產業的現狀和問題,并對陜西鋼鐵如何借此次國家去產能政策,實現行業轉型、企業脫困給予了指導性意見和建議,讓與會的企業家既興奮又期待。
中國重機研究院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謝東鋼是長期從事冶金、重型機械科研工作方面的老專家,他用我國裝備制造從最初的“跟著走”到今天“領著走”的轉變,啟示陜西鋼鐵產業亟需調整產品結構、轉型升級的迫切,令人印象深刻。
一位來自陜西金屬學會理事單位的同志就表示,各位專家的發言振聾發聵,特別是落實國務院6號文件,充分利用好國家去產能政策方面,值得我們回去認真研究。
企業:化解過剩產能要摒棄“零和博弈”思維
在整個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陜西鋼鐵各自為戰、相互消耗的格局讓陜鋼集團黨委書記李永剛深為憂慮。他在發言中說,陜西鋼鐵行業就目前而言,三家主要鋼鐵企業處于單兵作戰,且資源嚴重不匹配的現狀,要在困境中求生圖存,就必須在盤活和優化存量資產、強身固本上下大工夫、做大文章,要把各個鋼企的優良資產強強聯合。
對此,陜鋼集團漢鋼公司代表給出了自己的思路:發揮各自優勢,實行產業鏈合作。即漢鋼集團、略鋼公司淘汰落后產能,重點發展鐵礦石產業,并供給陜鋼集團漢鋼公司,漢鋼集團保留帶鋼軋線部分,占住西南市場。略鋼公司可以考慮改造軋線做優特鋼,或做下游經銷商。漢中市圍繞鋼鐵產業,配套廢鋼、釩鈦合金、物流、石灰石、白灰、鋼材加工、裝配式建筑用鋼等產業,打造產業集群。
這份摒棄了“零和”思維、實現互利共贏的建議,隨即得到了漢鋼集團方面的熱烈響應。參會的負責人主動提出,要給陜鋼集團漢鋼公司供應礦石、焦炭,并使用陜鋼集團漢鋼公司的煤氣和鋼坯軋制帶鋼,呼吁與會專家和領導都能夠支持這一思路。
政府:化解過剩產能的關鍵是調結構去杠桿
應該說,本次化解陜西鋼鐵過剩產能研討會的最大亮點,是實現了企業、專家與政府的良性互動。大會不僅邀請到了勉縣政府、漢中市工信委的領導,韓城市工信局有關負責人也應邀到會,就韓城市委、市政府大力扶持陜鋼集團龍鋼公司脫困升級、發展鋼結構,打造千億鋼鐵產業集群所采取的措施作了經驗交流發言,對于切實發揮地方政府的引導和企業的主體作用,具有很強的指導和借鑒意義。
陜西省發改委相關領導在發言中指出,陜西鋼鐵的最大問題是產品的結構性問題,同時負債率過高也是陜西鋼鐵企業最嚴重的問題。因此他強調,要認真學習貫徹國務院《關于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精神,大力推進供給側改革,為陜西鋼鐵的脫困貢獻力量。
陜西不能沒有鋼鐵。陜西鋼鐵要找回昔日的榮光實現復興,需要包括漢鋼集團、略鋼公司在內的全體鋼鐵人戮力同心、共鑄輝煌。對此,陜鋼集團董事長楊海峰站在行業發展的高度提出了五點意見:一是嚴格貫徹五大標準,打破劣幣驅逐良幣之魔咒;二是堅持以人為本,把人員安置作為重中之重,使全體鋼鐵產業職工同步奔小康;三是提升陜西鋼鐵產業集群的整體競爭力,實現鋼鐵全產業鏈健康發展;四是推進陜西鋼鐵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強做優陜西鋼鐵產業;五是陜西鋼鐵產業去產能,要突出有利于去杠桿,降成本的導向。
自救者天救。陜西鋼鐵人又一次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整裝待發。